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大时代1988 > 第91章 家产千万,带毛不算

第91章 家产千万,带毛不算

    家里的小媳妇儿一天天变得富态圆润起来,陈光耀虽然和她腻味,但也没忘了正事。

    不得不说,经过小县城的火车站的确是让陈光耀捡了一个大便宜。

    一方面可以利用县城低廉的物价和人工,制作出来的产品也可以运到物价更高的市里。

    再者,小县城和市里交通方便,陈光耀也可以随时在两地来往,便于管理工厂和城里的销售公司。

    县城,机械厂里。

    天还蒙蒙亮,陈光耀便信步走进了工厂办公室。

    相较于纺纱厂、暖水瓶厂还在旁边修了个办公小楼,机械厂这边的办公室倒是和车间是连在一起的。

    机械厂本身也是重工业的部门,厂里到处都是黑漆漆的机油,车间旁边就是个办公室,易万峰平时就在里面办公。

    说是办公,其实也不恰当,车间办公室其实更像是一个临时午休和半夜值班的地方。

    毕竟机械厂和一般的工厂不一样,做机械加工的基本上都是两班倒,很少有闲下来的时候。

    陈光耀说是穿着一身西装,但也没怎么讲究直接就在车间里,拿出了自己的产品策划案。

    易万峰则是转头泡了一杯茶。

    两人都各忙各的,易万峰也没说过来巴结一句。

    看得出,这个机械厂的老厂长也的确是硬气,换作是暖水瓶厂的王庆新或者是纺纱厂的赵宗清,估计或多或少的都会凑过去问一句。

    不说别的,至少陈光耀现在是名义上的大老板,他从包里拿出一份文件,至少看一眼也是应该的。

    不过陈光耀倒也不在乎易万峰的态度。

    毕竟做机加工的,本身有技术,虽然不说是什么八级钳工,七级车工,但是人家有技术又是干这种两班倒的工作,确实有给老板甩脸色的资格。

    陈光耀拿出策划案,招呼一句。

    “老易,这是我从客户手里拿回来的样品,你看一下生产难度怎么样,大概成本是多少?”

    “客户?什么客户?”

    “就是几个私人老板而已,不是什么大型公司,你先看一下产品。”

    “……”

    易万峰放下不锈钢茶杯,拿起一个门窗合页。

    “这不是合页吗?这东西简单啊,打个刀口,咣当咣当一天能切一堆出来。”

    “成本大概能去到多少?”

    “成本的话,差不多五六毛钱吧。主要看你用什么材料,生铁、熟铁、锻钢的还是铅锌的,不同材料成本肯定不一样。”

    “成本最低是哪种?”

    “生铁的啊,脆得很,随便敲一下就断成两截那种。”

    “那最好的是锻钢的?”

    “锻钢的也不行,现在锻钢可是好材料,哪有用锻工做门窗合页的?门窗合页这种东西能用就行,用不着这么好的材料。”

    “那如果用锻钢的话,大概成本是多少?”

    “陈老板,你真想用锻钢?这年头的钢材可不便宜,你要是用生铁,那隔壁县城就能买一大堆,他们用回收的废铁融了做成的生铁,价格便宜,也有质量好的。”

    “生铁的成本是多高?”

    “生铁差不多是七毛一斤。”

    “那锻钢呢?”

    “锻钢就要去到一块五了,基本上是一倍的差价。没办法,人家正儿八经的钢厂和县城小作坊的成本肯定是不一样的。”

    “……”

    陈光耀没有吭声,他心里自然也是有数的。

    虽然他对八十年代的钢材没什么印象,但是他在后世也做过钢材生意。

    他记得螺纹钢一般的定价,低位是在三千三四左右,高位能去到四五千。

    相应的废钢回收价,一般是两千到三千多,基本也是和正牌钢材相差个一千多左右。

    也就是50%左右的差价。

    现在易万峰所谓的生铁和锻钢的差价这么大,主要还是因为这年头整体的经济情况不太理想,各方面的基础资源都严重不足。

    不说回收的废钢成本很高,就连废旧的玻璃瓶、报纸、易拉罐罐头都能在废品站卖出不少钱。

    等再过几十年,海外进口资源的渠道稳定了,基础资源的价格会被打得很低,废品回收的价格也会随之雪崩。

    陈光耀大概在心里过了一下思路,便点了点头说道。

    “行,那就用生铁吧。”

    “生铁?”

    易万峰下意识的愣了一下。

    他还以为陈光耀一直问锻钢的事,是良心发现要打造一个高质量的好品牌。

    没想到绕来绕去,还是用这种成本最低的廉价材料。

    果然是无奸不商。

    易万峰本来还想劝陈光耀别用那么好的材料,一听他心这么黑,赶忙劝一句。

    “陈老板,你这……用生铁不太合适吧?那生铁这么脆,人家买了我们的合页,到时候一锤子下去就断成两截了,那人家还怎么用?以后还会有谁来买我们厂的东西?”

