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亡朝 > 第六章 形势大好!

第六章 形势大好!

    富裕的生活让大多数苏州市民已经开始有余力追求一些精神上的享受了,因此,在苏州的乞丐竟一时之间也成为了某种热门的职业。

    因为在苏州往往能够比在其它地方讨要到更多的钱。

    很多苏州市民会因为懒得去整理旧钱,然后年复一年的去忍耐着官营钱庄的低效,将那些已经出现了磨损的旧钱换成新钱,于是选择将这些旧钱随意的扔给乞丐们,既解决了麻烦,也满足了自己的善心。

    而乞丐们也不在意,对于他人来说宝贵的时间,对于乞丐们来说却不值一提,他们大可以花上好几天等在钱庄门口将旧钱换成新钱,不如说,在苏州,很多乞丐的工作,就是替开始富裕起来后,时间显得没有那么廉价的市民做做这样的琐事。

    毕竟城市生活总是很麻烦的。

    这大抵也是一些有钱人会闲的没事开始鼓吹什么农村生活的原因吧。毕竟城市生活的繁琐,农村的生活无疑更加的简单......或者说无聊。

    年轻人们愿意到城市来,无法适应的老人们却总想着回到农村去。

    当然,所谓的老人,其实指的也是有钱人家的老人,对于底层人而言,农村可不是什么理想的生活环境。在农村什么都得自己来,连做饭用得柴火都得自己去准备,要烧水,要每个月跑到镇上买铁钉,买盐巴,买土布,买各种各样杂七杂八的东西。

    如果运气不好,镇上没有的话,说不定还要浪费个几天跑去县城里买一些杂物。

    村子的的木匠或者皮匠也大多水平参差不齐,基本上都是能有就不错了。得了病全看运气,如果不是农村保障体系还确保了几个村子之间能够有医生流动巡查,那么农民得了病,要么自己硬挨过去,要么一命呜呼也不是奇怪的事情。

    而绝大部分情况下,其实大部分农民的病,都是因为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才小病拖成了大病的。

    兽医在农村是天神般的存在,过去都是地主老爷家里才有的,底层农民只能花钱去地主老爷家请来兽医。农村保障体系在农村中同地主争夺影响力的其中极重要的一个助力,也是农村保障体系带来了数量众多的兽医进行免费救治。

    无论如何,如同那些老儒生,老士绅们所感叹的,一个人守着一片田一头牛,养些鸡鸭,男耕女织,怡然自乐的情况,在农村根本是不可能的,绝大部分农民过不上这样的生活,也不可能选择过这样的生活。

    这样倒也不怪年轻人们总想到城市里来了。

    反正同样是穷,比起待在农村,一辈子在牲畜,稻子和土屋里打转,还不如到城市里打拼,说不定还能混出个名堂来呢。

    不管怎么样,总比待在那个什么都没有的乡下要好。

    在这样的情况下,同时也伴随着纺织业的扩张和发展,这一类高劳动密集度的手工产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也逐渐扩大,外来人口的流入也抵达了一个新的巅峰值。

    苏州五个城区,总人口加起来上百万,其中大约有六成都是外来人口,并且这其中只有极少部分人口最终会定居在苏州,大部分人口都会在数年或者数十年后离开这座城市。

    然后,苏州又会迎来新的外来人口,源源不断。

    庞大的人口流通量和货物的运输量,使得苏州不得不让城防为商业交通而让步。过去传统式的,依靠城墙所分割的城内城外早已经被抛弃,苏州的城墙大多被毫不留情的拆除,甚至几座棱形要塞也因为被嫌弃阻碍了交通而被拆除。

