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吾家女帝初养成 > 第九章 是个人才

第九章 是个人才

    浮云半日,日上正午。

    许守义吃了饭,坐在官署衙门里,手里拿着金佛案的卷宗,前前后后的又看了一遍。

    这卷宗看的都快包浆了,各人证词,何时在何地做了何事,闭上眼睛似乎就在现场一样。

    饶是如此,也想不明白谁是贼人。

    若贡官李光弼所言非虚,自己只是下船短短的功夫,金佛就丢了。

    那这最有可能的贼人,便是上船检查的那批渡口官员。

    但渡口官员矢口否认,更何况金佛压根就不在船上也不在渡口,他们真是贼人,又把金佛能藏在哪里去呢?

    连着几天的搜查,渡口真的是里里外外都查了一个遍。

    如今在许守义看来,就只有一种可能最高,那就是贡官李光弼监守自盗。

    但他身为下官,即便有这个猜测,也没有那个权限去审讯李光弼。

    更何况,许守义也实在想不出来,李光弼为何要偷到金佛的理由,总不能是活腻了吧。

    最迟明日,金佛要是再找不到,许守义也就只能等着上面的处罚了。

    唯一庆幸的是,过失最大的,肯定是李光弼,他许守义的责任就小的多了。

    院落里阳光刺眼,四月天里,气温渐长,许守义也感觉心神烦躁,原本这时候该是小憩片刻,但他又怎么能睡得着呢。

    就在此时,屋外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远远地就听到有人喊道:

    “许大人!许大人!那金佛找到了!”

    许守义先是一愣,而后才反应过来,夺门而出,迎着声音过去。

    就见到何书吏的提着腰带,三步并两步的快跑着,脸色大喜过望,见到许守义,便又喊了一声:

    “许大人!金佛在渡口找到了!”

    许守义赶忙拉住何书吏,急切询问道:

    “在渡口找到了?我们不是找了三天都没线索吗?哪里找到的?”

    何书吏稍稍缓了一口气,道:

    “就、就在渭水里啊!”

    “渭水?莫不是下水的人没出力?”

    “不、不是这么一回事……”

    何书吏急的结结巴巴的,许守义便拉着他往屋里走,让他坐下又倒了一杯水。

    等见到何书吏缓和过来,听他继续说道:

    “许大人,这金佛就在水里,却不在那船边上,而是在离船有些距离的河湾处。”

    “河湾处?”

    许守义没什么印象,但既然金佛能找到,总归是件好事,他摸着胡子笑道:

    “是他们又下水寻找,偶然寻得的?是何人寻得啊,必须要重重有赏。”

    何书吏赶忙摇了摇头,道:

    “这可不是下水偶然寻得的啊,而是有一人直接点出来的,李都尉这才让人下水搜寻,一盏茶的功夫就找到了!”

    许守义大奇,嘶了一声:

    “莫不是有贼人招供?到底怎么一回事?”

    “许大人,您应当还记得陆闲此人吧?廷尉监柄大人推荐的那位捕快。

    此人才智非凡啊,今日他也在渡口,只是往那一站,便知道李都尉下船喝过茶。

    后来县尉之子李复,不知何故与陆闲起了争执,引来了李都尉的注意。

    李复硬说陆闲是贼人,与金佛案有关,陆闲为自证清白,便说能找到金佛下落,只要让他上船去看看就行。”

    何书吏继续说道:

    “李都尉大概也没放心上,还是让他上船去了。

    说来这陆闲也是奇了,上船就看了一眼的功夫,说能说出金佛所在,还用术数,算出了金佛大概的位置。

    可惜卑职不在现场啊,也不知道他是如何算出的,那术数的式子还都在李都尉那边,真想拿来看一看啊。”

    何书吏虽然不是官员,但毕竟是读书人,大周这时候的读书人都还讲究君子六艺。

    走在街上带着折扇的少,挂着宝剑的多。

    讲究的就是一个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何书吏这边感慨着,见到许守义一脸不解的表情,便继续解释道:

    “大人定然是奇怪,这陆闲为何能知道对吧?

    原来是这贡船上,多了一个运输用的吊装,寻常检查贡品,很少用到这东西。

    原来那些个贼人,就是用这装置,将那金佛吊起,前后横推,就这么给荡出去的。”

    许守义摸了摸胡子,又看了下卷宗,若有所思的说道:

    “若真是如此,那金佛也如陆闲所说河湾水底找到了,定然是渡口的官员,想要趁着无人注意贪了这金佛。

    待到风声之后,再将金佛捞起换了钱财啊。”

    何书吏一拍手,道:

    “可不就是这样吗,难怪贡船一靠岸,就请了李都尉下船吃茶去了,这渡口官员,还要再审啊!”