    “那你的意思是用什么材料?”

    “至少也是熟铁吧,稍微有点韧劲,成本也不是特别高,我们一般都是在隔壁县城进货。”

    “熟铁比生铁贵多少?”

    “没贵多少,就两毛钱的差价。”

    说到钱的时候,易万峰暗暗瞄了陈光耀一眼。

    他现在算是看出来,自己这个老板看起来年纪轻轻的,却俨然已经有了一个黑心商人的潜力。

    陈光耀此时倒是没有在意易万峰的心思。

    他一向是个很理性的人,很少会脑子一热,做出什么意气用事的决策。

    八九十年代,是一个物质需求大爆发的时代。

    整个国家的老百姓都想要购买到工业化的产品,无论是衣服鞋帽,还是钉子纽扣。

    这种需求太大,工业基础又太薄弱,导致了严重的供不应求。

    在这个时候,谈什么产品质量和客户体验,简直就是奢侈。

    眼下最重要的是把东西做出来再说,尽可能的生产更多的商品才是第一要务。

    陈光耀对此,自然是心知肚明。

    所以他没有让易万峰拿特别好的材料去生产门窗合页,只是让他挑着能用的材料就行。

    “那就按熟铁来算,一斤熟铁是九毛钱,能生产多少合页?”

    “应该可以十几个吧。”

    易万峰掂量了一下合页的重量,他这个机械厂本来也没有生产过这些东西,所以他也只能估算一个大概的量。

    实际上,从原材料锻造成铁板,再切削下来,会有不少材料是浪费的,也不能完全靠重量来估产量。

    陈光耀把易万峰估算的产量调整了一下,计算起来。

    “那就按一斤原材料产十个合页来算,厂里的人工还有电力成本,按照工时来分摊,我就按熟铁一块钱一斤来算,一个合页就是一毛钱,再加点人工、电力、加工机器损耗,这个合页的成本大概是两毛左右。”

    “差不多就是这个成本。”

    “还是有点高了。”

    陈光耀之前去过国营百货商店,找过类似的产品。

    一般一盒门窗合页,用纸盒包装,大概粉笔盒那么大,一盒有十片,定价大概是在四块九左右。

    换算下来,一片门窗合页是四毛九。

    乍一看,好像陈光耀自己这个机械厂的成本才两毛,和市场价相比也有得赚。

    但是人家国营百货商店上架的门窗合页,都是正儿八经国营厂出来的。

    国营厂别的本事没有,就是产量大。

    他们那些国营厂,如果能维持经营还好,一旦扛不住,那就是价格雪崩。

    大量的产品放出来,轻轻松松就能打破成本价。

    到时候,陈光耀这边砸钱做出来的门窗合页,根本就卖不出去,只能占着库房吃灰。

    一想到这里,陈光耀不由得暗暗叹了一口气。

    “果然这种低端的机械加工产品,没搞头。尤其是在内地这种大工业环境下,实在是太卷了。”

    陈光耀依稀还记得机加工行业最卷的时候,很少工厂直接搞来料免费加工。

    就是客户提供原材料和产品图纸,加工厂直接免费加工。

    什么人工成本,水电成本,机械折旧,通通不要钱。

    只要客户提供的原材料,赚那点加工过程中的铝料、黄铜屑之类的边角料钱。

    这些黄铜碎屑,转手拿去卖废品赚个万把块钱,就美滋滋了。

    陈光耀当年听到这个消息,只感觉毛骨悚然。

    这种行业内卷到这种程度,的确也只有内地这种环境能卷得出来。

    不过幸运的是,这年头机加工还没这么卷。

    虽然门窗合页的成本价还是偏高,但是这玩意儿毕竟是低端的五金件,本身也没什么技术门槛,主打的就是一个量大管饱。

    陈光耀也没办法进一步压缩成本,眼下能赚点算点,只要有钱赚就行。

    想到这里,他顺手拿起易万峰桌上的铅笔,在自己带来的产品策划方案上写了起来。

    “那门窗合页成本两毛,就定价四毛,比国营百货商店便宜九分钱。这个门窗合页,我估计销量也不会太大,就先生产一万片。”

    “行。”

    “那接下来,我们来算这种铁钉的成本。”

    “……”

