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火红年代,从开飞机开始 > 第8章 首班飞行计划

第8章 首班飞行计划

    “徐机长,早!颜师傅、李师傅、张师傅,早!”

    正在许亚林惊叹,这DC-3在首都机场的起飞,居然完全用不到V1之时,两道清脆如黄鹂一般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抬头看去,只见两个身高在165左右,身穿毛呢大衣,与飞行员们明显是同款的蓝色裤子上的裤缝线在精心熨烫后显得笔直且分明的女孩,一人挎着一个小挎包,脸上洋溢着自信骄傲,大大方方地站在121机组众人身旁。

    在许亚林抬头看向两人时,两个女孩的目光也坦荡地落到了许亚林这个生面孔上。

    “这位同志是?”

    “啊,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121机组新来的许亚林同志,小许啊,这两位是方雅兰和沈淑,是咱们的乘务组。”

    懂了,古董...啊呸,华夏民航元老级空姐这是!

    “你们好,二位同志,以后请多指教。”

    由于还在忙着处理飞行上的事情,许亚林的反应比较平淡。礼貌地开口打了个招呼后,便又低头忙活起了自己的事情。

    这反应,倒是一下子将两个女孩整得尴尬得不行。你说这...向许亚林问好吧,怕打扰许亚林工作;不给回应吧,又似乎显得不太礼貌。

    “兰姐,这人好傲啊!”

    年纪更小一些的沈淑小鼻子皱了皱,凑到方雅兰身边悄悄给出了自己对许亚林的第一印象评价。

    “好了,许同志有事情要做嘛。”

    拍拍沈淑的小手,方雅兰在愣神后,倒是率先恢复大方的模样,靠着许亚林坐了下来。而沈淑见此,也嘟着嘴绕到方桌的另一边,靠着机械师张德馨坐下。

    徐机长端坐中央,两旁一边三人,依次排开。到此,121机组,全员到齐。

    “好了,阿林,手上的活先放一放,协调了。”

    端起自己的茶杯,抿了口水后,徐机长正式召开航前准备会。

    “首先,我代表121机组欢迎许亚林同志的到来...不用鼓掌,抓紧时间。要庆祝,等回来后,我们再好好庆祝。”

    抬起手压了压,打断了正准备鼓掌的两名乘务员,徐机长的话还在继续:

    “今天的飞行计划第一段是由首都机场飞往汉口王家墩机场,第二段由汉口王家墩机场飞往重庆白市驿机场。第一段起飞时间,预计为今晨10时00分,预计落地时间14时13分;第二段预计起飞时间15时00分,预计落地18时42分,需要在重庆过夜,明天再飞回来。阿荣,王家墩气象条件如何?”

    “可能会有变化,王家墩回复说机场附近有分散层云出现,目前能见度不错,但到我们落地时可能有变...”

    “做好备降大托铺的准备,要是真备降了,晚上...哈哈哈,阿林,你得请客啦!”

    目的地机场等飞机到达时,可能出现气象变化导致不适合落地的情况,在飞行中简直不要太常见。徐作浩机长压根就没把这消息当一回事,尤其是这第一段航程中,飞机还没有满载。

    对DC-3这种航程达到了2600公里的飞机来说,多加注一点燃油。万一在汉口王家墩机场落不了,直接转飞长沙大托铺机场,完全没有难度。

    而提到大托铺机场,徐机长顿时乐了。

    因为许亚林曾经服役的空九师,就在大托铺机场驻防过好些年。而大托铺机场又是一个军民两用机场,曾经飞过大托铺的徐机长还记得,当初自己在大托铺落地时,遇见的便是空九师的官兵。

    这要是真备降大托铺,那可谓是到了许亚林的“娘家”了。

    加上这又是许亚林加入民航后,飞的第一班。第一班就回了“娘家”,这你说不是嫁出去的小媳妇儿在“回门”都没人信诶!

    “行啊,真要是到长沙过夜了,晚上我安排。”

    许亚林笑着点点头,和新同事们聚个餐。在这年月里,或许别的单位做不到,但在民航系统里,这还真不难!

    “好,那阿林,你接着说一说,飞行安排。”

    正如许亚林不把请客当回事一样,徐作浩机长同样不将其当回事。简单扯了句闲篇后,注意到许亚林刚刚在计算起飞参数时,还多计算了一遍飞机万一出现起飞中止,完全刹停需要的跑道长度数据的徐机长,在意外和满意过后,顺水推舟地打算给许亚林一个表现的机会。

    “好,这个燃油、载重...是张师傅那边在算我就不说了,我直接说起飞后吧。起飞后计划高度1200,过怀柔后向南,航向197飞大王庄112.7,大王庄后航向202飞魏县115.7,最后航向190直飞汉口116.0。航路备降场郑州燕庄,目的地备降场长沙大托铺。”

    “第二航段起飞后立刻左转345,进二边,在二边上高度到3000英尺后,再次左转240进三边,在三边继续上高度1500米,脱离后转209飞荷包湖114.45,然后转向正西270飞宜昌116.9。在宜昌转向255,飞重庆111,无航路备降场。目的地备降场,成都双流。”

    对着航路图,许亚林一边汇报航班计划,一边在暗中适应着这个时代与后世不同的规则。

    比如航路点,或许是还没加入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缘故,也或许是因为GPS技术还不发达和普及。如今的华夏航图上,基本看不到未来那密密麻麻的,根据ICAO“5LNC”规则命名的虚拟航路点。

    曾经我大首都机场附近的“AVBOX”点和“AVLUV”点,还有长春附近的“MAGBI”点,这会统统没有。飞行时的大量航路点、报告点都和导航台所在的位置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是高度重合。

    总的来说,这份航图看到现在,给许亚林的感觉就是...昆汀学中文:真特么的好...飞!

