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亡朝 > 第五章 天下大乱

第五章 天下大乱

    “李先生不在扬州多留一阵子吗?”

    “时间紧任务重,而且扬州也没什么大问题了,交给你们锻炼锻炼也好,总不能以后一出事就等着我来收拾残局吧,偶尔自己自由独立一下如何。”

    “......自由结社的事情,我觉得不太合适。”

    “没让你在这种事情上自由独立,妈的,自由结社不能改,你们现在连结社都犹犹豫豫的,等以后还不是两手一摊,等着什么青天大老爷来救你们于水生火热之中。

    别妄想了,我明确告诉你们,老头子要死了,他活不过今年。老头子死了之后,我说不定什么时候也得被弄死,到时候我看你们上哪去找个青天大老爷给你们做主。”

    “陛下他真的......”

    “老头子都七十多岁了,死了也不奇怪,不如说你们一群能不能活到五十岁都成问题的家伙担心一个活到七十岁,每天吃好喝好的皇帝才叫奇怪。”

    那老东西就算连排泄都控制不住了,每天甚至得躺在自己的排泄物里醒来,也是有着几百几千人等着服侍他的。

    底层人干嘛去同情这么一个统治阶层的老东西。

    “喂......这样说不太好吧。”

    卓后人在一旁嘀咕着,以他淳朴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来说,还做不到像李贶生表现的这样无情。

    “提前让他们认识到这一点,总比等到他们失败后,只能看着敌人把老头子的尸体耀武扬威的当作战利品展现出来,一边抹眼泪一边沉迷在过去要好。

    人就是人,没有任何意义,人会死,死了之后就是一堆烂肉,非拖着一直摆在那里的肉叫做腊肉,”

    不是每个人,或者说,大部分人都不太能够接受李贶生的思想。

    这种将人的本身看作是毫无意义毫无价值的存在,直接否定人类本身,否定人类中心主义的说法,实在让人类这一在这个星球上已经称王称霸数十万年的生物感到焦虑和烦躁。

    也许上万年前那些没有文字,没有语言的野人们不会?

    反正如今这个人类已经形成了社会,靠着想象力存活的时代,承认自己什么都不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实在是太过激进了一些。

    虚无主义哪怕到几百年后都不是主流。

    葛凌召还在一旁纠结,他被李贶生告知了卓后人也将会一同离开扬州后就一直表现出一副患得患失的模样。不管怎么说,对于这位曾经的劳工领袖而言,他也许可以在某个体制下做到组织劳工,反对现有秩序,但当他自己接受一个城市并要求他参与到体制的建设时,他所能够感受到的,还是下意识的畏惧和茫然。

    毕竟这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的东西。

    在过去的数千年里,从底层的被统治阶层变为统治阶层的事情本就罕见,而试图建立一个让底层变为统治阶层的体制,那更是从未有过的。

    他们没有经验。

    而且他们还是一个在各方因素下,被提前催生的早产儿。

    这种情况下,葛凌召极其希望李贶生能够给他留下卓后人,或者调来几个更有能力的人帮助他,而李贶生出于某种考虑,拒绝了葛凌召的要求。

    “我觉得你就是跟他有仇,故意想要整死他。”

    “扬州才乱过,而且现在扬州最大的武力被我控制了,他葛凌召就算现在干得再差,最多也就是被架空或者被赶下台,至少不会有生命危险,那些纺织工也不会面临太过分的清算。

    等未来那一天老头子死了,我也被弄死了,那时候他们在独立出来自己开始慢慢累积经验干事,我倒希望能成功,可我不觉得那时候这座城市的士绅豪商会给他们这个机会。”

    反正跟我没关系了对吧。

    卓后人不想谈这个,现在的扬州也不太行了,长达三个月的混乱,大量人口外逃,商业几乎断绝,各种娱乐也停了,和他想象中那种古代王朝的繁华景象完全搭不上边。

    他也的确不想在这种扬州久留。

    去苏州好啊,上辈子就听说过苏州的繁荣富饶,哪怕是在封建时代,大家也认为苏州是当时最繁华的几座城市之一,至少傍上了这个时代少数的几条大腿之一后,卓后人觉得自己大概也能享受享受封建时代的腐朽生活了吧。

    “我们接下来是去苏州对吧。”

    “对。”

    “话说你们这里的苏州应该建设的更好了吧,我倒也挺想真正的看看这种古代的繁华城市是怎么样的。”

    “你在扬州没看见吗?”

