二十八章

    贞观四年二月初八,唐军对突最高战事负责人,定襄道行军总管李靖终于率领唐军军团靠了上来,与突厥可汗直属军团接上了手。前锋大将薛万彻率前军三千余人困马乏的唐军精骑撤出了此次战役。

    在定襄道总管这一路唐军主力军团未到之前,薛万彻是数支唐军散出去的前锋营之一,出发时,这些精锐唐军前锋营每支人马都在六千三到六千六百人左右,这几支前锋营皆配置精良,可以在面对突发情况时随时跑的掉,并且没人配马三匹,每人配备二十日口粮,马匹大约有两万匹左右。

    前锋营在漫漫雨雪天搜寻被大军击溃逃跑的突厥主力兵团着实不是容易的事。

    在发现颉利可汗踪迹之前的数场遭遇战中,唐军已经损失了至少三千匹战马和一千多唐军。

    前锋营唐军与边军有很大不同。他们是从京畿腹地京师驻扎唐军中派往前线的一支队伍。

    原以由薛万彻这样一个隐太子旧党统领,这支唐军中就有一阵骚动。还是总管李靖亲自弹压,才使得军中安稳下来。行军这一路上,薛万彻一直在严密监视军中各处动向,深怕不知不觉间脑袋搬了家,故而一直高度紧张。

    前几次唐军在行军途中遭遇到了在之前的战役中被唐军打散的千余人马的散兵游勇。之后在唐军向导的引导和唐军将校的深入探讨后,唐军继续行军。

    就如一般骑兵行军一般。先以数百探马对方圆数十乃至上百里范围实行伞状简单探查,再根据探查情报重点探查某几个方向的状况以及方圆几十里范围内的一切动态,探马来回间隔极小,上一批侦查骑兵刚一回来,这另外一批唐军骑兵就要立刻前往探查监控,否则一旦有敌情,这数千唐军就只能葬身这茫茫大漠之中。故而这支唐军的探马派出的格外的严密,各个方向,各个时段皆有巡防。薛万彻治军严谨也算是稍稍令这支唐军暂且认可了这名隐太子余党做自己这支军队的统帅。

    在几次侦查人马回返以后,几位军中主要将领根据此时已经获知到的讯息,综合汇总听取诸将的意见以后确定了新的行军线路。

    此时,大雪封山。唐军的给养皆来自边郡封山之前的储备,储备尚算充沛,但辎重运输却颇为艰难。况且此支唐军已出发六天,再搜寻几日无果就要立时回返唐营了。在回返途中还需要消耗一部分给养,故而也就在这几天了。若是这几天没有结果,大概率就要无功而返了。薛万彻在做这支唐军主帅之前就已参与过李靖主导的几次大的战役,军功肯定是有的。但这支唐军在大营中巡防,直到薛万彻做其统帅,才终于有有用武之地。故而军中将校十分珍惜此次机会。

    数九寒冬,此一支唐军中,冻伤者已有二三百人。此时一道讯息令在场将领不禁都有些兴奋起来。半个两个时辰前西北方向的一支几十人的探哨出发,半个时辰前回返者竟只有十六人,其余几十骑杳无音讯。唐军根据这几十骑消失的方位和时间,以及回来的这十几骑所探查到的讯息,马上确定了接下来的侦查方位,在此期间唐军派出了二三百骑探查这几个方位,在经历了几拨探查后,唐军几位将领快速的敲定了接下来的行动。接下来随着探哨回报的讯息越来越多多,探哨的死伤也逐渐累计,唐军加快了行军速度,根据活着回来的骑兵探到的讯息,敌军也加快了行军速度,正向此唐军方向快速移动。这时双方都发现了对方的存在,不过唐军此时尚并不知晓对方是何人。

    薛万彻军一边行军一边准备战斗。随着距离的不断靠近,双方都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此时薛万彻与众多将校也根据军中粮草和辎重的情况和战马的磨损程度,以及唐军的基本情况和天气,骑兵的交手次数和由此判断出的敌方基本讯息以及气候等状况,综合考虑了诸多情况后这支唐军最终敲定了整场战斗的基调和战术,以及任务分配等,以及一些战术配合等战术战法,同时将初步确定下来的撤军路线和撤退后再次汇合的地点确定了下来。

    因是遭遇战,而讯息缺失,故而只得草草确定基本的战术等状况,并不能如何细致的去规划接下来的战役。不过几位将领和统帅薛万彻还是在此等状况下,如此的时间和气候之下的能想到的最充分的准备。

    每次行军都祸福难料,充满了未知。稳定精纯的战斗技能虽然不能保证每次都可以平安归来。但却也是为数不多将士们自己可以决定的了。

    此次的遭遇战也意味着这支前锋营唐军此次不会空手而回,也可能全军覆灭。如若可以活着回去,军功定然不会少。怀着这样激动心情的将士大有人在,薛万彻等高阶将领却始终无悲无喜。战斗尚未开始,唐军就已经接连派出了数批人马向唐军大营告急。这支唐军的高阶将校此时皆已明白,如若唐军主力大军无法及时赶到,他们恐怕有折损大半的可能。