    没有那密密麻麻的航路点,自然也就少了许许多多分岔的航路。甚至可能是为了方便领航员的工作,为领航员减轻工作负担,这会的航路设计,基本都是向台转背台,背台转向台...一个导航台连着一个导航台的飞。

    飞机在空中,并不像未来那样...虽说也是遵循着各自的航路飞行吧,但却基本不怎么压着导航台来飞了...

    脑海里感慨着,许亚林嘴皮子也不停,在汇报完飞行计划后,紧跟着汇报起沿途的天气状况。分布在一个又一个导航台(这会也叫航空站或者无线电观测站)里的气象兵们,每天清晨都会将当地的气象情况,汇报上级单位,再通过一级又一级的传递,最终下发到每一个飞行机组,默默无闻地保障着每一次飞行的安全。

    “航路天气整体良好,魏县有堆积云过境报告,和王家墩一样,分散云量,云底高2000米,预计在40分钟后脱离航路。刚刚我和荣哥一块,已经做好了备用的绕飞方案。”

    “计划加注130号航空燃油1800磅,已报基地油库,这是油料科的出库通知书。根据舱单上显示的载荷,本次飞行飞机重心位于机身前侧14%处,请机长注意。”

    许亚林话音刚落,机械师张德馨便迅速跟上,汇报起了燃油加注计划。紧跟在张德馨师傅后面的,便是乘务组的报告...

    客舱是否有重要旅客啊;客舱是否有需要特殊照顾的旅客,需要和飞机机组协调配合,在这时都会同步沟通。与未来的航前协调相比,许亚林注意到,仅仅是少了乘警或者叫安全员这么一个角色,其他地方都大差不差。

    于是乎,简单听了一会后,许亚林便没再关注客舱的事情,而是默默的心算起了机械师张德馨提供的数据:

    平衡载重这块,许亚林不怎么关心,这种简单的问题,完全可以相信机场工作人员。至于说那重心靠前的问题,这也没办法,DC-3就这样...

    在DC-3的装载须知上,明确写到过:满载的DC-3重心大致位于机身前侧11%处,而这也是DC-3能够安全飞行所能接受的,重心前移最大的范围。只要机体重心不落到飞机前11%的部分上,对飞行安全便造不成什么负面影响。

    而根据油料信息,1800磅的航油大致等于308加仑左右。DC-3正常起飞阶段,每小时的耗油量是118-120加仑每小时,巡航阶段则为36.5加仑每小时。

    将这个油耗代入到航程中一算,许亚林不难发现。这燃油仅仅只够保障第一航段的安全飞行,等落地汉口王家墩后还需要重新加注。

    这一点又是和未来的飞行中,不太一样的地方。

    这是特例?还是习惯如此?为了节约那么一点燃油消耗?

    内心一边琢磨,一边简单地听了听身边方雅兰汇报的客舱乘客信息后,一行人也到了进场的时候。

    在此时只有一幢“南楼”的首都机场,廊桥那是别指望了,别说没有廊桥,就连摆渡车都没有。看着从“南楼”北门,大摇大摆地走出门,绕过两个花坛后,直接步行走向飞机的徐机长几人,许亚林再次感慨:又涨见识了!

    “机长同志,飞机准备好,请您接收。电源车已经到了,然后外场加油小组的同志们马上就过来加油!”

    “好,辛苦。”

    接过值守在飞机舱门边的一名机务小哥递来的维护手册,徐机长反手将其递给机械师张德馨。接到维护手册的张师傅则顺手将自己的皮包递给身边的李荣,然后拿上手册,开始了绕机检查。

    许亚林则跟着机组其他人一块登上飞机。

    “小许,你坐这吧,今天你来领航,我帮你看着。”

    进入驾驶舱,最前方的主副驾驶的位置那不用讲,必然是属于徐作浩机长和颜副驾的。而在主副驾驶座后方,固定的座椅却只有一把...

    “这不太好吧?我坐这了,荣哥你呢?”

    “喏,这里还有一个加员的折叠凳。我坐这就行,你那边有个小台面,方便你作业。别客气,坐就是了!”

    “是啊,阿林,直接坐吧。DC-3的设计,乘员是按照3人来的,我们正常一个五人机组都坐不下,再算上乘务组...肯定会有人要坐到外面的客舱去。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你也别觉得不好意思,阿荣和阿馨啊,说不定还就想去坐外面的客舱嘞...”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