    “之前我是家奴,除了那个姓徐的傻逼命令,我连府邸都出不了,根本没工夫多看,后来出了徐府,扬州也乱成一团了,没什么好看的。”

    “那估计你去苏州也得失望了。”

    “......不会吧,不要告诉我苏州也跟扬州一样乱,你们这里是怎么会是,到处都在造反吗?这是正德年还是崇祯年啊,而且你们到处都造反,是怎么混成世界第一的。”

    卓后人有些麻,至少在他印象里,他还没听说过哪个国家是内部一边混乱不堪,对外还能越战越强的。

    虽然说这句话的人被讽刺为废物,但是,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本身,却仍然是得到不少人的认同的,稳定才能发展,也是绝大部分人的常识。

    “当然,肯定没扬州闹得这么厉害,扬州这种几千人冲进城市,拿着大炮轰衙门,还有堆街垒和军队打仗也算是少见的,以前这种情况下,军队会介入基本上都代表着事件已经结束了,而且军队绝大部分时候也会保持中立,不会像这次的这个傻逼一样把立场放得那么明显。”

    “但还是乱,对吧。”

    “在有的人眼里看来叫做混乱。”

    李贶生摊了摊手,罕见的露出了不带讽刺的笑容表情,说到:

    “在我们看来,这叫做形势大好。”

    ..................

    在第三次行政区划调整中,天朝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府为县,并在此后一直对府的数量有着严格的限制,大量有着早已经足以被称之为州府资质的县,例如松江县,南通县等,虽然每年都在提交改县为府的申请,都却一直被拒绝。

    不仅如此,很多原本有着州府资质的府,在这一次的调整中也被大量改为了县,例如无锡,泰州。

    这一行政区划的调整其实并不合理,但却符合政治需求。毕竟,如果按照人口,财富和生产能力进行县府的划分的话,那么,大陆系和西南系估计就得有大量的州府被改为县了,而江淮一带的州府又将多到让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因此,为了限制江淮地区的政治影响力,才做出了这样的约束。

    在经历过这样的调整后,苏州府虽然并没有被改为苏州县,可行政区划却仍然出现了不小的改变。

    苏州府直辖五个城区,并下辖常熟县,昆山县,太仓县,松江县,金山县,宝山县和青浦县七个县,在江淮也算得上市相当大规模的行政区划了。

    不过名义上虽然下辖了七个县,但实际上,松江县,金山县,宝山县和青浦县四个县却是从原来的松江府划出来的,现实中,这四个县甚至连城墙分隔都没有,四县完全就是一座联合城市。

    因此,在狭义上,苏州人自己往往更加习惯将苏州和昆山,常熟及太仓几个县认作是苏州,而其余四县则更多被称之为沪城或者松江。

    而当江北边,扬州起义纺织工号召周围城市支持他们的人后,几乎是第一时间的,苏州府衙门便派出了苏州城的民兵部队和地方卫戍部队,不是去警惕北方扬州的动向,而是跑去警惕松江四县了。

    松江四县并没有发生什么混乱,只是随后而来的,是订单的调整,松江四县的工联在同当地的工坊主及商人进行了谈判后,宣布将对松江四县地区的纺织产业进行减税,促进松江地区的纺织产业发展。

    说来有些讽刺的是,减税的宣告是在由当地工联同经济委员会通过地方永久议会联合发出的两个时辰后,松江四县的县衙门才紧急跟上并发出了正式的通告的。

    大批因为扬州的混乱而无法完成订单的商人开始朝松江靠拢,一部分从扬州离开的纺织工也流入了松江四县。

    再之后,大批的劳工民兵和一部分松江四县的市民向苏州汇聚,并开始游行,警告苏州衙门绝不能向‘违背天子意志,擅自进入扬州的军队提供任何物资’。

    相比起扬州,这些劳工的组织无疑要稳定有序的多,而苏州议会和衙门也担心苏州的情况会闹得像扬州一样,最终选择了妥协。

    毕竟,虽然松江四县距离苏州城的距离不如江都县和扬州城的距离那么近,但松江四县的劳工人口可也更多啊,外加上水师和直属于水师的靖海军一部也驻扎在松江,松江四县的威胁,可比江都纺织工要大得多了。

    相比起他们在北边的同伴而言,松江四县的劳工组织显得没有那么激进,但任何人都清楚,这帮人的力量也更大,同时也更危险。

    归根结底,这群人可是某个姓李的王八蛋亲手组织起来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