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衣钵传人 > 第一百二十一章 悟人生立身别父

第一百二十一章 悟人生立身别父

    原来,伯立身带着妻子赵太太回到家中,见伯玉垒身体好好地,跟衣传广静坐修身,也就放了心。

    立身跟大哥立德长谈,讲了聚福堂槽坊的发展,要靠小一辈的经营,问他有无意向让伯乐前往汉南,立德说,见了他的信,就跟太太商量,我倒是想送伯乐学习锻炼,无奈伯乐的娘舍不得,只有等一两年再说,至于伯喜的媳妇,倒是愿意带着孩子到汉南跟小喜子团聚。伯喜的孩子有两岁多了,是个男孩,大名叫伯鹿翔,小名小鹿。

    伯玉垒平时在束鹿老家,日日与衣传广对饮,俩人谈天说地,讲修为,讲生命,说人生,道人世,夜深时,一起在书房盘腿打坐,衣传广的心很静,觉得自己跟以前有了很大变化,对金钱、物质看得很淡,很多事不再生气,也不斤斤计较,他很享受这个过程。

    自从立身回家之后,伯玉垒找衣传广一起切磋的时间就少了,一天傍晚,秋雨过后,树上的叶子展绿展绿的,伯玉垒找到衣传广,一起喝了会儿茶,要走时,伯玉垒拍拍衣传广的肩膀,说,老弟,好好自我修为,万贯家财,什么都带不走。人的一生,不过是一场与岁月的赛跑,时间宝贵,你只能尽量做有意义的事情。精神的升华,心性的修养,后代的教育,自身的价值,比之财富的积累,不知强过千倍百倍。可惜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知为何而活,费尽心力,却不过是走了一条泥泞难走的错路,真是可悲可叹。老弟,去日无多,多保重。

    衣传广见伯玉垒说的最后一句话,少有的悲观,然而脸上流露出的表情,全是淡定从容,就没有多想。当天晚上,他梦见伯玉垒在前院的石榴树底下,与他挥手告别,说道:老弟,好好修为,后会有期,歪嘟泥钱就此别过,我走了。衣传广睁开眼睛,伯玉垒不见了,这才知道,是个梦。他心里不知怎的,空落落的,赶紧穿上衣服,刚走到伯玉垒家大门口,正了正帽子,还没迈进门槛,就听到里头传来哭声,他心想着不好,赶紧走进院里,这才知道,伯玉垒去了。

    衣传广站也站不住,找了把椅子,靠着墙,悲痛大哭。

    立身听到哭声,红着眼睛从内室走出来,看到衣传广,作了一个揖,反过来劝衣传广说:“衣叔,家父驾鹤西去,走得平静,如同睡着一样,毫无痛苦,不必悲伤。”

    衣传广要进屋去看一看伯玉垒,立身领他来到屋内,只见伯玉垒穿戴整齐,直直躺在炕上,双目微闭,脸上仿佛带着微笑,鹤发童颜,真如睡着了一般。衣传广看到这里,心里有了些许安慰,就听立身说:“父亲大人临走,先到房后石磨盘那烧了一炷香,什么都没说,折回屋里,躺在炕上,很平静地跟我说,儿啊,我要去了,我走之后,不必伤心,也不要哭泣,丧事简办,停灵三天即可,所有人的归宿都是一死,只是活时形式不同,死时方式各异。活时不饿不冻能饱睡,不急不气有余粮,即是好日子;死时年老平静,无愧无悔,即是最大欣慰和足够尊严。说完,他慢慢闭上眼睛,再没睁开,我摸了摸他的鼻子,没有了呼吸。”立身说着说着,眼泪啪嗒啪嗒落下来,他也不去擦,任由那泪水一滴一滴落在伯玉垒的炕沿,铺炕被子上湿了一个圈,又一个圈。

    衣传广边听边点头说:“大哥光明磊落一生,快意一生,嬉笑怒骂中,看透世态炎凉,人间冷暖。却不改初衷,以赤子之心,对待周围万物,谈笑风生,看淡钱财,吃亏在前,却永远富有。”

    立身朝衣传广拱一拱手:“多谢叔父!”

    衣传广表示,马上回家让仆人来帮忙搭灵堂,说罢出去,衣家的仆人们一下来了好几个帮忙的。

    灵堂搭好了,立身和赵太太都穿着白孝服,守在灵堂门口,给奔丧的亲戚乡亲们磕头谢孝。立德夫妇也忙前忙后,手脚不沾地。停灵到第三天上,立身把父亲伯玉垒下葬到伯家坟地里,回到家里,看到空荡荡的屋子,他心里也空落落的,不由把豆青釉小酒盅放到桌上,身子伏到父亲炕上,双手抱头大哭,他觉得自己很久没有这样畅快淋漓地哭过了,包括父亲刚去世的时候,立身想起了伯母秦金莺,想自己从小没见过亲娘,伯母就是把自己当亲儿子一般看待,在伯母那里,他得到慈母的爱。略微懂事,父亲就时时守着自己,教自己认字、习武、甚至酿酒,给自己讲家族世代流传的故事。他又想到了生身之母,林璇玑,这个传说中的亲娘,这个美丽善良聪慧的女子,没来得及享受一天天伦之乐,就撒手人寰,现在爹爹终于能与娘亲团聚,母亲再不会独单。立身不断地想着,不住地哭着,真真觉得,几十年一晃而过,人生如梦,梦如人生。

    赵太太悄悄走进屋来,坐在立身旁边,拍了拍他的背,声音沙哑着说:“爹爹去世时不是说过,不要过于伤心,那会儿你没流多少眼泪,怎么现在反而比前几天还痛苦?”

    立身仍把头埋在胳膊里,瓮声瓮气地说:“爹爹没下葬的时候,总感觉他老人家还在孩儿身边。可当再也见不到他老人家时,才真真切切感受到,他丢下我再也不管了!再想找他说句话,已是不能,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总以为,父子之间一同走过的路,会很长很长,长到永远也走不到头,谁知,其实这条路很短很短,一眨眼几十年就过去了。上苍啊,既然终有一天,我们都要走向死亡,又何苦来世上走这一遭呢?既然离别是终点,我们又何必在起点相识。人这一辈子,不知受了多少罪,吃了多少苦,有过多少恨、多少盼,有过多少失落、多少悲伤,得到时的乐,得不到时的痛,被多少人排挤、妒忌、中伤。然而,在死亡面前,一切都是那么微不足道。”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