    许守义捏着胡子,一拍卷宗,又说到:

    “还有那贡船上的人也要查,明明是留了人和渡口官员一起查的,最后却口供一致,都说没了金佛,分明就是串供啊!”

    何书吏点了点头,道:

    “李都尉已经在问询了,估计要不了多久就能问出来。”

    “哈哈哈哈,好好好。”

    许守义心情大好,一连几天的郁气随着大笑而出。

    他起身拍手道:

    “这陆闲是有真本事的,难怪柄大人会特意推荐,就是有这等才智,若能多读书,考取功名才是,当捕快,可惜了。”

    何书吏犹豫了一下,说道:

    “说起这个,卑职倒是还听闻一件事,那陆闲身份,恐怕没那么简单呢。”

    “哦?说来。”

    “大人是否还记得,多年前的那位天宝大将军?”

    许守义眼神一凝,惊讶道:

    “天宝大将军陆恒?他与陆闲是何等关系?”

    “我听说,陆闲乃是天宝大将军之子。”

    “怎可能?陆家几年前,应当就没有人丁在世了。”

    “陆闲是隐姓埋名,后来才被官府抓捕,恰逢皇帝为前太子翻案,大赦天下,陆家也没了罪名,这才放了出来。”

    听了何书吏的话,许守义摸着胡子点了点头:

    “若真如此,那倒是说得通了,难怪柄大人会为陆闲举荐,也难怪陆闲有这等才智,关中陆氏多英豪啊。”

    何书吏也在旁附和了两句。

    陆闲的身份固然出乎意料,但关中陆家的势力,早已经被清洗干净。

    即便是谋逆的罪名也被平反,恐怕也没什么人敢和陆闲走得太近了。

    柄大人为陆闲推荐,即便只是杜县一捕快,已经是非常仁义了。

    许守义心里想着柄大人仁义,却不知道柄大人推荐陆闲当捕快,更多的,还是因为武月的关系。

    何书吏有些担忧道:

    “大人,那陆闲这功劳您看……”

    许守义摸着胡子,思索了一下:

    “若是功劳能做的实,自然是该赏赐的赏赐,该向上通报举荐的就通报举荐,陆家虽没落,本大人却不是落井下石之人。”

    何书吏一拱手:

    “大人仁义,对了,还有一事……”

    何书吏的脸色有点为难了起来:

    “小姐她,好像也去了渡口呢。”

    “嗯?”

    …………

    杜县,许府。

    许平君是一早翻墙走的,后来是被一群老婶婶们架回来的。

    许母还跟着后面教训着,气的脸都红了。

    “你呀你!说什么都不听!一天到晚就要往外跑!

    外面都有什么好玩的啊?你以前小,由着你,你现在都多大了啊!

    你早晚是要嫁人的,被夫家知道了,成何体统啊!”

    “娘,那就不嫁了就是。”

    “你你你!说的什么话,哪有女孩子不嫁人的?你再这么跑,我和你爹商量,早早给你嫁了算了!”

    “哼,我就不嫁人,我就要出去当捕快,行侠仗义,保境安民!”

    “哎呦,我的头啊,头好疼啊……”

    “夫人,夫人!”

    闹腾的啊,下人们也只敢看着,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许平君回了房,小丫鬟也是一脸愁容的跟了进去。

    她原本还一脸气呼呼的表情跟母亲大吵一架,看到小丫鬟后,这才换了一副讨好的嘴脸,将小丫鬟拉过来说道:

    “好了好了,我母亲是不是责怪你了?我保证下次再也不让你假扮我了。”

    那小丫鬟哭丧着脸,说道:

    “夫人说了,下次我再帮小姐你逃跑,就不让我跟在小姐身边了。”

    许平君一抱胳膊,原本想说这又不是她说的算。

    但是想一想,好像还真的是她说的算啊。

    许平君摆了摆手,说道:

    “别难过了,这次都怪我,下次带你一起跑。”

    丫鬟一愣,赶忙拒绝道:

    “小姐,咱们别跑了吧,女红多有趣啊。”

    许平君不屑的说道:

    “那针线活哪里有意思了,今天见到的才有意思呢!你知道吗,我头一次发现,什么才叫聪明人啊!

