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马桶秀才成长录 > 第二十九章 开窑了

第二十九章 开窑了

    同时张晨协调了汤大人,在此安排五六名锦衣校尉站岗,也相对安全得多。

    吃饱喝足,东西也买回来了,张晨就挑拣一些要用的,和铁柱抬回了工坊。

    看着墙边的小炉子,张晨就有点头疼,这个炉子太小,太简陋了,产量太低。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想要建造他理想中的炉子,就算有汤松帮忙,估计最少也得一个月。

    时间根本来不及。

    汤松的锦衣校尉已经带着急报去京城了,重建的话,说不定炉子还没建好,京城的文书就带回来了。

    “算了,先做一批急用,回头再改炉子吧。”张晨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从这天晚上开始,铁匠铺里叮叮当当的声音就没停过。

    张晨和铁柱、牛铨俩轮番上阵,每天大概可以造出来两百米左右的铁丝。

    为了这事,牛铨连县城都不去了,来回送货的事情,暂时交给了别人。在铺子里闷了七八天,村长突然找过来,说砖窑已经冷却结束,可以开窑了。

    “哎呀,看我这几天都忙晕了,差点把这事儿忘了。”张晨拍了拍脑袋。

    作为窑厂的投资者、设计者,开第一窑,自己怎么都要到场的。把躺在角落里酣睡的铁柱踢醒接班,张晨跟着村长来到河边。

    几天没来,河边到处都是砖坯,整整齐齐的码成一大片。

    “我刚才还在骂这群夯货,一个个都想着多挣几天工钱,也不想想你就盖一栋房子,哪里用得着这么多砖坯?我都说了不做了,不做了,一个个都不停。”

    村长指着砖坯说道:“张晨你放心,你用不着的砖坯,我不给这群夯货算工钱。”

    “为什么不做了?”张晨笑着说道:“村长,等这窑砖拉出来,就把做砖坯的人分出来一半,咱再挖一个新窑,这样不就好了。”

    “可是你不是只盖一间房子么,烧那么多砖头干什么?”

    “我用不完,大家也可以盖房子嘛。”

    张晨说道:“村长你回头跟大伙说一下,等我家用完,谁家想盖砖瓦房的,都可以拉柴火来这边换砖头。”

    “真的?”村长猛地停了下来。

    “当然是真的。”张晨想了一下说道:“一斤干柴换五块砖,以后您帮我看着点砖窑这边,您家用砖我就不收柴了。”

    人都是有惰性的,刚开始的时候,不管是作坊里的妇人还是砖窑这边的男人,干活儿都是争先恐后的,可是慢慢的,就开始有人偷懒了。

    作坊那边还好点,毕竟小钰她们一直盯着,窑厂这边情况就差得多,有些男人已经开始磨洋工。

    张晨现在主要精力都在铁匠铺那边,没心情管砖窑,只能找村长帮忙看着。

    如果这些村民还不知道收敛的话,那只能采取计件算酬的办法了。

    “锋哥儿你放心,以后谁要是敢偷奸耍滑,或者送过来的柴不干,老汉打断他的腿。”

    村长把胸口拍得嘭嘭响,激动的胡子都抖了起来。

    他家的茅草屋已经住了十几年,很多地方都沤烂了,一到下雨就漏雨不说,恐怕再住几年就要塌了。

    每次去县城看到城里人的砖瓦房,村长都羡慕的流口水。

    砖瓦房沤不烂,养护好点,等于给子孙留了一个传家宝。村长从来没敢想过,这辈子也能住上这样的好房子。

    “村长办事,我当然放心。”张晨笑着拍了拍村长的肩膀。

    一斤干柴五块砖,基本上已经是成本价了,弄不好还要赔点工钱进去。

    不过他建砖窑本来就没想着赚钱,赔点工钱就赔点工钱吧,以后在村子里说话办事也能方便点。

    果然,当村长宣布了这个消息之后,河边立刻炸了锅。

    “明天就让小子丫头都上山去捡柴。”

    “张晨,你给俺老牛工钱,还让俺用柴火换砖头,以后你要是有事,只管来找俺老牛。”

    “张晨,以后俺绝对好好给你干活,再也不偷懒了。”

    “张晨,你给俺一家人找到了活路,你是俺家的恩人呐!”

