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马桶秀才成长录 > 第三十一章 北上京师

第三十一章 北上京师

    三日后,保国公朱晖率数十名铁骑直抵萍庄,因军事保密需要,朱晖将浙江按察使、杭州知府、山阴县令一应地方官员全部挡在村外,只身带着二十余名亲卫在汤松的陪同下步入村中。

    先前汤松一个从四品的武官莅临,就引起村里一阵骚动,现如今堂堂国公亲临,严宽带着村民齐刷刷跪在道路两边,连大气都不敢喘。

    朱晖也不理会跪在道路两旁的村民,在汤松的陪同下径直走进张晨家中。

    “你就是张晨?”朱晖沉声道。

    张晨朝朱晖微微一礼,恭敬道,“小生张晨见过朱大人。”

    朱晖打量了张晨半晌,缓缓道,“瞧你这模样还算个青年才俊,老夫且问你,那所谓克制骑兵的办法,当真是你想出来的?”

    好嘛,果然还是被刘五给出卖了,但眼下只好硬着头皮躬身道,“回朱大人的话,是小生所想。”

    “走,先带老夫去瞧瞧!”朱晖转身便走出了张晨家。

    萍庄后山空地上,张晨再一次用铁丝网给朱晖演示了一遍,待看完张晨的演示后,朱晖震惊不已!

    “没想到,这小小的铁丝,竟有此等用处!好,好啊!”

    “朱帅,前两天我还在跟张晨说军中的将作营呢!”汤松在一旁说道。

    “哦?”朱晖瞅了他一眼,“将作营怎么了?”

    汤松将张晨赶工之事一一禀告给了朱晖,朱晖闻言,笑道,“就这事?无妨,老夫安排将作营的帮你便是。”

    “将作营有多少人?”张晨心中一动。

    “大概一百人左右。”

    “有炉子吗?”

    “有三座。”

    “那就行。”张晨微微点头。

    三个炉子,再加上一百个帮手,如果利用好了,做事的效率会比他和牛铨他俩快得多。

    至于原先汤松担心的偷师问题,张晨是完全没放在心上。

    后世的流水线干什么用的?在电子厂拧十年螺丝,也造不出来一台电视机。

    就和纺车一样,把最费工夫和最没技术含量的东西交给将作营的人,每个工人只负责产品的一部分,自己只要负责制作关键部件和最后的组装就行了。

    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效率,还能很好的杜绝泄密。

    “既然没有问题,那明天可以与老夫一起出发吗?”朱晖问道。

    “明····明天就出发?这····这么急?”张晨懵逼道。

    朱晖点头道,“不错,老夫这次来山阴已耽搁了不少时日,你有所不知,这年初时火筛连小王子再次进攻延绥、宁夏,陛下震怒,令我领兵出征,所以时间很紧迫呐!”

    见朱晖如此说,张晨也只好点头应下。

    朱晖都亲自来萍庄了,可谓诚意满满,张晨实在找不到拒绝他们的理由。

    何况他自己也很想去一趟战场,看看古人到底是如何打仗的。

    一来是为了立功封爵,二来也是为了以后再做武器,更有针对性。

    几人聊了一番之后,朱晖和汤松便先回县城了,待明日再派人来接张晨过去。

    入夜,张晨唤来唐芸、小钰等人,将事情一一交代,唐芸对张晨道,“张大哥,作坊那边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吗?”

    “没有,你们平时怎么做,我不在家还怎么做就行了。”

    “牛哥这次也要去吗,如果他去的话,让谁往县城送货?”小钰问道。

    “我和铁柱去,牛哥不去,”张晨说道:“但是我不在家的时候,别让牛哥送货了,让他守在这里,万一有什么事,你们找他商量。送货的事,让别人替牛哥。”

    “好。”唐芸点点头。

    ···············

    翌日清晨,朱晖派来一队亲卫在汤松和锦衣校尉的带领下,来到萍庄接张晨北上。

    村长、牛铨和唐芸众人纷纷前来送行。

    “张大哥,你是读书人,不是当兵的,上了战场不要往上冲……”唐芸眼睛红红的,小声说道。

    “放心吧。”张晨看了唐冬冬一眼,然后又对小钰道:“小钰,你是个聪明的姑娘,我不在家这段时间,你和唐芸一起帮忙照顾好作坊。”

    “我会的。”小钰重重点头。

    牛铨走了过来,交代了一些注意安全的话之后,把张晨拉到一边:“张晨,村里的事你就放心吧,我会照顾好的,到了前线,你自己要注意安全!”

