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穿山2

    回到了穿山,海军士兵回到了大榭岛军营,陆军则是绕着城走,去往城西处,山脚下的陆军军营,护卫连则是驻扎在城内。

    从港口入城有两条路,一条是水路,一条是铺设了水泥的陆路。

    带着货物的商人们都会选择走水路,而坐船坐的发晕的潘子安,则是走了陆路。

    一路向着城中而去,潘子安看着水路上拥挤的船只,心中很是高兴。

    潘子安本来就售卖玻璃、精盐、啤酒等物品,就有很多的商人前来购买。

    后来荷兰人又带来了大量的白糖、各种香料、回青等物品,加之荷兰人又购买大批的茶叶、生丝、瓷器等物品,就造就了如今的场面。

    而这座城最大的意义,就是收税。

    对于普通的物品贸易,潘子安只收取两成的商税,但是对于茶叶、瓷器、丝绸这三个特殊的物品,则是收取5成的税。

    5成的税特别高,也就是成本1两的东西,要卖出2两银子才不亏,要是卖出10两,那么5两是税,1两是成本,剩下的4两才是利润。

    三样商品如此高的税,还不是想来卖就能来卖的,要有特许经营许可证才行。

    潘子安先后只发放出了30张特许经营许可证,都需要通过各种关系,或者是给钱才能获得。

    特许经营许可证如此的抢手,还是因为这三样东西能卖出高价格。

    自从郑芝龙崛起,荷兰人只能通过倭国线路买这三样东西,而从大明走私到倭国后,价格往往会翻七八倍,荷兰人再买的时候,价格又会翻几倍。

    经过中间商后,荷兰人最终拿到货的价格便翻了十多倍。

    潘子安就比较良心了,规定丝绸的价格翻4倍,瓷器和茶叶的价格翻3倍。

    也因为只发了30张特许经营许可证,所以价格很好控制。

    而荷兰人的货物进港,还要多交一笔10%的入关税。

    荷兰人觉得自己赚了,来往的商人们也觉得自己赚了,潘子安收税,也收的手软。

    为了收税,潘子安可是雇佣500名税丁,专门来收税。

    如果不交税,城内还有500名的衙役随时待命,不仅要抓你,要打你板子,还要加倍罚款。

    新城有6座城门,其中有两座是水门,贯穿城池。

    潘子安刚进城,就看到了从贸易区过来的荷兰人汉斯·普特曼斯。

    汉斯本来在大员任商管总长,后又成为荷兰驻大员舰队总长。

    但是因为他指挥的料罗湾海战大败,被撤职,后来又出任荷兰驻穿山大使,负责荷兰在穿山的贸易。

    料罗湾海战,也因为潘子安卖武器给郑芝龙,使得郑芝龙取得了比历史上更重大的胜利。

    不仅重创了荷兰、刘香的联合舰队,还一举击杀了刘香,使得在崇祯八年才败亡的刘香,死在了崇祯六年。

    汉斯来到潘子安面前,很恭敬的鞠躬说到:“亲爱的领主阁下,您可回来了,您要购买的那批波兰战马已经到了。”

    “战马到了吗?那可太好了。”

    汉斯所说的战马,是潘子安在崇祯四年时订购的波兰战马,还有让荷兰人在南美寻找橡胶树。

    波兰战马,也就是鼎鼎大名的波兰翼骑兵所骑乘的战马。

    现在整个欧洲都在打仗,也就是30年战争,西班牙和奥地利两国单挑整个欧洲。

    战争期间,波兰下过命令,是禁止出口战马的,但是这命令约等于无,以前是怎么卖的,现在还怎么卖。

    波兰马是阿拉伯马、欧洲马与蒙古马三种马杂交而成,兼具蒙古马的耐力、欧洲马的力量、阿拉伯马的速度,可以说是现如今时代最好的马。

    潘子安打算用波兰马组建一支骑兵,那种袭扰敌人的游骑兵。

    汉斯说道:“您也知道,海运动物实在是太困难了,我们一共运了1200匹过来,在路上死了230多匹。”

    潘子安知道这是汉斯在故意说的。

    “好说好说,我们去看看那些马吧,如果确实很好,我会多给你些费用的。”

    汉斯听到潘子安多给钱,立刻高兴的说到:“那可多谢领主阁下了,那些马匹已经交给孙先生了,我就不打扰您了。”

    “我会派人送尾款给你们的。”

    汉斯所说的孙先生,是潘子安在绍兴雇佣的师爷。

    师爷也就是幕僚,自古有之,但自从明朝科举考八股文,产出的地方官一代比一代无能,也就使幕僚这一行当发扬光大,也同时诞生了“师爷”这个词。

    很多科举不成功的读书人,便开始转行做师爷。

    绍兴发展出专门培训师爷的机构,有师傅教那些弟子如何做师爷,处理事情。

    潘子安就雇佣了三个师爷,一个是管刑名的师爷赵成华,一个是管收税的陈大年,一个是管理账务钱财的孙怡丰。

    三人都是秀才,因生活压力,以及对科举不抱希望,纷纷转行做师爷。

    三人中赵成华年纪最大,已经40岁了,陈大年、孙怡丰也分别是36岁和35岁。

    自宋朝开始,科举制才得到真正的发扬光大,深入人心。

    底层的读书人有了上升的渠道,那些造反的人,也得不到了知识分子的投靠。

    宋朝平均每年有三次农民起义,但都是成不了气候,和知识分子能有上升渠道有很大的关系。

    李自成、张献忠那么大的势力,也没有几个读书人去给他们出谋划策,这就是科举的威力。

    朱元璋手底下能有知识分子,这还多亏了元朝废弃科举,没有李善长、刘伯温等知识分子的帮助,朱元璋也不会成功。

    潘子安知道自己只是个小小的千户,也没有什么王霸之气,根本不可能有人来投靠,于是就走了雇佣的路线。

    三人都是潘子安高价请来的,为了使这彻底三人效忠自己,此次出行,潘子安可是耍了手段的。

    潘子安这次去琉球带着的兵部文书,就是逼着这三人来伪造的,把他们彻底和自己绑定在了一起。

    三人先是死活不愿意,后来经过潘子安威逼利诱,各种道理和对天下时局的分析,三人也终于诚心的投靠过来。

    而他们真心投靠的行动,就是让他们自己的家人过来。

    他们把自己的家人接来,就相当于把人质送到了自己的手中,这就是最直接的投靠方式。

    控制手下们的家人是很重要的。

    当年关二爷为何在江陵被偷袭了后,就迅速的败亡了?

    因为江陵住着关二爷手下三万士兵的家眷,吕蒙在得到江陵后,关二爷也不封控消息,使得士兵们大规模逃亡,关二爷几乎是在转瞬之间,就成了光杆司令。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