    之前的金佛案你知道吧,我跟你说过的,今天居然就找到金佛了,而那人不过刚到渡口,上贡船走了一圈,就知道金佛在哪里了。”

    许平君立马比划了起来:

    “这样子的三根木头加起来的吊装,平时用来拉货的,现在被用来偷金佛了!

    难怪大家都找不到金佛,贼人把金佛吊起来,然后远远的抛出去,落到渭水河湾里去了,谁也没瞧见。

    那么大的渭水,这金佛掉了进去,谁能找得到啊,谁能想得到啊!”

    “关键那个人就想到了,真的聪明啊,术数也厉害,随便算一算,就知道金佛的具体位置了。

    我爹爹动员了上百人都没找到,就十几个人,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就找到了,真厉害啊。”

    “对了,对了,昨天早上我不是抓了一个偷玉石的贼人吗!

    也是这个人三言两语,就找出了真正的贼人!”

    许平君越说越兴奋,眼睛里都带着光。

    小丫鬟奇怪的问道:

    “小姐,你说的是谁啊?”

    “陆闲啊!”

    许平君刚说完,才想起来小丫鬟并不认识陆闲。

    “想起来你不认识,他是关中陆氏,以前天宝大将军的儿子。”

    “天宝大将军?关中陆氏?谁啊?”

    “以前犯过事,现在家道落寞了,哎,说了你也不知道。”

    许平君想了想,还是没把谋反和满门抄斩这种事情给说出来了,小丫鬟听了估计都吓得睡不着觉。

    到时候再去跟自己母亲说,自己和这等危险人物交往什么的,说不得又要大吵大闹一阵了。

    许平君虽然说的轻描淡写,但犯过事三个字还是让小丫鬟紧张了起来,立马说道:

    “小姐还是不要和太危险的人交往啊比较好啊。”

    “知道了知道了。”

    “不过,小姐你说的那位陆闲,真的找到了金佛,肯定能得重赏吧?”

    许平君沉默了一下,说道:

    “一百两银子肯定是有的,至于其他的,这我倒是不清楚。”

    话虽如此,但许平君已经决定好了,等爹爹回来,就和爹爹好好推荐这样的人才。

    这样的人才,只当个捕快有点可惜了,少说也要当个捕头啊。

    …………

    比较起许平君的兴奋,其余捕快们茶余饭后的津津乐道。

    李光弼对于金佛被找到的反应,虽说一开始也挺兴奋,但很快就冷静了下来。

    只是先着人,将当时在贡船上的人,全部再审一遍。

    不过这次审问,那可就是拿着金佛来审了。

    这金佛上面,都还绑着被割断的吊装的绳子呢。

    余下半段绳子,想必就在水里,真要是想找到,也不是什么难事。

    这就是最有利的证据了。

    当时操控吊装的,在船上监督的,那都是一个都跑不掉的。

    让他们招供,也不过是时间上的问题。

    但是审问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李光弼却也不打算把事情闹大。

    一来,若是让皇帝知道了,就算是把金佛找了回来,对自己而言,也不是什么好听的功绩。

    若不是他下船吃茶疏忽了,金佛又怎么会丢呢。

    二来,就是陆闲的身份太过敏感了。

    关中陆氏随前太子谋反,被诛杀满门,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如今皇帝虽帮前太子平反,但谁都知道,当年杀尽关中陆氏,何尝不是皇帝借机扫清陆氏门阀呢?

    他李光弼虽是契丹人,但也是门阀世家,已经属于汉化程度很深的那一批了。

    李家在朝中,也是盘根交错。

    看似风光,实则危机四伏,牵一发而动全身。

    能对关中陆氏做的事情,谁能保证,当今的皇帝,不对李家再做一次?

    正因如此,这陆闲,现在就是个口袋罪的由头。

    皇帝愿意他是白的,他就是白的,皇帝说他是黑的,那跟他走得近的,全都得是黑的。

    这种道理,李光弼还是明白的。

    赏赐肯定要给的,但要是往朝廷推荐……

    “罢了罢了,只能可惜一个好人才了。”

    李光弼叹了一口气,还是决定不给自己找麻烦了。

    朝廷那边不能举荐功劳,还得压下去,该瞒的得瞒。

    不过杜县这边,李光弼倒是不介意推一把。

    不为别的,表彰一下陆闲。

    至于许守义要不要往朝廷上报,那就是他的事情了。

    李光弼如此想着,他提起笔起来,决定临走之前,给杜县县令许守义修书一封。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