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往事:风动秦关 > 第014章:机不可失

第014章:机不可失

    正当麋松不知所措之际,思索换个什么暗语应对之时,忽然不远处传来一声话语:“樊医师,原来你在这里,我正四处找寻你呢。”

    抬头看去,来者却是仓曹参军杜圭,这也算是碰巧给麋松解了一个围。

    那名被称作“樊医师”的青年游医转过身来,麋松发现此人脸上的笑容极为特别。假若用语言应该怎么形容呢?他的笑容如同春日初升的阳光,很温暖,也极融洽。

    “杜司马,你急找在下何事?莫非有人抱恙,需要我诊治?”樊医师答道,他的语音似有一种富有磁性的魄力,让人听罢难以忘怀。

    “是啊,我的朋友韩恂正好在军营中担任巡营骑尉,他这几天有一点胸闷心慌,总是感觉有气没力的,老是提不起精神,劳烦樊医师前去看一下。”杜圭说话很是客气,亦极尽谦和。

    杜圭心里明白,在这个纷争的乱世当中,良医的价值简直难以估量。尽管这次是设局,让老朋友探究一下这名医生的底细,但事情没有结论之前,应有之礼数一点也不能少。

    樊医师微笑道:“杜司马,既然如此,且容我去取药箱,然后你引我一同前往吧。”

    不多时,两人很快消失在麋松的视野中。那位樊医师甚至都没有多看麋松一眼,仿佛之前对他吟唱的接头暗语,纯粹是一时兴起的戏辞。

    “这位医师到底是谁?今天为什么出现了两个黄狸?”麋松感到异常茫然,同时心中又滋生出一种危险在迅速靠近的直觉。

    事出有异必为妖。这位樊医师的突然出现,透露着不寻常的气息。麋松回到自己的营帐,心绪颇为不宁。

    假如前面出现的那个黄狸是冒牌货,那么自己亲手撰写的那封情报,就会变成通敌铁证,说不定被捕下狱近在眼前。

    想到此处,麋松倍感烦躁,他已经下定决心,要在接下来的几个时辰,必须寻找机会出逃,从此正式投靠魏国。毕竟这是杀脑袋的勾当,故而在时机的把握上,要恰当好处,丝毫不能拖延。

    约莫思索了大半个时辰左右,不觉已到了午时,临近用餐的时间。

    正当麋松搜肠刮肚,策划如何快速潜逃之际,这时门外卫兵叫道:“麋主薄,董护军请你前去商议事宜。”

    麋松听闻,下意识地打了一个激灵,心中暗忖:莫非我的事情已经败露?怎么会这样快?

    既然长官大人派人来请,亦不容多想,万一自己的间谍身份被识破,那也是命数使然。到时候就痛哭流涕,现场投诚,再做个深刻检讨,然后将所掌握的曹魏机密情报统统奉上,说不定仍然可以将功赎罪,重新为蜀汉所接纳。

    在这种或许还有一丝退路的侥幸心理的支配下,麋松迅速调整好了情绪,满面轻松地走出了营帐。

    帐外,果然是常在董厥身边行走的人,是一位姓卢的小吏,这说明情况还不算太坏。至少目前还没有什么大危险,麋松感觉释然,心跳随之放缓。

    待来到董厥的办公大营,麋松正好瞧见傅丰带着五六十名精壮士兵,领走了一批手弩、箭矢、腰刀和短衣。

    麋松习惯性眯起眼睛,若无其事地审视这一切,心中飞快盘算:从这些物资来看,傅丰可能要强化巡逻卫队的装备,但也有可能去野外,执行某个任务。

    不可否认,作为一名潜伏多年的职业间谍,麋松的判断十分准确。手弩、箭矢、腰刀和短衣,这些正是按照姜维的谋划所领取的物资。

    然而,麋松做梦也不会想到,有一支两百人的秘密队伍也将很快从天水郡汉军大营出发,向着茫茫的秦岒深处潜行,肩负起兴复汉室的历史重任。

    董厥见到麋松到来,笑着打招呼,表现得与平常无异,至少面部表情都很自然,这下子麋松更加放心。但是,在营帐里还侧立着一名陌生的低级军官,看其装束,不过就是个小小的屯长。

    “这位是蒋平,现居屯长之职。现在军中瓦瓮陶罐严重不足,你和蒋平一起带着一百名士兵,下午去附近村庄看看,搜罗一些来备用,大小可以不限。”董厥介绍并安排道。

    蒋平抱拳行礼,向麋松招呼道:“麋主薄,在下驽钝,请多多指教。”

    麋松心中有些迷惑不解,像搜罗瓮罐这种体力活儿,为什么要派遣自己同去?身为文官,案头工作才是主要职务之所在。

    董厥似乎看出了麋松的心思,补充道:“仲容,之所以让你同往,除了统筹计数之外,还有一个附带任务。”

    “愿闻其详。”麋松假意相询,其实心中忽然欣喜起来。

    董厥道:“仓曹参军杜圭此次从汉中带来一名医师,姓樊名攸,据说是神医华佗的亲传弟子樊阿的后人。原本樊攸要给韩恂看病,恰巧半路忽遇张嶷将军,谁知张嶷的多年劳损和风湿之疾被他一眼就看出,当即施以针灸。说来也奇怪,困扰张嶷多年的手足麻痹,居然复原了十之七八。”

    麋松口中赞扬道:“如此高超手段,当真旷世罕有。”心中却想:这个樊攸年纪轻轻,医术就如此神妙,看来一定出自医学世家,可见他很可能并非间谍黄狸,那一句接头的暗语多半是他从哪里偶然听来的,如此甚好。

    董厥又道:“然而,张嶷将军所患乃是积年之顽症,虽得针石缓解,但还需服食一些药物。军中常备的是金创药,其他诸般药材缺乏,所以要出去采药,樊医师也要亲自前往。”

    董厥续道:“仲容,这位蒋屯长不明药理,亦不识文字,恐与樊医师交流有些不畅,因此遣你同去。你赶紧下去准备,一刻钟以后在辕门集合。”

    “此乃小事一桩,某愿意同往,一定不负所望,寻得良药而归。”麋松这才明白,原来只是让自己陪同前去采药,心中更加安心。正好也可借此良机,探究一下樊攸的底细。

    “看这天边的云气,恐怕临近黄昏就会有一场沙尘暴,因而你们外出不必走远,至多方圆二十余里即可,以便及时撤回。”董厥又向两人叮嘱了数句。

    麋松领命而归,走在路上,心里却在思量:假如樊攸不是黄狸,这说明上午情报应当送对了人,如此以来,结果还不算太坏。但是,从目前的所掌握信息来看,纵火谋害福公子之事,显然已经败露,所以也只能借故溜之大吉。

    另一种情况,如果樊攸才是真正的黄狸,那么上午的情报多半已经落到蜀汉断木司手里,只是他们暂时没采取行动而已。因此务必要趁外出采药之机,一去不回。

    总之,无论怎么样,这次出去就只有正式投奔魏国这一条路了,没有第二种选择。

    回到营帐,麋松喝了一口水,提起竹制的笔筒,又从枕头里摸出一个极小的布包揣在怀里,然后慢慢的走向辕门方向。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