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第一节课

    刘翰章再醒来的时候,突然想起自己是在游戏里。那刚才的睡眠是怎么回事?是自己在玩游戏的时候睡着了?还是说睡眠也是游戏内容的一部分?现实中的自己怎么样了?

    他有些慌张,自己已经玩过了任职第一天的内容,感觉真的有一天那么长。那自己是不是该结束游戏了?可他并不知道该怎么结束。此外,他还有点不舍得,这个游戏如此精彩,他还想体验后面的进程。

    坐在床上想了一会儿,他得出一个结论:现实中的自己并无危险,否则头脑怎会如此清晰?既然如此,不如在游戏中继续沉溺下去。

    想好以后,他开始收拾行李,准备搬去内洛基地。好在行李不多,一个旅行箱就足够了。

    到基地简单安顿了一下,他便开始准备今天的训练课。

    做教练靠的是足球哲学。球场上的每次选择都是在做价值判断,而且每次判断都有时间要求。如果一味追求正确,就有可能错过最佳时机,反而不如简单明快的选择更加有效。因此,足球的价值观一点不比人生中的价值观简单。教练必须按照自己对足球的理解打造球队,把心目中最能带来胜利的理念灌输到球员头脑中。究竟是应该贯彻一比零主义,还是要打出华丽的进攻配合?是应该打防守反击,还是应该保持控球?是让球员自由发挥,还是要严格贯彻战术要求?也许你对每个问题都有明确的答案,可还要考虑球员的能力和配置,考虑对手的技战术特点,在某些问题上做出妥协。因此,一名教练在大部分时间里,处理的都是哲学问题,都在探寻最适合自己球队的取胜之道。

    刘翰章的第一堂训练课,面对着二十多双带着评判意味的眼睛,他必须尽快让球员们认可自己的足球理念,教给他们在球场上,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

    刘翰章用研讨室里的投影机给他们放了一段视频。视频里,右边后卫卡拉布里亚正在沿边路快速带球,对方的边后卫处在和他平行的位置,眼看快要到底线了,正是传中的机会,可他选择降速,把球控制在了脚下,看看没有突破的机会,就把球回给了身后的苏索。苏索被对方逼得无法转向中路,只能再传给卡拉布里亚。这次,卡拉布里亚选择原地传中,球直接飞出了底线。

    卡拉布里亚看完脸涨得通红。刘翰章赶紧说:“以后我们会经常把大家的比赛视频拿来讨论,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素材。一开始你们可能觉得不好意思,难以适应,时间长了就习惯了,相信我,这是涨球的有效方法。那么在刚才的视频里,大家觉得卡拉布里亚的处理有什么问题?”

    皮亚特克说:“他应该第一时间就传中的,我当时正插入禁区,对方后卫也没有完全落位,如果他当时传,我可以在移动中冲顶这个球,进球的机率就会更高。”

    “没错,这就是站在前锋角度上的看法,千万不要等对手落位才传球。而对于边路球员来说,在跑动中传中明明更容易避开封堵,对方防守位置也不好,这个时候没有选择传中,反而在对方防守到位后原地传中,这显然是时机选择错误。在进攻中,我们要不断考虑怎样创造更好的进攻局面,而卡拉布里亚刚才明明已经在局部形成了突破,却选择回传,拖慢了进攻节奏,也让对手有了调整防守位置的时间。你们以前对这种球不太在意,似乎有这种心态,就是球没有丢在我的脚下,就没有我的责任,所以只要把球传给位置安全的队友就行了。只有到了迫不得已,再不传球就会被断的时候,才会选择传威胁球,却错过了最佳时机。今后,我希望你们明白,错过进攻时机,在我看来和传球失误一样严重,同样会降低我对你们的评价。我再给你们看一个例子。”

    这次是在左路的一次定位球机会,左边后卫罗德里格斯把球传入禁区,球被对方球员顶出来,又回到了罗德里格斯脚下。此时,他身边并没有防守队员,他有机会再次起脚,可他选择了向底线带球。趁着这个机会,对方的防守球员也逼了上来。等到接近底线的时候,罗德里格斯起脚传中,球被对方球员断下,迅速发动了一次反击。

    “大家再看这段视频,同样是我们的球员错过了第一时间无人防守的机会,而选择了下底,最终导致了进攻失败。你们心中总有一些固化的东西,总认为下底传中就是比45度传中有威胁,短传往中路渗透就是比直接传中更有内涵,可比赛形势是千变万化的,出现对方球员防守不到位的情况十分罕见,我希望你们一定要抓住这种机会,而不要再考虑这个位置威胁够不够大,适不适合我发挥脚法,比赛中不会给你们调整的机会。尤其是对阵高水平的对手,这样的机会更是难得,你们之所以不善于挑战强队,就在于进攻中的拖沓,给了对方弥补错误的时机。我在训练中第一件要教给你们的事就是,什么是好的进攻时机。不要以为你们踢了十几年球就能对这个问题了如指掌。在复杂的局面下,正确的选择往往隐藏得很深,需要你们有一双慧眼才能及时发现。好了,我还有一个视频想给你们看,看看真正能优化进攻局面的处理球是什么样的。”