    “知道了。”张晨说道:“我跟唐芸和小钰说了,我不在家,牛哥你就别去送货了,留在家里照看一下。”

    “你放心,只要我没死,村里就不会有事。”牛铨拍着胸脯说道。

    “好。”张晨点头,还想再说几句,汤松过来了。

    那边刘五已经备好了马车:“我们该出发了。”

    张晨拍了拍牛铨的肩膀,又朝村长和送行的村民挥了挥手,登上马车。

    在山阴县城歇了一天,第二日众人便启程北上,他们要先回到京师,再率军北上,直抵宁夏。

    这一次,他们采取走运河北上。

    山阴距离京杭运河不远,车队早上天不亮出发,半上午就到了杭州码头。

    码头边停靠着一艘硕大的木船,静静等候朱晖。

    侍卫们把战马牵上木船,张晨乘坐的马车则被留在了岸上。

    因为马车太占地方,所以张晨和铁柱这段时间多了个任务——在船上学习骑马。

    朱晖和汤松带着张晨上了船,一个穿着华丽丝绸衣服的胖子小跑着迎了上来,老远就对着朱晖拜倒:“草民见过国公爷!”

    他是一个盐商,这艘木船就是他的,上面拉着盐巴,准备运到京城。

    汤松派人去京师送急报的时候,就做好了北上的准备,只是没想到朱晖会亲自跑这一趟,幸好提前派人来京杭运河边拦截过往船只。

    这个盐商就是被拦下来的倒霉蛋。

    京杭运河作为长江重要河道,水流速度很快,顺流而下的时候,短短几天就能从京城跑到江南,但是逆流而上就麻烦了,撸桨风帆都用不成,只能雇佣纤夫拉船。

    这艘木船体积大,拉的货也多,所以雇佣的船夫、纤夫也多,多耽误一天,他的成本就增加一分。

    士农工商,大明的商贾地位很低,就算每天赔钱,这个倒霉的盐商也不敢跑,只能按照汤松的要求,把船停在岸边等待。

    这一等,就等了七八天。

    昨天接到他们要来的消息,胖子激动的差点落泪。

    “你就是船主吧?”

    让人家等了七八天,汤松连一点不好意思的表情都没有,随意瞥了胖子一眼便问道:“我们的舱房准备好了吗?”

    对于汤松倨傲的态度,胖子反而更加恭敬了,弓着腰在前面引路:

    “早就准备好了,都是船上最好的舱房。”

    张晨想起后世的那些商业大佬,不禁为生在这个时代的商人感到悲哀。

    商人没敢撒谎,他的确把船上最好的舱房让出来了,朱晖和汤松和张晨每人分到了一个单间,铁柱和侍卫每四个人住一间。

    得到汤松开船的命令,胖子激动的扯着嗓子喊道:“起锚,开船!”

    “起锚喽!开船喽!”

    岸边的纤夫们跟着喊了一声,木船就开始缓缓移动。

    张晨还是第一次乘坐这种人力拉动的木船,好奇的跑到甲板上观看。

    只见左侧岸边的河滩上,三四十个黝黑的汉子,全都光着身子,背上背着一根巴掌宽的布条,身体努力前倾,几乎是四肢着地爬着前进。

    “他们怎么都不穿衣服?后边还有两个女人呢,他们也不知道遮遮。”铁柱是第一次坐船,也凑到甲板上。

    看到纤夫们全都不着一缕,很是诧异。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