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偶遇

    兜里揣着1万5的存折,实在是不踏实。

    江佑白恨不得立马飞回浮梁,把存折塞到衣柜的最下面一层才安心。

    但当日的火车票早已经售罄了,只买到第二天一早出发前往九江的票。

    首都的窗口比浮梁要正规得多,卧铺票不用托关系,只要有钱就能买。

    想到自己已经是万元户了,江佑白也是大手一挥,买了3张硬卧,给王跃东和赵磊激动得不行。

    可不激动嘛,厕所过道的滋味,光是想想胃里都一阵翻腾。

    左右还剩半天,江佑白索性带着哼哈二将去了建国门外大街的友谊商店。

    一进门,迎客松的背景墙上,“用真情感动世界,让微笑充满友谊”两列标语便引入眼帘。

    那叫一个窗明几净,低调奢华。

    江佑白甚至注意到柜台后面有一辆铃木牌电动自行车,看得眼热不已。

    这可是好东西啊,可惜带不回去,要不然骑上在厂里兜一圈,那效果绝对堪比后世开一辆兰博基尼Aventador去炸街。

    王跃东和赵磊则是土包子进城一般,左顾右盼眼神里充满了新奇,却又有些缩手缩脚。

    友谊商店里的售货员都是经过培训的,但她们的微笑服务也只针对金发碧眼的老外,对待国人,还是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

    江佑白倒也不生气,服务态度这玩意儿,只能等市场来慢慢教育了。

    逛了半天,江佑白最后拍板,买了6件进口的羊毛衫还有一双羊绒手套,带回去送给三人的父母还有小妹王跃英,500外汇券花得一个子不剩。

    从友谊商店出来,三人沿着长安街,一路溜达到天安门,瞻仰了伟大领袖。

    看着一队队平均身高188以上的武警,在天安门各处来回巡逻,真是安全感爆棚。

    欸,下次再来得多留一些外汇券,去友谊商店整个佳能的照相机,也能跟伟大领袖合个影。

    天色尚早,王跃东提议道:“要不去看一眼京大和华清?”

    闻言,江佑白也是有些意动,来都来了...

    赵磊自无不可,伟大首都,哪哪儿都好。

    三人找巡逻的武警同志问了路,搭上公交车就往五道口去。

    此时的华清大学还属于是半开放的状态,眯着眼乘凉的门卫大爷抬头看了一眼,没多说什么,便放了三人进去。

    近春园,水木华清,二校门,几个景点,三人挨个逛了一圈。

    王跃东面色有些发愁,“怎么走了大半天,也没看到几个姑娘啊?岭南那边不会也这样吧?”

    江佑白无语,再过几十年这里可是著名的五道口男子职业技术学院,更不用说现在全国参加高考的女生本来就少,能看到姑娘那才怪了。

    “走,去隔壁看看。”江佑白也不想在和尚庙多待。

    可能是校内女生比较多的缘故,京大的管理要严格许多,门卫拦着愣是不让进,三人只得趁着人多的时候跟在几个男同学的后面溜了进去。

    相比于华清,京大又是另一番景象,不少面容清秀的女生三五成群,挽着手走在校园里。

    虽然穿着打扮都还是清一色的蓝色、白色短衫,但散发着一种知性的气质。

    “这才是大学生活啊。”

    王跃东一颗心荡漾得不行。

    三人走到未名湖旁坐下,湖旁的银杏、柳树洒下大片的阴凉,不少学生、老师都在这边消暑纳凉。

    支起耳朵偷听了一会儿旁边几个女学生在讨论出国,王跃东压低声音好奇地问道:

    “小白,怎么连京大的学生都一门心思想着出国啊?国外的月亮真就那么圆?”

