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瑟瑟惊蝉 > 第064章 真真假假

第064章 真真假假

    连芈瑕都关注联军粮草供应问题,想必秦军也是非常关注联军粮草供应的,姬遫有了算计秦国的思路,想自己何不在这上面想方设法呢?

    分析了一下秦国的心态,显然他们的处境要比联军困难许多,已经被压制在函谷关内,粮草的消费不比联军小。而粮草运输也是路途遥远,想必他们也也消耗不起了,很想早日结束这场憋屈的战争。

    着眼峡函谷关,联军若摆出一副要与秦军长期耗下去的架势?秦国会采取什么对策?

    他设想了一个方案。只是,东宫中他只信任石颇,这个事就必须让他去做了。乘着去王宫大殿的机会,他向石颇详细地交代了一番,并以父王的名义召来了矶锐,让他们俩配合在东宫演一场好戏。

    随后,附耳对祀夫详细讲了自己的计划。

    翌日早朝后,祀夫怒气冲冲地来到了东宫。

    姬遫见老师来了,慌忙与他作揖见礼:“老师,别来无恙……”

    “有恙。”祀夫很生气地道:“太子,你天天这么花天酒地的,耽误运送粮草的大事,我都要被你气死了。”

    “哎呀,哪有这么严重啊?”姬遫笑嘻嘻的:“粮草孤已经运去很多啦,够他们吃一阵子了……”

    “可是匡章发来了催函,说粮草面临短缺的境地。”祀夫怒气冲冲地要求到:“今天必须立即给他们运送一批粮草过去!否则,别怪老夫翻脸。”

    说完怒气冲冲地出殿去了。

    “殿下,在下前几日刚往函谷关送了一批粮草,这么没有几天就又却粮草了?”石颇是一脸的懵逼:“会不会有什么隐情啊?”

    见此,芈瑕怯怯地建议道:“在下愿意随运粮草队伍去崤函前线一探究竟。”

    “先生的勇气可嘉。不过,函谷关毕竟是前线,先生不宜前往。”他对芈瑕道,话出口也提醒了自己,很多人在关注峡谷关,按照以往自己的性格,应该会跳出来吵着要求前线的。所以,立即道:“但是,去崤函前线一探究竟是必须的。孤就随送运粮草的队伍去前线去打探一下齐军真正的意图……”

    这下可是炸了锅,让石颇、鹫烈等很是吃惊和惶恐,函谷关可是战场,太子怎可身临险境?只是他们根本拦不住姬遫。无奈之中,警觉的矶锐把情况悄悄告诉了祀夫。

    祀夫惊了一身冷汗,他急匆匆地赶来了东宫。虽然火气很大,他还是压着怒火冲姬遫作揖道:“殿下是想去前线搅局么?如此莽撞率性,是把战争当儿戏么?一旦出事,目前大好的战局势必毁于一旦,魏国或许就将灰飞烟灭……请殿下务必牢记昔日太子申的悲剧,以免重蹈覆辙,弄得局势不可收拾哦。”

    姬遫无语了,他是在演戏,可看老师的神情是当真了,急的满头是汗。但是,为了蒙蔽黑鸩,他装起尴尬,没心没肺地笑道:“老师少安毋躁,孤不过是想去函谷关视察战场情况,没有亲临前线的意思……”

    “去视察也不行。”祀夫余怒未消,瞅着他冷冰冰地扔了一句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更何况匡章、公孙喜、暴鸢都是名将,战斗经验丰富,殿下就没有必要费心了。安心在王宫呆着、开枝散叶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支持。”

    “身为太子,坐不垂堂的道理殿下不会不懂。”他训斥着,转头对众宦官和石颇作揖道:“吾王有旨,战争期间,太子禁足在王宫。一旦殿下踏出宫门一步,汝等提头去见吾王!”

    说吧,他径直离开东宫去了。

    众宦官和石颇面面相觑。

    “孤是没有自由了……”姬遫尴尬地自嘲道。确实,老师的愠怒可以理解,谁让自己表现那么冲动呢?

