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皇明仙师 > 第十三章 拜见上仙

第十三章 拜见上仙

    张国祥怔神道:“凡夫俗子修炼成仙,不算稀奇事,龙虎山历代掌教羽化成仙者不乏其人,不过一旦成仙便飞升仙界,自不会驻足于人间,因而臣觉得这世间无仙。”

    朱翊钧对张国祥的回答还算满意,看向张帆笑道:“尊者觉得张真人此言如何?”

    张帆撇了眼张国祥,后者如遭雷击,随后浑身如坠冰窖,身躯甚至忍不住轻颤,来自上位者极致压迫宛如血脉压制。

    “区区结丹前期修士,安敢狂言世间无仙?”

    张国祥颤声道:“阁下是……”

    “劫境!”张帆语毕,散发出无边金光的元婴,从天灵透出,宝相庄严,威压其身。

    满朝大臣不明觉厉,只看见张大真人脸上汗如雨下,双膝竟微微弯曲,似有向张帆跪下之意。

    并非张大真人不跪,而是张帆不让他跪,真要算起来,龙虎山始祖张道陵算是太上老君的记名弟子,而他所习《道德真经》也是老君化身老子所创,勉强也算弟子,如此算来,张帆受其后脉跪拜,也是天经地义。

    只不过没有必要,因为张帆觉得如今执天下道门牛耳的龙虎山对其度天下还有用处,自然不会让其在这大殿之上丢丑。

    张国祥心中早已升起惊涛骇浪,先前他说龙虎山历代掌教羽化升仙者不乏其人,可实际上不过是在自吹自擂罢了。

    道藏记载,修道由筑基、练气、结丹、化神、元婴、合道、渡劫这七大境组成,宗门记载,天师一脉开创之始确有几代天师修炼到渡劫境,然后飞升仙界的记录,可因为王朝更迭,天下战乱缘故,龙虎山数次被兵祸肆虐,致使宗门典籍大多毁于战火,后世掌教再想修至渡劫境,几无半分可能。

    龙虎山乃仙门道祖传承,连龙虎山都不具备修仙飞升的条件,天底下别的道门自然更无可能,能修炼到化神巅峰都能算是陆地神仙,元婴境那是连想都不敢想呐,更何况劫境……

    可如今元婴大佬竟在眼前,让张国祥这位龙虎山当代掌教不得不开始怀疑人生。

    张帆收回元婴,微笑看着张国祥,凡人会质疑仙神存在,但修道中人不会,修道中人只会敬畏。

    张国祥认真整理了下衣冠,面容无比肃穆,躬身施礼道:“晚辈张国祥拜见上仙。”

    满朝这次不哗然了,而是如夜空般死寂。

    朱翊钧身体发软,眼前竟有些发黑。

    张帆淡然道:“本尊与龙虎山颇有渊源,无需多礼。”

    张国祥闻言,更显慎重,乖乖退到张帆身后,竟执起弟子礼。

    “陛下请本尊出山,然而满朝质疑,本尊本无所谓,不过本尊不喜被质疑,既已得龙虎山张真人验证,那本尊就再略施手段,让这苍天降下甘霖,滋润京师土地便是。”

    张帆说完,根本不理会朱翊钧、张居正乃至现在哑口无声的众臣,慢慢走到殿门口。

    下一刻,一道无比伟岸的巨大虚影现于半空之中,那虚影凌空一拳砸向云层,如惊涛拍岸,瞬间将厚厚云层击穿打散,随即便是暴雨倾盆。

    虚影消散,回归本尊,张帆嘴角泛着轻笑踱回殿中。

    朱翊钧傻了,群臣也彻底成了呆鸡。

    他们可以不信,但是在铁打的事实面前,先前越是质疑便越显得可笑,这一刻所有大臣总算知道先前张帆上殿时候,为何张居正会跟在其身后,为何皇位上的帝君脸色会那么难看。

    很显然,张帆并非皇帝请来,而十有八九是张居正所请,至于其中缘由,无人得知。

    帘子后面李太后也傻了,她信鬼神之说,但是信归信,当仙神出现在自己眼前,那种不真实的冲击力简直难以言说。

    最后一丝侥幸彻底破灭,朱翊钧只差没瘫倒在了皇位上面,此刻当真是万念俱灰,想要凭借自身,力斗满朝大臣,想要励精图治成为大明中兴圣主的念头,也彻底泯灭无踪。

    似乎当个傀儡,在后宫当中流连花丛,混吃等死……也还不错。

    看着施施然走回大殿的身影,满朝大臣噤若寒蝉,待张帆站定,彻底没了脾气的张居正率先躬身道:“大明首辅张居正拜见仙师。”

    “拜见仙师。”

    “拜见仙师。”

    ……

    拜见声此起彼伏,众臣俯首,他们拜朱翊钧,拜的是君臣大义,此时拜张帆则是敬畏。

    张帆目光看向朱翊钧,他给了机会,如果还不把握,那么皇帝也可以换换人,甚至他自己去做也未尝不可!

    朱翊钧起身走到殿中,先对张帆施了一礼,什么九五之尊,在仙人面前也只能俯首。

    群臣并无异议,皇帝也要敬天法祖,仙人代表的便是上天,而皇帝乃天之子,那么张帆在人间的地位自然高过皇帝!

    “朕大明天子朱翊钧拜见上仙。”

    张帆大笑道:“陛下无需多礼,本尊下界是为度世,只等完成天庭交给本尊之重任,自会返回仙界,陛下才是这天下之主。”

    朱翊钧吸气道:“敢问上仙,何以度世。”

    张帆笑道:“度世便是度世人,度世人便要度天下,如今大明强敌环伺,积弊重重,若无壮士断腕之决心,大明国祚百年必亡,本尊此番奉命下界,自是要助陛下鼎故革新,让大明屹立于世界之巅,最不济也要为大明续命千年。”

    朱翊钧嘴角微动……

    “陛下有何疑虑,可直言。”

    朱翊钧稍稍放松些许问道:“王朝轮回乃是宿命,强如汉唐,也难免成为历史,那么为何汉唐时期未见仙人下界,匡扶社稷,为之续命,另外上仙方才所言,大明强敌环伺,朕觉得以上仙之能,弹指之间便能将大明之敌,尽数诛灭,为何……”

    殿中众臣纷纷侧目,更是欣慰无比,小皇帝这两问有理有据,当真是少年英主,天佑大明,英主在朝,何愁社稷不兴。

    张帆则是大笑,无可否认,张居正死后的几年内,万历皇帝确实是想励精图治,想着做大明的中兴圣主,只可惜少年皇帝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文臣利益集团。

    于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斗争当中,万历皇帝被消磨掉了最后一丝斗志,然后……就成了昏君……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