    陈光耀按照产品的方案,一种一种的和易万峰核算成本,确定定价以及产量。

    不知不觉时间就到了下午三四点钟。

    眼看着天快黑了。

    陈光耀总算是把大概的生产规划都和易万峰梳理清楚了。

    没办法,这年头小县城里又没有电脑,只是打电话又说不清楚。

    最后还是只能拿着样品,一件一件的和易万峰直接商量。

    如果遇到削皮刀这种稍微新奇一点的小商品,找不到实物,陈光耀还要比划一下,想办法让易万峰理解。

    幸亏易万峰本身也是机械厂的老厂长了,在技术能力这一块是不差的。

    再加上,机械厂本身也是确定产品图纸和样品之后,再定量加工。

    所以陈光耀现在这么做,也算是正常的下订单的流程。

    一番商量结束,陈光耀抽空看了一眼手上的手表。

    这个手表是他前几天刚去百货商场买的国产表,本身牌子很小众,表盘上有一朵小的红梅花。

    陈光耀本身对国产表也没什么研究,反正只是凑合用就行。

    他一看手表上的时间都三点半了,便收拾了一下东西,交代一句。

    “行,老易,那我们就先按照这个表上的计划生产。有什么问题,你再联系我,我们再来商量。”

    易万峰点了点头,见陈光耀正在收拾,便随口问道。

    “陈老板,现在要去火车站?”

    “不是,我在蚕种站那边还有点事。”

    陈光耀聊到这里,顺口问了一句。

    “对了,之前在厂里定的铁笼子做好了吗?”

    “早就做好了,前几天已经送到蚕种站去了。”

    “那就行。蚕种站改建的猪圈还没有完工,我买了点猪崽儿回来,暂时没地方放,如果你这边的铁笼子没做好,那我还得想办法去腾地方。”

    “陈老板,你这猪崽儿直接用铁笼子养怕是不太好哟。”

    “怎么了?”

    “那小猪仔本身就小,我给你们做的笼子本身又是按照大猪笼来做的,可能养起来不太合适。”

    “那倒是问题不大,反正只是临时养几天而已。”

    易万峰提议道,“最好还是去找点谷草放在笼子里面,免得猪在里面乱撞。”

    陈光耀闻言,随口玩笑一句。

    “老易,看你浓眉大眼的,没想到还知道这些东西。你以前养过猪?”

    “陈老板,你这就小看我了,我以前也是下过乡的,去西北专门养过马。这也就是后来回来才接手了这个厂子。”

    “是吗?”

    陈光耀笑了笑,要是以前闲着没事,他倒是不介意和易万峰聊两句。

    不过他现在赶着去蚕种站,就顾不上和易万峰闲聊了。

    简单的客套几句,他便转头去了蚕种站。

    他来蚕种站,一方面是之前定好的行程,再者也是因为蚕种站有一辆小货车,算是这个小县城里面一只手都数的出来的交通工具。

    他晚一点还要去火车站,坐火车回市里。

    现在来蚕种站,既可以看看养猪场的建设进度,看完之后也可以坐顺风车直接去火车站。

    很快。

    陈光耀就来到了蚕种站。

    蚕种站的外形,还是和以前一样,没什么变化。

    三层小楼的小平房,四四方方的,虽然看起来不算美观,但也是八十年代很少见的楼房。

    楼房的外观虽然没什么变化,内部的变化就大多了。

    在陈光耀的安排下,蚕种站之前养殖蚕种的地方,全都腾出来,直接修起了猪圈。

    当然为了照顾现在还养蚕的区县农户,在张泉海这个以前的蚕种站站长的建议下,蚕种站还是保留了一小部分养蚕的区域。

    现在进门的一楼和二楼都是养猪场,最上面的三楼有一小块地方是养蚕的地方。

    “厂长。”

    陈光耀刚一走到蚕种站门口,正好看到张泉海戴着袖套走了出来。

    这下正好赶巧了。

    他领着张泉海,又回到蚕种站,随口问道。

    “泉海,你刚才要出去?”

    “我刚才想去看看猪到了没有,今天还有最后一车猪崽儿要发过来。结果好像还没到。”

    “是从火车站送过来的?”

    “对,是老赵帮我联系的。就是那个市里火车货运中转站的魏大姐,她有门路,正好帮我们找了300头本地猪崽儿,就是重量有点偏小,一只也就七八斤。”

    “七八斤?那确实有点小。”

    “是啊,正常拿来卖的猪崽儿,一般都是二三十斤,这种七八斤怕是才刚刚断奶。”

    “他们给你的单价是多少?”