    但是,祀夫的话是以王旨的名义说的,王旨不可违。姬遫无奈地吩咐石颇道:“押运粮草的事情就麻烦石将军的御林军去护送了。记着,见到匡章将军或者公孙喜率,为孤问候他们,顺便问一下下一步的打算……”

    石颇明白了姬遫的意思,作揖道:“臣遵令,就请殿下安心等候臣的消息吧。”

    他朝众人作揖后也出大殿去了。

    函谷位于稠桑塬,其道路深险如函,因而得名“函谷”。其实稠桑塬有很多像裂缝一般的深沟壑。但是,只有函谷这条裂缝是贯穿稠桑塬东西的。稠桑塬是典型的黄土高原,顶部平坦如塬,却是非常的高耸,四周峭壁陡立。

    河水从稠桑塬北面紧贴塬壁流过。虽然这条道很窄,宽不过数米,乃是真正的“车不能方轨,马不能并鞍”,可谓“泥丸可塞”。

    由此,函谷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西河。关中与中原之间的交流只能通过崤函通道,且必须走这道裂缝。

    秦国占了函谷后,在东面的豁口处修建了关隘。

    函谷关的东面,即函谷关的关前,是汹涌澎湃的弘农河。而这条河形成了函谷关天然的护城河。东方诸国如果要武力攻打函谷关,就必须先渡过弘农河。可是,由于弘农河紧贴着稠桑塬东侧流过,河岸和关城之间只有一条狭小的空间,大军根本排布不开,不具备大型攻城器械通行的条件,只能靠人力硬拼,不能对函谷关形成有效威胁。所以,自从有了函谷关,秦国进可攻、退可守,相当于在自家门口按上了一座安全闸门。

    既然函谷关如此险峻,那么有没有可能绕过函谷关呢?答案是否定的,不存在这样的可能。因为稠桑塬上森林密布,其间裂隙形成的沟壑众多,如同布满了陷阱一般,掉下去没命了,很是凶险。行人都难以通过,更何况是军队?

    所以抵达函谷关前面后,联军便停止了攻击,难以再进一步了。

    由于函谷关天险的地利优势,使得秦国在面对山东六国进攻时,只要守住函谷关,便彻底断绝了东西交通,守住了国门。

    也是由于函谷关周围的地形,只有正面进攻一条路可选,这更增添了进攻的难度。使得东方各国面对函谷关,根本没有其他攻克的办法。

    匡章是个战场经验很丰富的人,他指挥联军攻到函谷关一线后,出人意料地下令停止进攻,采对峙而不进攻的战术,牢牢掐死了秦军出关的通道。

    函谷关易守难攻,反过来想要击破联军对关卡的封锁也非易事。这样,驻守函谷关的大量秦军成了整日无所事事、只会白白消耗存粮的闲散之人。

    秦军按常规采取了闭关坚守的姿态,等待联军的进攻。但是,却一直没有发现联军有主动进攻的迹象,很是疑虑。他们派出了小股部队出关试探,没有想到联军箭雨很密集,几乎全被射死了。

    函谷关的攻防战陷入了僵持。

    联军不进攻,秦军也很少出击。

    联军这个态势完全出乎秦国宫廷的判断。他们根据以往与东方六国的作战经验,认为联军进攻函谷关只是一时兴起,他们总是希望别国的军队能和秦军打的两败俱伤,自己趁机收取渔翁之利。各国军队对联军统帅的指令也是阳奉阴违,很快就会因为粮草、战损等问题形成内讧、散伙撤兵。原以为这次联军进攻秦国也是一样,过一段日子后,联军内部会起变化,自己会撤军。

    秦王没有想到,这次联军竟然一改以往合纵攻秦时的畏手畏脚、采取了坚决与秦军对峙的势态,铁了心要与秦国死耗下去了。

    这让秦王着急万分,他知道被封锁的滋味,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于是,使臣离开了咸阳踏上了去东方诸侯都城的道,秦国间谍也行动了起来,一轮分化联军行动启动了。

    一时间,魏国王宫宫廷谣言四起,说齐军是要以对抗秦军为幌子,赖在魏韩两国了,魏韩已经成为齐国的两个郡。

    与流言相类似,姬遫也是心生疑窦,难道齐国真的是借着帮助魏韩抗秦为幌子一石二鸟,趁机消耗魏韩的国力么?

    石颇随押送粮草的队伍到达函谷关前联军大营的时候,联军的统帅部的将军们正在大帐讨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与各位将军寒暄后,他很疑惑地瞅着三位将军,犯疑是他们的君王授意他们不用攻取函谷关?

