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历史直播:老祖宗们帮我写论文 > 第七十九章:安史之乱的后续问题!大唐必须引起重视!

第七十九章:安史之乱的后续问题!大唐必须引起重视!

    睢阳的攻坚防御战,惨烈程度不亚于香积寺,只是那边睢阳是长久的,而香积寺是短短几个时辰之内发生的。可出发点无一不是守护大唐的江山以及百姓。

    “其实安史之乱内,大唐这边也有很多投敌叛变的人,慢慢的叛军这边其实整体实力超过大唐正规军的,不过他们并没有凝成一股绳,内部矛盾太多了。

    在唐军收复长安后,在河南境内与叛军展开了反复争夺,互有胜负。在759年也是乾元二年,史思明杀了安庆绪,在范阳称大燕皇帝,并且在未来两年内。

    他还在邙山大败李光弼,并乘胜追击,直指长安,大唐最关键的地方,他必须要拿下,不然一切都白费了!可有意思的是,在途中他自己被儿子史朝义杀害。

    你看看,你看看。你说这种叛军能做成什么大事?史思明和安禄山一个样,都被自己儿子杀害,虽然不理解,但大受震撼是真的。

    而史朝义在洛阳称帝后,叛军内部那是更加分裂,因为不服嘛,其实很多人大多数都是安禄山的手下,随着集团不断深入,很多叛军都是带着兵马加入。

    原本就已经不服安禄山和史思明了,对于你这个史朝义那是更加,人人都想当一把手,所以凭什么你能当我不能当?所以内乱不断地安史集团,从此再无力向唐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了。”

    真要严格来说,其实安史集团在一定程度上是从内部瓦解的,毕竟人心不稳,太多尔虞我诈,人人都想当皇帝,但又不愿意出力,所以这能胜利就来鬼了。

    李世民也好,或者李隆基也罢,当下很想要天幕将叛军的人名告诉自己,原因很简单,防患于未然,这种人只要有投敌的前科,那么就没有信任的价值了。

    其实对安史之乱如今感触最大的还是李隆基,因为自己晚年昏聩所以才导致这些事情发生,而曾经盛世开元的景象,也不复存在。

    尤其是天幕还说了,自安史之乱后,大唐也不再崛起,逐渐走向灭亡,所以真要说谁是大唐的毁灭者,唯李隆基是也。

    李隆基害怕了,而且是非常害怕,他害怕被人唾弃,更加害怕来自李世民,李治以及武则天的痛斥!就目前而言,自己的私信,他已经被唐朝前面的几个皇帝给骂惨了。

    尤其是李世民,压根就没有把他当成人骂,因为可以语音,所以是不是传来长孙皇后的声音,虽然温柔,但说话也很毒的好吗!

    反正武则天说了这么一句话,让他自己沉默以对,那就是:

    “要么你现在自尽吧?就没有那些劳什子事情了,我觉得挺好的,你太祸害了!”

    家人们,隔代辈不应该疼爱有加吗?怎么到我家里,我奶奶就要我死啊!

    。。。。。。

    “就在史朝义杀父上位的第二年,唐宫廷发生政变,宦官李辅国率禁军杀死张皇后,唐肃宗受惊而死。并且李辅国拥立太子李豫继位,是为唐代宗。

    唐代宗继位后,先是调集各路兵马,再向回纥借到一部分军队,他的儿子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怀恩为副元帅,这支军队一路势如破竹。

    收复洛阳、河阳、郑州、汴州等地,并且唐军视河南地区为贼境,大肆掳掠了三个月,而且回纥兵也在洛阳纵兵掠夺,杀人放火那都是万计起步,大火还延续几十天不灭。

    我真是看了只摇头,你们的做法跟安史集团有什么区别?别人跟土匪一样,你们大唐正规军也是土匪?你们的暴行进一步加剧了河南地区的灾难不知道吗?

    我知道很牵强,但我还是想说,难怪下一個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是河南的,前边那些感天动地的家国情怀,到你们这里就是一群无恶不作的禽兽,两面派你们属实演活了!”

    原本听故事听的好好的赵匡胤也是挺尴尬的,这样子CUE我真的合适吗?随即咳嗽两声然后继续看。

    。。。。。。。

    “但话说回来,这一支唐军实力还是很强的,打的史朝义城池丢尽,只能逃亡河北,而那些墙头草也是更加,知道他大势已去,多不听其指挥,纷纷又向唐军投降了。

    真的牛啊伱们,一个个都开始不要脸了已经是。

    于是在广德元年,也就是763年初,史朝义在唐军的追击下走投无路,穷途自杀。历史七年左右的安史之乱就此帷幕。

    其实安史叛乱并不得人心,十分残暴,到处烧杀抢掠,比如河北民众所至屯结,多至二万人,少者万人,各为营以拒贼。况且安史之乱给社会经济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乱前全国户数890多万,乱后仅剩190多万,尤其是北方黄河流域最为严重,为了平定安史之乱,唐王朝的边防军基本都被征调内地,所以边防空虚。

    那么周边那些少数民族趁机对唐王朝进攻,其中西域、河陇地区相继被吐蕃占领,南边也被南诏侵扰。所以从唐对边防就是由攻转守,十分被动,安史之乱也一举破坏了大唐的统一局面。

    后期藩镇割据势力在乱来越来越强大,五代十国的乱局就是这么来的,搞得我们赵匡胤上来就是杯酒释兵权,可想当时的藩镇割据多么强大。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不说,将国家造成分裂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唐后期的政治斗争,其实就是唐中央和藩镇割据势力的斗争。乱后,为求得暂时苟安,唐代宗要那些降将去当由中央直接任命的节度使,美名其曰保存了离心势力。

    但这样的后果就是,那些人原本就已经反叛一次了,然后又将他们的权力变大,他们不藩镇割据,哪么谁藩镇割据呢?

    根据新唐书的记载,藩镇还公开和唐中央对抗,比如河塑型,并且还暴虐统治。到时候有时间会详细介绍的。

    藩镇割据是安史之后的乱象,并且后期中枢政制也从三省宰相班子,演变到翰林学士和枢密使的手中。而且宦官还掌握了中央禁军军权。

    你看后期顺宗、宪宗、敬宗都是死于宦官之手,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都是由宦官拥立的,但朝臣和皇帝肯定不甘心,所以常常爆发了宦官的斗争。

    有二王八司马事件、还有李训、郑注的甘露之变。

    这还是宦官,后面还有庶族地主和士族地主的朋党之争,也叫牛李党争,并且时间还非常长,有40年之久。

    这些都是唐后期,也就是安史之乱后唐朝需要直面的问题,一个没有处理好,都是走向灭亡,尤其是藩镇割据,延绵不绝的,节度使就是罪魁祸首。

    当然也有一些好的,比如刘宴和第五琦的理财措施,尤其是榷盐法。当然还有杨炎的两税法。

    综上,安史之乱的问题基本回答完毕,大方向肯定是唐朝走向了衰弱,而且唐后期的问题也非常多,当然还有皇帝,马球皇帝马球定三川,简直就是昏聩的不行!

    好了,玄宗的问题已经结束。那么让我们看看最后一个问题!然后就要开始今天的拼音学习之旅了,等你们什么时候学完了,就即将开始强大起来吧,各位!”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