    刘翰章又给球员们放了一段视频。这是1994年米兰队的一场比赛,当时米兰刚刚把球推进到中圈附近,拿球的是中场大师阿尔贝蒂尼。对方的一名球员正在逼近他,他没有选择传球给身边的萨维切维奇或者博班,而是选择了一条长达二十米的线路,把球交给了锋线上的马萨罗,马萨罗背身拿了一下球,没有转身的机会,便把球迅速回给了阿尔贝蒂尼。这次阿尔贝蒂尼停球观察了一下,一脚把球传给了左边的博班。

    放到这里,刘翰章停住了画面,他问:“看出这里的奥妙了吗?”队员们摇摇头,在他们看来,这三脚传球都平淡无奇,好像都是迫不得已才做的选择,完全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刘翰章把画面定格在阿尔贝蒂尼第一次传球的瞬间,向他们讲解道:“第一次传球的时候,因为有防守球员向阿尔贝蒂尼逼近,所以他想要快速出球。这时他有几个选择,首先是左边的博班,距离最近,但是他身前也有防守球员,而且他的位置太靠边,威胁不大,反而不如阿尔贝蒂尼自己的位置有利,因此不能传。右边是萨维切维奇,他现在陷入了双人夹防之中,而且他把位置站死了,很容易传丢,也不能考虑。最后是马萨罗,他距离最远,但却处于对方防线最紧要的位置,只有一名中后卫在防守他。而且他在横向跑动,这使得传球成功率大大提高了。还有一个因素你们要注意,这个球一旦传给马萨罗,就会完全穿越逼近阿尔贝蒂尼的这名球员,使他的防守位置尽失,只能反身回追。有了这三个有利因素,阿尔贝蒂尼才选择了这条距离远、风险高的传球线路,这就是一次正确的传球选择。大家看球传给马萨罗以后又发生了什么。”

    刘翰章把画面前进了一点。“等到马萨罗拿到球后,对方立刻意识到不能只让一名自己的中后卫单独防他,于是他们开始调整防线。首先是逼抢阿尔贝蒂尼的球员转而跑向马萨罗,而夹防萨维切维奇的一名防守球员也跑向了马萨罗。此时,如果马萨罗决定自己拿球进攻,立刻就会陷入三人围抢之中,所以他只停了一下球,就立刻把球回给了阿尔贝蒂尼。这时阿尔贝蒂尼的位置并没有变,但对方的防守已经起了变化。阿尔贝蒂尼位置空了,周围十米范围内都没有对方的球员。因此,博班身前的这名防守球员立刻犹豫起来,不知道是应该继续盯住博班,还是应该补防阿尔贝蒂尼。最后他决定,向阿尔贝蒂尼的位置逼近。阿尔贝蒂尼控球观察了一下局面,可我相信他早已对场上形势洞若观火,他这时的控球只是给对方球员时间,让他进一步远离博班。等到时机成熟,他就把球传给了博班。”

    “你们再比较一下现在博班的位置和阿尔贝蒂尼第一次传球时博班的位置。第一次传球时,博班面前有一名防守球员阻挡了他向正前方传球的线路,同时,博班也没有好的出球点,因为前面的萨维切维奇陷入了夹防。而这次博班拿到球时,正面的防守球员不见了,出现了向前传球的角度,而萨维切维奇身边也只剩下了一名防守球员,所以下一步就理所当然了,博班直传对方身后,萨维切维奇插入空当拿球,为这次进攻打开了局面。看上去是博班和萨维切维奇之间的一次成功配合,可你们看明白了吗,阿尔贝蒂尼的两次轻描淡写的传球才是打开进攻局面的关键。他传给马萨罗的那个球看似毫无意义,却改变了对方的防守站位。我把这种踢法叫做敲打,通过不断敲打对方防线,迫使对方出现空当。在比赛中,只要你们有清晰的认识,知道最有利的进攻位置在哪里,就能传出这种球。我希望你们能仔细品味这个画面,学习一下前辈们踢球的思路。”

    球员们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看来刘翰章的话确实给了他们启发,可他们还需要时间来好好消化。刘翰章问道:“现在,谁能告诉我,刚才画面里的这几次传球分别体现了哪些原则?”球员们没有回答,眼神中带着一些疑惑。

    “没人跟你们讲过这些?还是你们知道却不好意思回答?好吧,我就当成是后者好了,我来公布答案吧。阿尔贝蒂尼传给马萨罗体现的传球原则是:一、把球传给位置最靠前的队友;二、传球最好能穿越对方至少一名防守球员。马萨罗传给阿尔贝蒂尼,体现的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为了保持控球,可以把球传给身后位置更安全的队友。阿尔贝蒂尼传给博班,体现的是将球过渡到防守更薄弱的进攻方向。博班传给萨维切维奇,体现的是只要有机会,就应该把球传到对方身后的空当。这五条原则其实你们都懂,都在实践,只是可能没人帮你们清晰地总结。从我刚才的描述中你们应该能听出来,最优先的选项是传对方身后,最差的选项是回传球,剩下的三条视情况而定。希望我的这点足球理论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不管球员们有没有完全接受这个理论,刘翰章看得出来,他们开始接受自己了。现在他们不再对自己抱有质疑,而是开始认真思考他讲授的内容,这就是一个良好的起步。课讲完后,刘翰章第一次带他们上训练场,可是时间已经不多,简单安排一些训练也就结束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