    相比起城防带给人们的这点安全感,还是赚钱更要紧。

    从扬州渡江之后,直接抵达的是镇江府,这也是一个标准的繁华城市,可惜卓后人压根没有什么时间多看,就被带着一路往东走了。

    而就他在路上所看见的景象,虽然还比不上后世的长三角城市群,但如今,江淮地区的城市化也已经高到了一个让人感觉夸张的地步,甚至隐隐约约有了城市群的雏形了。

    从镇江到苏州,不过三百多里的路程,卓后人便经过了丹阳,常州,无锡三座城市,平均一百里就有一座城市,而且全是总人口超过十万,算上流动人口都是二十万往上的那种。

    “这一片地区的城市人口大约有五百万,扬州,苏州,应天三座城市加起来就有三百多万,剩下的城市加起来接近两百万,城市化比重估计在这个世界都算是最高的了。”

    李贶生说这话是没有什么兴奋的意味,卓后人也大概知道为什么。

    的确,这种程度的城市化,如果是放在西欧或者东欧那种地多人少,要么就是靠着殖民红利作为补充的国家也许还好,但放在大明这边。

    卓后人可不觉得尚未完成工业化的大明能够支撑起这种程度的大型城市群。

    这完全就是已经畸形的发展了。

    “所以江淮系的新文官们才默许了西南系鼓动军队在天竺的殖民扩张,却对渤海系推动的征日战争出手阻拦。江淮系最核心的力量就是这一堆超出了地区供给能力的城市,这片地区的城市需求已经远远超出过江淮地区的农村地区能够提供的物资上限了。

    而这些城市之所以还存在,甚至还在继续扩大和发展的唯一原因,就是靠着整个中华帝国的贸易体系源源不断的从海外运来各种城市所需的物资,才能做到的。

    也就是说,一旦这一海外贸易体系出现问题,或者西南系那边让从天竺运来的粮食减少几成,江淮地区的城市恐怕都会出现大批的混乱和起义。”

    就如同扬州市民在三个月后,因为商业贸易断绝,城市物资不足以供应市民所需而造成的结果一样。

    也许会像一七八九年的巴黎一样,苏州,或者别的这片地区的某个城市里,市民们开始聚集在一起高呼我们要大米之类的。

    “......这样是不是有点危险?你们没想过尽可能遏制一下城市化吗?”

    “怎么可能?资本的发展就是在不断增长的需求下膨胀的,抑制城市化,农村人口只会重新被束缚在农村,而农村保障体系现在就已经是勉强维持,每年还要砸进去几千万两银子,这大规模城市人口一旦返潮,开始又往农村跑,农村保障体系立刻就得崩溃,那个时候就轮到土地兼并,王朝末年的情况给你一五一十的全部上演一边了。”

    “呃,不能搞殖民缓解人地矛盾吗?”

    “帝国主义的罪恶在天竺发生过就足够了,至少老头子是这么觉得的,他没有阻止军队的独走行为,对天竺人民造成了帝国主义的压迫已经很对不起天竺人民了,还殖民统治,估计老头子宁愿去死都不愿意同样的事情在新大陆再发生一次。”

    毕竟就老头子曾经透露的只言片语,李贶生也大概能够推测出,老头子就是在那片土地上,为了当地人民的独立和自由,反抗帝国主义殖民者而死的。

    现在却回头让老头子去搞殖民,大约会比杀了老头子更让老头子难受吧。

    那是在摧毁他一生所信仰的理想。

    杀了他只不过是毁灭了其肉体,而这样的行为,却是在毁灭他的精神。

    那就只能憋着的。

    几百上千万的城市市民,在这个明明生产力不够,却因为外部的畸形供应链,和顶层本不应该存在的经济体制而形成了如此庞大的城市群。

    他们本不需要去考虑生产关系的问题,因为他们的生产关系完全够用,至少在以手工业为主的封建时代,他们的生产关系不需要做出太大的调整。

    可是现在,他们会被逼得不得不做出调整。

    或者去期待,期待着生产力会在那一天突然得到突飞猛进的跃升。

    当然,即使得到了跃升,也只不过是缓解了矛盾而已。

    矛盾仍然存在,矛盾永远存在。

    要么直面矛盾,用斗争去反抗。

    要么回避矛盾,沉默着接受自己永远被剥削,永远被压迫,永远被统治的现实。

    然后催眠自己说。

    这才是正常的!

    卓后人看着马车窗外的街道,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