    江佑白沉吟片刻:“主要还是信息不对称吧,有些人把国外的生活想象的太好了。”

    80年代改革初期,很多名校都掀起了一波出国潮。

    很多学生想尽办法学习英语出国留学,认为能拥抱新生活,但最后不少人在中餐厅刷盘子一刷就是五六年。

    甚至在上海,还兴起了一股“洋插队”。

    公派留学的名额毕竟有限,很多年轻姑娘为了出国,选择嫁给在华工作的老外。

    不仅仅是嫁老美,RB人、西班牙人、阿根廷人甚至墨西哥人,只要是老外,嫁就完事了。

    “封闭了太久,大家对于海外的生活,既好奇,又有一种能赚大钱的迷之自信。”江佑白看了看周边的女生,继续说道:“但也不能怪他们,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力。我只是觉得,像京大华清这里的天之骄子们一去不回,实在太可惜了,学校要负很大责任。”

    唉,能不可惜吗?

    80、90年代,京大、华清、中科大、上交这样的顶级名校,尤其是理工科专业,很多都是一整个班的学生出国,最后选择回来的寥寥无几。

    这批人里,甚至有不少都成了老美半导体、IT行业的奠基人。

    “那你觉得学校应该做些什么呢?”

    正当江佑白扼腕叹息的时候,一个斯斯文文的中年眼镜男凑了过来。

    江佑白上下打量了一眼。

    气度不凡!八成是学校的教授甚至是校领导。

    不过我又不是京大的学生,天南海北的,你也管不着我。

    想到这儿,江佑白索性打开了话匣子。

    “我其实能理解这些出国的学生,但凡有一片能实现梦想的土壤,谁又愿意告别亲朋好友背井离乡呢?”

    “尤其是名校的学子,都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但如果你告诉他,毕业了以后要么分配到体制,要么分配到国营厂里,这对于普通人来讲当然求之不得,但对于他们来说,这种一眼就能望到头的生活并不是他们想要的。”

    “对了,您怎么称呼?”

    眼镜男愣了一下,随即微笑道:“我姓刘。”

    江佑白拍拍眼镜男的肩膀,“老刘啊,假如你是一个学计算机的,但现在国内政府牵头的计算机科研项目因为缺少经费停掉了,毕业可能要分配到科研院所去看机房,如果给你机会,你想不想出国。”

    “自然是想的。”

    “但如果我再告诉你,现在的鹏城,已经有香港的教授开始在创办民营计算机企业,你愿不愿意去试试?”

    老刘想了想,点点头答道:“成为开拓者也不错,我愿意试试。”

    “就是这么个道理!”江佑白一拍大腿,“根源就在于脱节!学校的学生和社会脱节太严重了,如果在大学期间就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多去民营企业实习,甚至是鼓励他们去创业,感受时代的浪潮。只要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才愿意留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

    老刘蹙了蹙眉,陷入了沉思,良久才展颜笑道:“你说的很有道理,不过也要考量多方面的因素,学校也在尝试做一些改变。”

    “害,我就瞎侃几句,不当真。”

    “你是京大的学生吗?”老刘好奇道。

    还没等江佑白说话,一旁憋了许久的王跃东便抢白道:“我们都刚高考完,他是岭南大学,我是岭南财经学院。”

    这大嘴巴,自己只想装个逼,你倒好,直接自报家门了...

    “岭南大学...”老刘有些玩味地笑了笑,“我觉得你说的几点,其实都是可以尝试的。一会儿我还有个会,明天方便一起吃顿饭不?”

    “不了不了,明天我们就离京了。”一顿喷完的江佑白连连摆手,虽然已经开放好几年了,但刚刚自己说的话,还是有一丝丝的离经叛道。

    “行,那有缘再见。”老刘站起身伸出右手。

    再也不见...

    江佑白在心里嘀咕了一句,也和眼镜男握手道别。

    小小的插曲,没有耽误几人游览的兴致。

    一直在燕园里逛到天黑,江佑白一行才回到招待所,收拾好行李,早早入睡。

    离家几日,江佑白已经有点想念赵素芬同志的辣椒炒肉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