    “单价倒是要便宜一些,正常的猪崽儿一斤比大猪贵个两三倍,差不多是四五块钱左右。他们这个便宜,本身猪崽儿也小,一斤就三块六七,一头猪崽儿平均二十来块钱。”

    陈光耀点了点头,这些猪崽儿的进价确实实惠。

    在农村,一般卖猪崽儿的,都喜欢把猪崽儿喂得大一点再卖。

    因为猪崽儿和大猪之间有差价,猪崽儿越大,卖的钱就越多。

    当然也不是越大越好,如果太大了,一般农户也养不起十几头小猪。

    再者,小猪超过了一定的重量,那就只能按照大猪的价钱卖了,反而会得不偿失。

    所以一般专门卖猪崽儿的农户,都有一个大致的重量区间去卖这些猪崽儿。

    魏大姐从货运站搞来的这批猪崽儿,十有八九不是农村人自己卖的猪崽儿,应该是北方的大型畜牧养殖场卖出来的。

    那种大型养殖场,本身专门养得有育种的母猪,一年到头不养大猪,专门养母猪来产崽儿,只卖猪崽儿赚钱。

    也算是一种精细化的畜牧养殖模式。

    张泉海领着陈光耀走进蚕种站里面,一进门就听见一群小猪崽儿哼哼唧唧的叫声。

    张泉海指着铁笼里面的小猪仔,介绍道。

    “这里平均一个笼子有十只小猪,空间还是比较大。后续我们这边的石匠把猪圈修好之后,我们就可以把小猪养在猪圈里了。”

    陈光耀点了点头。

    现在他们之所以要把猪崽儿放在铁笼里面,就是猪圈的修建进度太慢。

    不过这也没办法,八十年代水泥厂还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一般农村都是用石灰泥浆修砖房,再不然就是直接修泥巴墙。

    像是修猪圈这种活儿,一般都是石匠或者木匠来干。

    条件一般的,就叫木匠修个木围栏猪圈。

    条件好一点的,像陈光耀这种,就直接用石板来砌猪圈,相对而言,质量会好一些,免得后期维护。

    猪和牛啊马啊不一样,猪会啃木头,如果是木头栅栏,一般用不了多久。

    陈光耀简单的在几个笼子间巡视了一圈。

    这些小猪虽然看起来有些瘦弱,但基本上都能跑能叫,看起来都还挺有活力。

    他提醒道。

    “泉海,你一定要让工人留意这些猪崽儿的情况,如果有生病的,或者是被其他猪咬伤的,要及时把它们分出来。”

    “这个我明白。”

    “嗯,你是畜牧养殖专业的,这些事其实也不用我来提醒你。对了,现在这些猪崽儿都吃什么?”

    “现在是猪草混着煮过的包谷粉在喂。”

    “这些小猪会吃吗?”

    “会,虽然看起来像是刚断奶不久,但是大部分猪崽儿还是会吃猪草了。小部分不吃的,我也会挑出来,单独配点包谷面喂它们。”

    陈光耀听到张泉海这么说,一边点了点头,以示赞同,一边又忍不住抱怨道。

    “这个魏大姐也挺贼的,以后我们还是尽量找个正规的进货渠道。她本身就是做偏门的,运气好,发过来的东西还行。运气不好,她什么歪瓜裂枣的玩意儿都能搞过来,这种刚断奶的猪崽儿本身也不好养,如果养死了,那就亏大了。”

    “……”

    “泉海,这段时间就辛苦你多盯着点儿了,等这批猪崽儿养大一点就好了。”

    “没事,厂长,我还挺喜欢养猪的。我当初报畜牧养殖专业,就是因为我特别喜欢猪。”

    “是吗?”

    陈光耀心下暗暗挑眉,虽然有点哭笑不得,但也不好多说什么。

    两人在养猪场里逛了一圈,基本上布置得都井井有条,没什么问题。

    陈光耀便打算回去了。

    不过临走之前,他突然想起来易万峰的提醒,便随口问道。

    “泉海,回头你去找几个工人用蚕种站的小货车去乡下拉点谷草回来吧,给这些猪崽儿垫一垫。要不然这些铁笼子本来就有棱有角的,如果挤死几个,那也不值当。”

    “好,我一会儿就去安排。”

    “嗯。”陈光耀嗯了一声。

    他对养猪其实挺外行的,现在其实也就是走个过场而已。

    见养猪场没什么特别的情况,他便告辞道。

    “行,搞得挺好的。有什么事,随时联系我,那我现在就先走了,我在市里还有点事要处理。”

    “厂长慢走。”

    张泉海说是木讷,但是这些天做回了自己老本行,好像人都积极乐观了不少。

    他送着陈光耀走出蚕种站,正好蚕种站运猪崽儿的小货车回来了。

    陈光耀帮着张泉海带着几个工人卸了车,把猪崽儿都检查了一遍,分别关在猪笼里面,这才坐着小货车去了火车站。

    等到晚上八九点钟才回到干休所的家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