    但是,他们众口一词地否定了。

    毋庸置疑,联军中率领各自国家军队的将领,他们的行为体现了各自国家君王的意志。

    这次攻秦之所以能够攻到函谷关前,是三国君王意志的合力的体现,目标一致,目的不同。

    首先,由于秦国的蚕食,魏韩已经丢掉了河西走廊这个战略要地,使得秦军控制了这一带的开阔地带,可以随意在韩魏门口集结,威胁大梁和新城。所以两国君王都迫切需要夺回对该地的控制权,否则将一直面对秦国的威胁和蚕食,再无宁日。因此他们必须铁了心与齐军并肩作战,全力支持齐军作战,绝不敷衍了事。并且,魏韩两家虽然积弱,可是对秦的提防之心和警戒之意是别国无法相比的,有强大的齐军愿意为他们撑腰后,他们自然愿意使出全力,去夺回已经丢失的土地。

    而齐闵王则是担忧秦国在打垮楚国后会攻打魏国的绛和安邑,然后会沿着河水向东攻齐。而联合魏韩联手攻击秦国,既能帮助魏韩打击秦国,防止秦国做大,还可以免遭秦国的攻伐。加上齐相国田文一直记恨在秦国受到的羞辱,而他又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正好可以借机一雪耻辱,所以也是坚决主张击垮秦国。

    这样,三方合力一举杀到了函谷关下,剑指函谷关。

    只是,函谷关易守难攻,强行进攻伤亡非但很大,而且还不一定能攻破。所以,必须找到一个稳妥的法子。作为主帅的匡章叫停了攻击行动,采取封锁的手段与秦军对峙,寻找破关的办法。

    哦,原来是碰上难题了。石颇明白了,他回大梁城后把了解到的情况禀告给了姬遫。

    姬遫听了,吩咐石颇绝对不能对任何人再说这样的话,而是要说函谷关凶险难攻,前线将军只想与秦军形成对峙,不让秦军进入崤函古道就行。

    石颇很惊愕,想起市井传言说函谷关峙将士是长期的,看了是姬遫有意释放的烟雾,是在迷惑黑鸩吧?

    以后,石颇成了押运粮草行动的主管,从中了解函谷关战场动向后想姬遫直接报告。而对外的说法千篇一律:联军攻打函谷关的军士都在开荒种地了。

    那天,石颇完成运送粮草回到大梁城,就被姬遫召唤进了王宫。那时东宫大殿里聚集着许多宦官和门客,芈瑕、单颖等也都在。显然,函谷关战场的僵持已经让东宫忐忑不安了。

    姬遫单刀直入地问道:“大梁盛传,匡章是有意避战,这是真的么?”

    石颇知道姬遫是故意这么问的,也就按约定呵呵笑道:“殿下,这不能叫避战。函谷关外地处魏国,联军封锁函谷关是没有后顾之忧的,既能阻止秦军东进,又能避免联军大量伤亡,粮草也能得到及时补充,何乐不为?其实匡章这一招也是非常毒的,对各诸侯国都有借鉴意义。秦国能够存活下来也就是凭借天险关隘,如果各国能像匡章一样用重兵堵住关隘天险,修筑堡垒,秦军能东出么?臣很欣赏匡章打这样的持久战。换着臣去指挥,臣也会采取这样的战术。函谷关易守难攻。但是,我们难以进攻,它也难以出关,封锁它岂不是一个高招么?”

    芈瑕楞了一下,醒悟道:“按石将军说法,联军将在崤函通道修筑关隘,准备长期驻军,将秦军牢牢地封死在函谷关里了?哎呀,这确实是个好办法啊!”

    姬遫装起懵逼,傻楞了一会,摇摇头,沮丧地道:“可是,就这么封锁下去,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总有一天齐军会撤走的……”

    “可是,匡章的战术很高明啊,在函谷关外修筑关隘锁死函谷关,让函谷关变成一个废物,达到不战而屈秦军,实在是太妙了……”石颇不以为然地道:“殿下,如今魏国军力不济,对付秦军没有胜算,有齐军相助,消耗一些粮草还是值得的……”

    “如果齐军真是真心相助魏韩,这当然是好事,”芈瑕插话道:“臣也是担心这一点,就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可是匡章将军好像没有这个意思,他还是一直在防备秦军出函谷关……”石颇无语,喃喃地解释了一番。他很疑惑,芈瑕是在担心魏国前拒狼后入虎么……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