    随着战斗的开始,突厥骑兵也有相当一部分推出了战斗,开始朝其他方向撤退开去。似乎他们也发现了这是一支不同寻常的唐军,无法一口吃下。故而准备撤退了。薛万彻等唐军高阶将校意识到这一点,避随机击溃突厥后卫骑兵,在铁山附近与颉利大军再次相遇。

    故而,直到唐军赶到,薛万彻率领的剩下的三千多将士,以及中途求援而被其他几支唐军截获而赶来支援的万余人马才逐渐脱离战场。直到此刻次战役才刚刚开始。

    李靖军团与突厥颉利可汗主力军团展开了长达数天的大会战。最终。颉利可汗与数万颉利可汗精骑被围困在了阴山。唐军攻不下,颉利可汗也逃脱不得。双方陷入了僵持。唐军死伤重重,颉利可汗大军同样死伤无数。这都是颉利可汗称霸的资本所在,经此一役,即便颉利可汗率军最终逃脱,也是元气大伤,突厥的再次分裂也将无可避免。

    不过此鸿时颉利可汗的使者已经赶往京师许久。鸿胪卿唐俭已离开京师前往此处。李靖自然知晓这一讯息,却也没有声张,却加快了攻伐这支突厥军的步伐,此时的北伐大军定襄道这支军中只有少数几个高阶将领和文官幕僚知晓,他们皆当从未听过这一讯息,正在迅疾猛烈的打攻坚战。

    鸿胪卿唐俭带着朝廷的旨意快马加鞭急速赶往定襄道大军。随着唐俭一行使团的临近,唐军中知晓朝廷使节到来的将校也越来越多。李靖这才像初次知晓这一讯息一般与一众高阶将校分享了这一讯息。众人立刻开始忙碌起来,准备迎接皇帝陛下特使、朝廷使节的到来。同时立刻将这一讯息快马加鞭通报与李世勤那一路大军知晓,并约定两军在白道会师,共同迎接朝廷使节的到来。

    唐军在白道以军礼迎接了朝廷使团的到来。

    唐俭等一众使节团成员休息了一晚。第二日便向唐军一众中高阶武将和军中文官传达了朝廷的决策。早在与众人会面前一晚,唐俭一行已经与李靖等一众高阶将领通了讯息,知晓了朝廷的旨意。毕竟无论朝廷的任何旨意,还需要唐军这些高阶将领的配合方可施行到位。

    故而唐俭一行却也客气,唐军高级将领们却也十分殷勤的款待着朝廷使节。随后几日,唐军知会了突厥朝廷使者到来的讯息,并停止的对突厥的围攻并撤退。

    唐俭便在唐营之中与一众将领和文官将安排颉利可汗等人投降事项一并安排妥当。唐俭一行使团随即在唐军的互送下前往了突厥军中与颉利可汗等突厥贵族就投降事项进行了会晤,唐俭即令李靖率军迎接颉利可汗一行人马。

    颉利可汗等突厥人以为唐军已经不足为虑,待耗到到春夏之季牛羊长肥,就可以继续向北逃亡。

    在唐军和使团将讯息送到唐营后,李靖单独与李世勤商量说:“阿史那咄苾虽然挫败,可是部众仍然很多,势力仍相当强大,此次不过是被困在阴山,如果它们越过瀚海沙漠,向北逃走,依靠九姓蛮夷接应,对唐军而言道路遥远,危险阻塞,势难追到。

    而今,钦差大臣正在他那里,蛮虏的警戒一定松懈,如果遴选精锐骑兵一万人,携带二十天粮食,前往袭击,用不着战斗,就能把他擒获。”

    待二人商议妥帖,遂将此事告知张公谨,张公谨沉吟片刻,道:“皇帝已接受那阿史那咄苾的请降,钦差大臣又正在他的帐中,此时怎么能发动攻击!”

    李靖道:“这正是韩信击破齐王国的办法。唐俭等人的性命,相比于灭掉突厥有什么打紧的!”张公瑾坚持要使团安危得到保证才肯同意,李靖等人不得已率先派出唐使前往突厥营帐中知会唐俭等人。

    李靖担心提前通告唐俭等人恐会泄露唐军踪迹,故而那些人马出发后不久李靖便率数万军连夜出发,李世勤率大军随后跟进,大军直抵阴山,遇到东突厥巡防哨一千余帐,全部俘虏,命他们随军前进。

