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在八零年代 > 第十八章 社员大会

第十八章 社员大会

    虽然决定办厂,但李玉堂怎么能放心把这么大的事交给赵德彪和张广呢,他必然是要亲自出马才的。

    “啥?”赵德彪急了,“凭啥呀,这是我起的头!”

    “你起头怎么了,服装厂投资少说也要几千块,你们一个生产队哪行,你回去吧,没你事儿了。”

    李玉堂不想和赵德彪过多纠缠。

    还有天理吗?还有王法吗?赵德彪嘀咕道:“我不回,我不干!”

    李玉堂态度很坚决,“不干也得干,这是咱们全村的大事,办成了,老少爷们都跟着沾光,你咋能只顾着一队呢!”

    “我是一队队长,可不得顾着我们队。”赵德彪蹲在一边抽闷烟。

    刘志平起身,上前拍了拍赵德彪,“彪子,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这道理你咋还不懂呢,支书说的对,咱齐心协力把服装厂办成了,老少爷们都跟着沾光,你们一队不也一样嘛。”

    “唉!”赵德彪长长叹了口气,心里虽然不服,却也知道胳膊扭不过大腿,也只能认了。

    见赵德彪服了软,李玉堂也不再严肃,而是好言劝慰了几句。

    刘志平拉起赵德彪,让他坐下一起商量具体事宜,赵德彪也就顺坡下驴坐了下来。

    计划书上,张广已经写的比较详细,虽然资金不可能太充裕,但该花的地方还是要花。

    厂房要做一番休整,墙面、顶棚用报纸重新糊一遍,地面用红砖铺设,水泥找平。红砖目前的价格是一千块四十五元,散装水泥一吨四十六元,两样加起来八十元左右就够了。

    设备方面,缝纫机十台,锁边机三台,裁剪机一台,裁床一台,熨烫台一个,印刷台、模具以及小的用具剪刀、熨斗等等,张广都做了详细统计。

    因为钉扣机比较贵,钉扣也比较繁琐,张广建议开始只做圆领衫。

    李玉堂等人表示同意,先易后难嘛。

    见张广侃侃而谈,各种规划、设备信手拈来,甚至包括设备的牌子、优缺点、日常保养维护都很熟悉,众人不由热情高涨,赵德彪则时不时的露出惋惜的表情。

    众人也问起张广为啥知道的这么多,张广打马虎眼说在县城读书的时候,没事在图书馆翻书看的,众人也就没再追问,其实没谁在意,只不过顺嘴一问而已。

    快四点钟,各项事宜基本敲定,李玉堂用大喇叭通知各生产队社员明天早晨九点来大队开会。

    办企业是大事,要动用公共资金,还要贷款,必须经过全体社员表决。

    晚上,张广和林彩英说了大队决定开办服装厂的事,这让她有些恍惚,这么大的事这么快就决定了?是不是有些草率了?可又一想,不论是大队书记李玉堂,还是大队队长刘志平,都是稳重的人,怎么可能那么轻率呢!

    “他爸,你真有把握?”

    “嗯。”张广点了点头,“放心吧,只不过以后可能要忙些。”

    张广对于自己的重生很感恩,也常常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可始终也没什么头绪。

    这辈子,他不打算离开家乡。城里,是聪明人的世界,他觉得自己不属于那里。

    虽然重生了,多了一辈子的经验,也有很多先知先觉,但他觉得,知道不等于能做,更不等于会做!他没什么本事,只想守家在地,勤勤恳恳的靠自己的努力让老婆孩子过上好日子,孝顺父母。

    如今,能够为村子做些什么,他乐意至极。

    第二天,早早起来打了猪草,做了早饭。一切收拾妥当,把闺女儿子送到母亲那里,父亲已经把悠车挂好,乐呵呵的哄着孙女。

    张广和张续、张宽哥仨一起向大队走去。

    张宽还是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三儿,李书记真同意办服装厂了?”

    “同意了啊,不同意咋会开大会呢。”

    张宽摇了摇头,“真没想到,咱们大队也要办厂了,还是服装厂。”

    青山大队下辖七个生产队,二百余户,九百多人。

    不到九点,每户一个代表已经到齐,大队院子里站满了人,社员已经知道了要办服装厂的事,议论纷纷。

    李玉堂等人来到院子里,刘志平等人抬了两张桌子,把广播拿了出来,会计兼文书李春生拿着笔和本坐到桌前,其他干部也没坐,就站在两边。

    李玉堂坐下敲了敲话筒,说道:“各位老少爷们,今天通知大伙过来,是要商量个事。”

    “上面一直号召兴办社队企业,可我胆子小,怕拉饥荒,所以一直没敢干。现在机会来了,我们几个商量了下,觉得挺有把握。”

    李玉堂指了指身上的短袖,说,“瞧见我身上这衣裳没,张广做的。”

    又指了指人群中的王桂芬,“桂芬身上的半截袖也是张广做的。”

    “这手艺可是不错,我觉着比城里的师傅也不差,既然如此,咱凭啥不干?”

    李玉堂指了指刘志平,“志平,你说两句。”

    刘志平拿过话筒说道:“我说三点,第一,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咱们大队虽然一直没办什么作坊,也没办企业,但咱一直没饥荒,这在咱们全公社都是少有的,所以,咱们有个好的带头人,干啥心里都有底。”

    “第二点,这事得表扬德彪,这小子不安分,胆子也大,是他起的头,让李支书截胡了,所以要感谢德彪。”

    “第三点,我觉得这事还是比较有把握的,咱有技术,衣服也不怕放,缝纫机也保值,就是咱们不干了,卖二手的也赔不了多少钱,大伙不用担心。”

    “好,我废话不多说,大伙有什么问题就尽管问,没问题的话就开始表决。”

    李玉堂为人正直,公正,尤其谨慎,在青山大队还是很有威望的,这次既然他都决定了,那就说明这事十有八九能成,而且,都过够了穷日子,都知道厂子办好了能挣钱,所以从内心来说,都比较赞同。

    张广一向觉得举手表决挺有意思,只要有带头的,基本都不好意思拒绝。

    最终,经过统计,全票通过。

    众人散去,刘志平、张国元和张广三人一同来到以前的知青点。

    知青点东西向两排土房,一排是女生住的共五间,一排是男生住的共六间,屋里面的灶台、炕都已经扒掉了,赵德彪本来就准备办厂子,所以收拾的很干净。

    规划很简单,屋子北侧垒起半米宽、一米高的火墙,再搭两个灶台。

    劳力就从一队挑选,也算是照顾赵德彪的情绪,毕竟闲暇时候能赚些工分也是不错的。

    十几个社员开始和泥、脱坯。

    李玉堂说:“我现在就去公社请示丁书记和赵主任,志平和德彪在家负责指挥,张广和我一块儿去,到时候有不明白,好现场给领导说说。”

    张广回家取了自行车,李玉堂骑上他的大金鹿,二人直奔公社。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