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在八零年代 > 第十七章 截胡

第十七章 截胡

    大队队长刘志平、第一副队长张国元、妇女主任李春秀都住在一队,来的比较快。

    其他人不在一队,比如第二副队长闫文喜住在六队,大队会计李春生住在三队,民兵队长孙波住在五队,这些人都还没到。

    刘志平问道:“李支书,叫我们来有事?”

    “那这样,先不等他们了,咱们先说事。”李玉堂说,“德彪想要办一个服装厂,张广当技术员,叫你们来,是想让大伙现场看看张广手艺怎么样,看完之后再说别的。”

    “老伴儿,你把过年的时候闺女给我买的那块布料拿出来让张广试试。”

    众人一愣,办服装厂?张三当技术员?彪子想办厂想疯了?

    “哈哈哈哈,你俩办服装厂...哈哈哈...可逗死我了,是做抹布还是尿介子?”李春秀笑的前仰后合。

    “你才尿介子呢!”赵德彪不高兴了,叱道,“笑吧,待会儿亮瞎你的眼!”

    张国元瞅了瞅张广欲言又止,眼神中颇有些无奈,这孩子咋这么能作妖呢,办厂子是那么容易的?还技术员,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其他人虽然没说什么,却也都当成了玩笑。

    张广没有解释,一切要靠事实说话。

    李玉堂老伴儿拿出一块瓦灰色的确良布料递给张广,说:“昨天我还说呢,要麻烦张广了。”

    “嗨,舅妈您客气了,这有什么麻烦的。”

    张广比上次熟练多了,麻利的量尺寸、裁剪布料,众人有些惊讶,这厮貌似真会啊,难不成不是忽悠?

    张国元和张广是同族,张广要叫他三叔。此时,他瞪大了眼睛看着这个本家侄子,心里纳闷,这小子什么时候学的这一手?

    赵德彪又颠颠跑回家,没一会儿把王桂芬领了过来,说:“你们看,桂芬这件短袖就是张广做的,怎么样?”

    李春秀、张国元几人围着王桂芬看,王桂芬有些羞恼,说道:“你们大老爷们看什么,待会儿看我大舅的。”

    这时,闫文喜等人也到了,问过之后也都觉着新鲜,打量完王桂芬,又好奇的盯着张广。

    不到一个小时,一件小翻领短袖便顺利完工。

    李玉堂穿上后立刻显得年轻了好几岁,确实不比城里商店卖的差,众人纷纷夸赞。

    张国元态度转变,拍了拍张广,夸赞道:“行,你小子还真有一手!”

    李玉堂照了照镜子,不住的点头,很是满意的说道:“中,真是没想到啊,三儿这大小伙子这裁缝的手艺还真是不赖!。”

    这一次,他再无怀疑,德彪没说瞎话,老伴儿的夸赞也是实打实的没掺杂一点水分。

    李春秀说:“这有什么稀奇的,人家城里裁缝铺的老师傅都是男的。”

    “你刚才不还差点笑死吗?这会儿怎么了,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赵德彪得理不饶人,嘲笑李春秀。

    “你还猪八戒呢,谁能想到三儿会有这么好的手艺,你问问他们,不也和我一样都没想到!”

    “行了,多大个人了,吵吵把火的,都消停点!”李玉堂呵斥道。

    赵德彪说:“好,我不吵,但服装厂这事儿你同意不?”

    李玉堂知道,这事怕是难以阻止了,便说:“这样,咱们到队里开会,大伙商量商量。”

    张广见状说道:“李书记,那你们开会,我回去等信。”

    “你不能走,你是主角,走吧,一起到大队。”

    众人离开李玉堂家,又回到了大队。

    李玉堂把张广写的计划书先给了队长刘志平。

    刘志平四十多岁,却已是地中海的头型,脸上总是带着笑意,心思很活泛,但在大事上对李玉堂言听计从,所以,哪怕想过办个什么作坊,也从来没说出口。

    张广一见他心里就想笑,刘志平有个外号叫刘半天。有一次,公社给老党员发纪念品,一个白色的搪瓷缸子,上面印着伟人头像和伟人语录。

    刘志平很羡慕,便和公社文书商量给他也弄一个。

    搪瓷缸子当时是稀罕物,哪有多余的给他?刘志平不甘心,经常在文书面前唠叨,文书被他烦的不行,只好领着他到仓库翻腾,谁知还真找到一个,上面也印着伟人头像,但语录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妇女能顶半边天”。

    刘志平很犹豫,他一个大老爷们咋能端着这样的茶缸?

    文书怕他再来烦,就说:咋,伟人语录你还嫌弃?还要挑三拣四?

    这句话不要紧,吓的刘志平腿都软了,据他一次酒后说,这顶大帽子差点把他吓尿了,拿着搪瓷缸子撒腿就跑。

    回到村里后正碰上妇女主任李春秀,李春秀见搪瓷缸子上面的语录就认为是发给她的,刘志平当然舍不得,两人便吵了起来。最后还是李玉堂把两人训了一顿才作罢。

    不过,打那以后,李春秀每次遇到刘志平就问,“你那‘半边天’呢,咋不端着呢?”

    渐渐的,这个外号就传开了,别说本村,甚至其它村子都知道了,刘志平为此没少和李春秀打嘴仗。

    李玉堂被烦的不行,狠狠训斥了他俩一次。自那之后,一般场合,只要李春秀先说话,刘志平便很少插嘴。

    外号归外号,刘志平在社员中口碑还是很好的,都认为他很有能力。

    因为刘志平这人有个最大的优点,善于交际,无论是别的大队干部还是公社干部,无论是新来的还是县里来蹲点的,他都能相处的不错。

    他仔细看了看张广的计划书,说:“我赞同,服装厂是个好营生,咱村的妇女大多都有缝缝补补的经验,即便不会用缝纫机,培训后也能很快上手。”

    “另外,现在上面鼓励社队企业,咱们村还没有积欠,贷款也容易。”

    其他几人也纷纷表态,同意办服装厂。

    李玉堂虽然保守,但却不是瞻前顾后的人,见众人都同意,于是起身拍板,“好,既然都同意,那咱们现在就商量下细节。”

    “等等。”赵德彪急忙说道,“大舅,哦不,李书记,这是我们一队的事,我们回去自己商量就行。”

    “你们商量什么!”李玉堂一瞪眼,“这么大的事,就靠你们一队肯定不行,得咱们大队来办,就这么定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