    颉利可汗阿史那咄苾接见唐廷使节,心中大喜,终于放下心来。

    李靖率军趁夜色和雾气掩护靠近突厥大营。派武邑苏定方率轻骑两百人做前锋掩护挺进。距东突厥御帐只七里,才被发觉,阿史那咄苾率亲近部族万余先行遁走。

    李靖主力大军抵达时,东突厥军立刻崩溃,唐俭等人大都安全逃回。

    唐军杀一万余人,俘虏男女十余万人,掳获牲畜数十万头,斩隋义成公主,生擒她的儿子阿史那叠罗施。

    阿史那咄苾一路逃跑一路收纳窥散的突厥部众,准备率领这重新集结起来的数万人马横穿瀚海沙漠遁逃。李世勤率部在其必经之地碛口布防,阿史那咄苾逃到此地无法前进。属下大都率部投降唐军,李世勤部掳获五万余人。而颉利可汗率数千人马继续遁逃,唐军第三路军大同道行军总管李道宗率部追击颉利可汗。至此,两路唐军班师。

    唐军信使一路将告捷文书快马加鞭送达京师。一路所过州县皆知晓唐军大胜,东突厥被灭国的消息。

    贞观四年,二月二十,帝后一行从骊山温泉宫回返京师。

    二月十八,朝廷大赦天下。

    并在当日即命御吏大夫温彦博任中书令,守侍中王珪任侍中,守民部尚书戴胄任民部尚书,参预朝政。命太常少卿萧瑀为御史大夫,参议朝政。

    贞观四年三月初三,东突厥汗国特勒阿史那思摩为右武候大将军,正三品衔。

    从贞观四年三月到五月,陆陆续续涌入京师的胡人约有七八千,此时涌入人口之中多是随突厥贵胄以及其突厥附属部落酋长所涌入的人口。这期间也涌入许多胡商和西域各地人口。

    随着众胡汇聚京师,京师这两月间宴饮不断。与此同时,四方酋长,国王,胡人部落族长,乃至朝廷百官皆奉皇帝为天可汗。

    这几日承乾每日都会陪同皇帝接见四方宾客。承乾此时也是苦不堪言,不过真正的心累还在后头呢。东突厥灭亡后,北方一片混乱,大唐要重新在北境建立秩序,还要商议如何处置这源源不断的涌入大唐边境的四夷。与此同时正在北境四处为祸的残兵游勇也不可不管。这样的混乱最易成为新一代北方霸主成长的沃土。

    还需要继续派兵剿灭四处为祸的散兵游勇。同时还要安排被俘的几千胡人部族首领,以及接下来还要安置会接踵而至的投降大唐朝廷的诸多蛮夷部族。

    贞观四年三月初五,大多数酋长陆陆续续到京。唐京师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受降仪式。东突厥汗国最高统帅阿史那思结率部众四万众投降唐廷。

    三月十一,唐廷任命突利可汗阿史那什钵苾为右卫,大将军,正三品衔,进封北平郡王,食邑一万两千户。

    三月十五,大同道行军总管李道宗率所部剿灭阿史那苏尼失所部五万余众,阿史那咄苾被擒。

    大同道副行军总管张宝相奉命押送阿史那苏尼失部众部众前往京师受降。

    三月十八,蔡公杜如晦病重,皇帝派遣皇太子承乾往慰问,随后又与皇后亲往其府邸。贞观四年三月十九辰时,杜如晦于京师蔡国公府逝世,享年四十六岁。京城五品以上皆往吊唁,承乾陪同帝后一同前往吊唁。

    贞观四年,大唐终于坐稳了这天下,北境自此成为了大唐的天下,朝廷自此无后顾之忧。而杜如晦却溘然长逝。皇帝悲伤不能自已,不得已,许多四夷酋长国王只得由年仅十三岁的皇太子在诸多大臣和宗室贵胄的协助下接待。承乾这十几日见到的珍奇比之前十几年见的都多,这十几日见到的胡人也是如此。

    这日,承乾接待完毕贵宾后回宫,皇帝谈谈到杜如晦依旧忍不住泪流不止,承乾也只得劝慰两句。

    三月末,东突厥颉利可汗阿史那咄苾被押送至京师。夏四月初三,皇帝登顺天门受降。

    太上皇听到生擒颉利可汗阿史那咄苾的消息,感叹道:“当年白登被围,不能报复。而今,我儿能灭突厥,我把大唐交付给了对的人呐,确实可以不必再担心江山社稷了!”李渊随后便召来皇帝跟宗室,勋贵十余人,以及亲王、王妃、公主和大臣,在凌烟阁设宴。酒至半酣时,太上皇举杯,太上皇亲弹琵琶,皇帝随乐舞动,宗室勋贵和王公大臣都起身为皇帝为太上皇为大唐敬酒祝福,直到夜深方熄。

    承乾夜里便睡在了皇后宫中,一家三口躺在一张榻上酣睡。承乾睡醒,却一动也不想动。这样的场景,今后也不可能再有。耶耶今日举办宫宴邀请这么多人,宴会上又那般讲话,几乎是直白的告诉天下,自己今后要在宫中养老了,不掺和他们这些人的事情了。

    承乾看着身侧的帝后,心中一阵恍惚。自从什么时候开始,阿耶开始变成了父亲和皇帝,阿娘变成了母亲和皇后殿下。印象中,似乎是从武德九年以后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