    ……········

    满身泥水的汉子们兴奋的围到金锋旁边,争先恐后的表忠心,等到所有人冷静下来,张晨指挥村民扒开封堵窑口的土墙。

    这是砖窑生产的第一批砖头,张晨已经做好了失败的准备。

    可是让他意外的是,这一窑青砖烧得非常成功,裂口的都没有几块。丰收总是让人感到喜悦,哪怕收获的不是粮食,而是一摞摞砖头。

    村民们比张晨还要激动,也不管窑里还没散尽的闷热,争先恐后的冲进去开始搬砖。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不能坑爹的日子一晃而过。

    与此同时,刘五、孙伟两人经历了数天奔波,终于带着汤松的急报,赶到了京师。

    驱马赶到北镇抚司,递上牙牌经检验后,他俩径自而入,绕过照壁,穿过前院,在校尉的引路下,两人坐在北镇抚司大堂内,等着牟斌出来接见。

    不多时,锦衣卫指挥使牟斌慢慢从屏风后踱了出来,轻轻一咳,刘五、孙伟两人立马起身恭立。

    “你们不是跟着汤松去了浙江吗?怎么突然回来了?”牟斌疑惑道。

    “回牟帅的话,我们是奉汤大人之命送急报回来!”说着刘五从怀里掏出一封急报,双手捧过头顶。

    牟斌接过仔细检查一下火漆印记确认完整,才拆开信封。

    看了几句,眉头便微微皱起。

    “带他们去后院。”牟斌没有多言,而是摆手让一名校尉带刘五和孙伟离开。

    “是!”校尉躬身领命:“二位跟我来吧。”

    牟斌书房,牟斌皱眉看着窗外,显然是在想事情。

    足足想了半刻钟,牟斌才回过神,不一会儿,刘五和孙伟就被校尉带进了书房。

    “汤松奉命巡视海防,怎么突然说要去北方?”牟斌冷冷盯着刘五二人:“这里没有外人,跟我说实话。”

    刘五和孙伟跪在地上,一言不发。

    “那就老实跟我说,汤松准备干什么!”

    牟斌懒懒靠到椅子上:“这是你们最后一次机会,要是还不说,你们就可以回去了。”

    刘五和孙伟对视一眼,开口说道:“汤大人找到了克制鞑靼骑兵的办法!”

    “什么?”牟斌腾的一声站了起来:“什么办法?”

    “汤大人在山阴县发现了……”此时此刻刘五还是选择了出卖张晨。

    出卖完还在心里安慰自己:反正张先生只是嘱咐汤大人不要在急报中提到铁丝网,又没说我不能说。

    “你说的那个什么铁丝网真的可以缠住马腿?”牟斌听完,脸上还带着震撼的表情。

    “回牟帅,小人亲眼所见,战马被铁丝网缠住之后,只挣扎了几息,便动弹不得。”

    “既然如此,汤松的信中为何没有提起此事?”

    “张先生说铁丝网还未经过实战证明,害怕出错,所以和汤大人说等到证明之后再上报。”

    “倒是谨慎。”

    牟斌点了点头:“你应该知道事关边军,这军中无戏言,如果胆敢骗我,你知道后果!”

    “小人所言句句属实,如有半句假话,牟帅尽管砍了小人!”刘五赶紧保证。

    “你们俩听着,这件事乃是绝密军机,出了这间屋子决不能再提起一个字,明白吗?”

    “是!”刘五和孙伟赶紧答应。

    牟斌沉思片刻,立马在书桌上伏案写起了奏本,半个时辰后,“来人,备马去宫里!”牟斌不再看两人,对着外面喊了一声。

    出了北镇抚司,牟斌直接朝皇宫奔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