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铜炉之大宋春秋 > 第19章 山野客栈(一)

第19章 山野客栈(一)

    李墨一边走着,又禁不住回味起方才的熊虎大战。

    令人窒息的恐惧过后,李墨满脑子兴奋得不能自制,浑身发抖,只觉当真是难得一见的奇异惊险故事,巴不得眼前就有一个人,立马说给他听。

    李墨心中暗想,若是见了爹爹,一定好好跟他讲上一天一夜。爹爹定会吃惊的不行。在脑中想象着爹爹如何的样子,小童不觉笑了。

    哗哗的流水声忽在耳畔响起,李墨不由停下脚步。

    眼前是一片开阔的雪原,向着看似无尽的前方延伸。远处是层层叠叠低矮的山岭,密林深处隐约露出几角草檐,像是有村落人家。

    此处的雪明显小了许多,不少地方还裸露着小块空地,可以看见一些砂石和枯草的影子。就在谷底中央,铺着一条四五丈宽的河流,水声潺潺,倒有一半被雪掩了,另一半水流在寒冰和积雪中时隐时现,闪亮如银蛇舞动。

    李墨的心一下子放了下来。数日来的惶恐和不安在这一刻渐渐消解。几天的时间,李墨仿佛长大了好几岁。他第一次懂得,无人依靠的时候,只能靠自己。

    李墨走到河边,清澈的河水中有几尾白身黑鳍的小鱼儿在游动,小嘴不停吐出一串串小水泡,灰色的尾巴水草一样随着身子摇来摆去。他蹲下身去,捧起一捧河水送入口中,只觉清冽甘甜,很是畅快。

    李墨想起娘,心里难受得像猫抓。看着小鱼儿在水中自由来去,再望望空阔无人的山谷,小童的眼泪又掉了下来。

    去找爹爹!

    此刻小童的心里,只有这一个念头。李墨抹抹眼泪,抬眼望向山谷口孤零零的一株松树。

    太阳正在谷口的上方,向阳处的积雪已开始融化。李墨站起身,前后看看,犹豫了片刻,还是顺着水流的方向向下游走去。因为李福告诉过他,凡是有水的地方沿岸会有人家住。

    煦暖的阳光照下来,一会儿后背便热乎乎的,舒服得让人想闭上眼睛好好睡一觉。

    谷里的雪也慢慢化了,一脚踩上去,湿软的脚底下,汪汪的一片水迹。

    天傍黑的时候,李墨走出了山谷。

    整个人已精疲力尽,几乎要站不住了。靴子湿漉漉的,冰凉难受,上面都是烂泥和枯草。

    眼见河流在这里转了一个急弯,如张开的一张大弓。就在弓背的凹处,稀疏的树林掩映,现出层层叠叠的屋脊檐角,显然有一个村落。

    李墨顾不得歇息,几步爬上河岸的一道石堤,顺着一条长满荒草的小路,向着村子的方向走去。

    两边是大片的田野,白雪覆盖。在被风吹起的空阔处,可以看见青青的麦苗。

    暮色水一样漫过来,周围的景物很快变得模糊。当李墨气喘吁吁站在客栈前面时,店门口的两盏灯笼早已亮起来了。

    这是一个不大的客栈,紧挨着一座小山丘。许是因为不远处的那个渡口,会有一些往来客商。可此刻渡口空荡荡的,既无船只,也无人迹,荒冷得很。

    客栈大院里,一个伙计正在劈柴,不时停下来用衣袖擦擦脸上的汗。他干的很是投入,完全没留意到外面的动静。直到李墨在门外来回走了好几趟,那个伙计才察觉院外有人。

    李墨以前跟爹娘住过客栈,可一个人住店,这还是头一回。他心里犹豫着还是不要住店,向人家问个路就走。可看看黑下来的天色,周围都是荒山野岭,阵阵寒风正如狼嚎,心里还是很有些害怕。

