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马桶秀才成长录 > 第三十章 来自南方的急报(求推荐)

第三十章 来自南方的急报(求推荐)

    京师皇宫,文华殿东暖阁。

    弘治皇帝处理国政的地方不拘泥于御书房,偶尔也会在文华殿坐一坐,只因内阁刘健,谢迁,李东阳三位大学士年已老迈,为了照顾老臣,朱佑樘经常亲自来文华殿,凡处理政务,总与三位大学士商量议论之后,再做决定。

    君圣臣贤,大明弘治中兴必然有它的道理。

    此时弘治帝朱佑樘面色平静地坐在东暖阁的御座上翻看奏本,一名小太监匆匆跑入,禀告道,“陛下,锦衣卫指挥使牟斌有要事求见!”

    朱佑樘依旧在翻看着奏本,头也没抬,轻声道,“宣!”

    不一会牟斌走了进来,立即朝朱佑樘叩首道,“臣锦衣卫指挥使牟斌,参见陛下!”

    牟斌是锦衣卫指挥使,虽掌管宫中卫仪,但也不必随侍帝侧的,随侍的事一般由内廷太监负责。

    自朱佑樘登基以来,虽对厂卫信任不减,却也深知厂卫之祸,故而有意无意的压制厂卫的权力,不使其疯长蔓延,祸及天下。

    更重要的是,弘治帝深知权力平衡之道,于是原本还算井水不犯河水的锦衣卫和东厂,这些年不知不觉明争暗斗起来,东厂厂公王岳和锦衣卫指挥使牟斌虽表面上一团和气,实际上二人相见恨不得掐死对方,朱佑樘居中而坐,对厂卫之间的斗争仿若不见,似乎更乐见其成,皇帝的态度也直接造成了厂卫的斗争越来越厉害。

    见牟斌进来,朱佑樘放下手中的奏本,抬头微笑道,“牟卿免礼吧,这时候入宫见朕,不知有何事啊?”

    牟斌缓缓起身,将一本来之前写好的奏本递给朱佑樘。

    朱佑樘接过奏本翻开,一行行仔细看了起来。

    朱佑樘越看脸色越变,半晌,突然猛的合上奏本,不由起身,对牟斌道,“牟卿,此事当真?!”

    牟斌拱手行礼,“回陛下的话,此事乃我锦衣卫镇抚使汤松奉命巡视浙江海防时偶然发现,此刻他正在山阴县。臣也是刚刚收到汤松的急报,见此事非同寻常,故而才入宫觐见!”

    “朕是问你此法当真可行?”朱佑樘焦急道。

    牟斌点头,“汤松已在山阴县实验过,此法可行!”

    “好!”朱佑樘大喜,“年初火筛连小王子再次进攻延绥、宁夏,右都御史史琳向朝廷求援,朕欲命朱晖佩大将军印,统都督李俊、李澄、杨玉、马仪、刘宁五将前往,没想到你却送来如此好消息,真乃是天佑我大明啊!”

    牟斌闻言,立马叩首道,“臣恭贺陛下,得此法,必能克制骑兵!”

    朱佑樘笑道,“好,来人,即刻宣保国公朱晖觐见!”

    半个时辰后,朱晖匆忙入殿,正欲行礼叩拜,朱佑樘赶忙制止道,“爱卿,快快免礼!”

    这保国公朱晖,已年近五旬,乃是抚宁伯朱谦之孙,保国公朱永之子。他外貌伟岸,颇有威严,早年随父四处征战,是弘治时期少有的将领。

    朱佑樘将牟斌的奏折递给朱晖道,“爱卿,你先看看这个!”

    朱晖接过奏本,仔细翻看着,良久,两眼圆睁,看向朱佑樘不可思议道,“陛下,这·······”

    见朱晖这般模样,朱佑樘笑道,“朕初闻此事,也很是震惊,不过牟爱卿说此事乃千真万确,所以朕想若此法可行,对于我军来说必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朱晖闻言,瞥了一眼恭立在朱佑樘身侧的牟斌,沉声道,“敢问指挥使,此法对蒙古骑兵真的有用?君前可无戏言的,还请牟大人如实告知。”

    毕竟这方法听起来是那么的不可思议,朱晖一时间仍是无法相信。

    牟斌上前一步,对朱晖拱手行了一礼,坚定道,“此法的确可行,您若不信,可亲自派人去山阴一查。”

    见牟斌态度如此坚定,朱晖便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但心里仍是有些不太相信。他纵横沙场多年,什么方法没见过,但对于蒙古骑兵,仍是很头疼。

    朱佑樘见状便对朱晖道,“工部侍郎李鐩正在总督延绥边饷,眼下还需一段时日,不如朱爱卿辛苦一下,亲自去一趟山阴,若此法当真有用,便可推广全军,此番入延也可用上!”

    既然朱佑樘都开口了,朱晖只好应下,“臣明日便出发山阴!”

    ············

    傍晚时分,牟斌回来了,又一次把刘五两人叫到书房。

    “明日一早保国公朱晖将亲赴山阴,你们拿这封回去交给汤松,记住此事切不可声张!”牟斌从怀里取出一个精致的信封:“快马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即可出发,路上不可耽误!”

    “是!”刘五二人,双手接过信封,后退着出门。

    出了门之后,两人骑上马就跑,出了城也没找地方休息,趁着夜色驱马奔驰。

    一路上,两人每天最多只睡两个时辰,其余时间都在赶路。用了九天时间,两人重新回到了山阴。

    此时两人已经看不出衣服的颜色了,全身上下包括眼睫毛上都是泥土。

    “你们俩赶紧去休息一下。”汤松接过回信便仔细看了起来。

    片刻之后,脸色一变,随即带人朝萍庄赶去。

    “你说什么,保国公朱晖亲自过来了?”张晨皱起眉头。

    朱晖此人,张晨多少还是有些了解的,大明中期,能拿得出手的将领屈指可数,这朱晖勉强算得上一位,但也只是勉强。

    他万万没想到,朱佑樘竟会派朱晖亲赴至此,由此可见朱佑樘对此事的重视。

    可他还没准备好呢。

    “保国公什么时候到?”张晨问道。

    “刘五他们俩一路上不敢耽搁,保国公在他们俩后面出发,估计再有个两三天也差不多到了。”汤松道。

    “两三天·····”张晨喃喃道。

    萍庄的冶炼技术并没有发展成为产业,仅仅只是小作坊模式,连煤炭都才运过来几天,炉子也是凑合打的,张晨能在这样的条件下做出铁丝已经很不错了,至于产量,实在是低得离谱。

    一直到现在,积攒的铁丝远达不到预期效果。

    见张晨一脸愁容,汤松问道,“还有什么事吗?”

    “事情多着呢。”张晨说道:“首先,铁丝就远远不够,还有重弩,我一把还没做出来呢。”

    “这个……”汤松想了一下,说道:“这保国公朱晖率三千营,有专门的将作营,要不到了军中,请保国公让他们协助你,这样会快一些。”

    说完还不忘保证道:“你放心,将作营的校尉是保国公一手提拔的,我保证他们绝对不会把你的手艺往外传。”

    张晨瞥了眼汤松,好奇道,“这三千营的事,你怎么这么清楚?”

    汤松笑了笑,“贤弟不知,早些年我曾跟随朱大人的,后来经过他的推荐才入职锦衣卫的。”

    “原来你曾是朱大人麾下?”张晨惊讶道。

    “没错!”汤松点头道。

    “好,那既然如此,我这几日先抓紧做出来一些,能做多少是多少吧。”

    说完,张晨也顾不得汤松,径直钻入工坊,加班赶工去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