    李墨摸摸背上的包袱,硬硬的,那几锭银子还在。他心里踏实下来,正要上前问话,却见那伙计已冲着自己走来。

    “小官人,你有何贵干?”那伙计见这小童风尘仆仆,满身泥泞,衣上挂满了蒺藜和草种子,不禁有些奇怪。

    “这位大叔,我要住店!”李墨挺了挺身子,开口大声道。

    “你,住店?”伙计一听,愣了一下。

    他见这小童不过七八岁年纪,灰头土脸的模样,身上衣裳虽是脏兮兮的,却看得出做工很讲究,料子更是登州府大绸缎庄才有的布料,不觉满心疑惑。

    再看这小童眉目清秀,面貌俊美,一双眼睛黑白分明,极是灵动可人,更不像山野乡村人家的子弟。

    “是,大叔!”李墨点着头,一边从包袱里摸出了两锭银子。

    “大叔,你看,我有银子!”李墨将银子捧在手里,递给那伙计看。

    “你家里大人怎么不来?”伙计看了看,没伸手接银子,却伸长了脖子,向着李墨身后使劲张望着,没看到有大人跟来,不禁问道,“你爹娘呢?”

    “我娘死了,”李墨眼泪汪汪,“我要去找爹爹。”顿了顿,李墨又说道:“还有嫣儿姐姐......”

    “噢.....”伙计应了一声,若有所思。

    “小官人,你打哪来?到哪里去找爹爹?”伙计又问。

    “我打芦花村来,要去县城找爹爹。”李墨答道。

    “芦花村?”伙计想了想,又道,“是南山跟前那个芦花村吗?”

    “大叔,我不知道是不是,”李墨摇摇头,“我要去找爹爹......”说着眼泪又流出来了。

    那伙计还要发问,忽听身后有人说话:“这大冷天的,还不先让孩子进屋暖和暖和!”

    伙计回头,见是店主人,赶忙赔笑:“掌柜的,这孩子要住店。”

    那店主四十四五岁的年纪,身形微胖,方脸浓眉,鬓边稀疏几根白发。他已在后面听了一会儿,这时走到跟前,弯下腰来,伸手握住了李墨冰冷的小手,轻轻攥了几下,温言说道:“这县城啊,在北边,你这是往南走,走反了。”

    李墨一听,一下挣脱开店主的手,小嘴一扁,哇的一声哭了。

    “好孩子,别怕,”那店主赶忙蹲下身来,连声安慰道,“你先在我这店里住下,看看有没有去县城的客人,也好捎你一程。”

    “谢谢伯伯!”李墨止住了悲声,连连点头,登时破涕为笑。

    “这孩子真是懂事!”那店主抚摸着李墨的头,说道。随后,他拉起李墨的手,要往店里走。

    “伯伯,给你银子!”李墨将握在手心里的银子举到店主眼前。

    “好孩子,伯伯不要你银子啊,”店主笑了,“这是伯伯家,你就在这里住好了,我不要你钱!”

    说着,从李墨手中接过银子,帮他又放回包袱里,说道:“你仔细收好了,去县城还远,这路上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要银子呢!”

    李墨歪头看着店主,眼珠转了转,很是不解。他听爹娘说过,住店都是要给钱的,这位伯伯怎的不要自己的银子?

    “这是伯伯自个的家,伯伯说了算,不要你银子。”店主看见李墨这幅模样,笑得更厉害了。

    “走吧,快进屋!”店主见李墨还在发愣,又拉起他的手,转身进屋。

    屋子中间生了一个大火炉,里面的炭火烧得正旺。有三两个客人围坐在火炉周围,稀稀落落的,一边烤火,一边说着闲话,不住抱怨这大雪天延误了行程。

    在最里面靠近墙角的座位上,却坐了一个身形高大的汉子,正一个人低头喝着闷酒。看他的装束打扮,像是衙门里的公人。见店主带一个小童进来,那人只是扬了扬眉梢,便即垂下眼去,仍旧自顾喝酒。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