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亡朝 > 第七章 让我们回头看看经济吧

第七章 让我们回头看看经济吧

    “车马费十五钱,你算五钱,以后记得还我。”

    “......好贵。”

    十五钱就是十五枚银元,来这个世界这么久之后,卓后人还是知道这些常识的。

    一两银子二十钱,一个普通人一月的工钱基本上也就二十五钱到三十钱左右,好一点的四十钱,现在做次马车就要十五钱,的确不免让卓后人吐槽了。

    卓后人还记得他第一次‘贪污’之后,拿着钱去买了两本书和三份报纸,也就花了十七钱呢。

    “你要是会骑马当然不需要这么多。”

    “我是现代人,现代人有几个会骑马的。”

    “对于我而言,现代指的就是这个时代,在我们这个时代,骑马的技术虽然也不是人人都会,但也称不上罕见......而且你也不骑驴。”

    租一头驴子的钱就更便宜了,至少对于大部分不需要带什么东西的人来说,很少有人会选择租马车的,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租驴子骑,甚至是只靠两只脚走。

    李贶生习惯了骑马或者骑驴子,也不乏用两条腿到处跑的经历,当年他们这帮子人都是被赶着到处跑去做社会调查的,这种事情只能说是习惯了。

    但卓后人不行,刚骑了半天马就嫌大腿内侧被磨得痛,又因为不会侧骑也避免不了这一点,由此,只能颇有些屈辱的接受一个古人的怜悯,叫了辆马车让卓后人坐。

    马车的租金很贵,一般也的确没什么人会租。

    按照李贶生的说法,在如今的大明,最基本的谷物一类的粮食,是由朝廷统一收购的,因此极少有粮商自行去乡下收购粮食,也极少有农民将粮食运到城市里来贩卖。

    大部分情况下,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运输都是主要集中于瓜果,蔬菜,蚕丝,棉布之类的经济产物,其中大头都是各个大型商会或者官办集团自己组织人手运输的,根本不需要临时租马车。

    从这里大抵也能看得出为什么那些中小型的工坊或者产业处境困难了。

    归根到底,那些中小型的工坊或者产业,看似和官办产业或者大型商会一样,都属于‘有钱人’的范畴,但实际上,中小型产业没有自给自足的保障,他们一般无力维系自己的物流体系,只能依附于别的大型商会或者官办产业,一旦遭遇如同扬州那样的混乱情况,大多数中小型产业便会立刻陷入难以为继的窘境。

    从一种资本的角度上出发,大量的中小型产业其实是一种低效的生产制度。资本并不喜欢分散,资本喜欢集中。

    集中的生产,集中的运输,集中的消费,集中的市场。

    “在扬州,由于产业比较单一,主要就是纺织业比较兴盛,因此这一情况其实倒也不太麻烦。毕竟大家都用一套体系,哪怕你这边有问题,大不了我去找别家,反正都是纺织业的,连改动都不太需要,直接就能对接上,顺利的话,连当月的订单生产都不会影响。

    但苏州的情况就有点复杂了,相比起扬州,苏州是复合型产业,大大小小几百个产业堆在苏州,甚至还被划为了以苏州为首的苏州产业区和以松江四县为首的松江产业区。

    连应天那边的产业链都没有这边复杂。”

    李贶生将一份资料交给了卓后人,示意卓后人看看。

    虽然仍旧对这个时代惯用的上至下,右至左的文字排列顺序有些不习惯,同时对于其中夹杂大量简化字的繁体字有着别扭的感觉,不过卓后人至少还是能够阅读这份资料的。

    而就在卓后人阅读资料的同时,李贶生也在一旁解释到:

    “苏州的好几个钱庄已经开始收缩资金了,他们不敢再轻易的放贷,因为产业链的复杂,大量新型产业的盈利模式和市场标准都和钱庄的贷款流程不符,最麻烦的是,很多新型产业,钱庄的人也搞不懂到底是怎么回事,根本不敢放贷,要么就是大幅度的提高利率放贷。

    很多钱庄开始习惯于给他们更能理解,也更加稳定的旧型产业加大投资和放贷,但这些旧型产业不少的市场也已经固定下来了,加大投资规模的效率很低,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而且这些旧型产业的盈利率近几年也越来越低,开始增长的人工成本让很多旧型产业只能做到收支平衡,连借钱庄的贷款利息都还不起了,钱庄有不少账成了呆账死账。

    更要命的是,就算是这样,钱庄的钱还是花不完,大量的白银已经开始停滞流通,苏州一带甚至又出现了有人开始将银元兑换为白银,然后储存白银的现象。

    中小型产业和新型产业借不到贷款,无法扩大规模,甚至会因为大型产业的挤压而崩溃。大型产业和旧型产业则明明不需要那么多投资和贷款,却能轻轻松松借到大量的钱,可投资产出之间的效率比却极低,整个苏州市场已经开始进入僵化。

    我想让你优化一下钱庄的制度,不求搞出个你们那个时代的什么现代银行模式,至少能够优化一下钱庄这种迂腐落后的放贷思路都行。”

    至少别让这些人从穷人手上要钱,然后给富人借钱了。

    新文官用默许李贶生在扬州的处理换来了李贶生答应替这帮人解决正在江淮蔓延开来的【郁金香危机】的承诺,虽然他们并不知道的是,李贶生本来就打算来解决这个麻烦。

    只不过,真正开始面临危机时,李贶生还是感觉到了麻烦。

    他想当场走人。

    卓后人也想。

    资料上的坏账率已经达到了一个实在让任何能够看懂的人都感到了心惊胆战的地步,而就这样,苏州的钱庄还在每天往那些从账面上来看,已经显然是没有投资必要的旧型产业上投入巨量的资金。

    整个苏州的民办钱庄和官办钱庄大约一年要放贷四百五两到五百万两左右,而这其中,能够流入中小型产业和新型产业的贷款,甚至不到一百万,再算上其中僵化的资金投入流程和结构上的缺陷问题,那些中小型产业和新型产业,一年能够实际拿到的贷款,加起来大概也就五六十万两。

    真的,哪怕是卓后人所处的那个时代,也没有这么明目张胆的渎职啊。

    卓后人甚至都快要变成一个网左了,看着这份让人有些高血压的资料,他的第一想法是,这些钱庄是在犯罪!他得把投机倒把罪和盗窃国家公有财产罪给重新弄出来,把这帮钱庄的工作人员全抓起来!

    但是吧......还是那句话,他能看懂这些,但如果让他亲手去操作,从头开始搭建一个新的金融体系,哪怕是不完善的......他的表现估计比这些钱庄的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说实话,如果他是这个时代的土著,从小接受过一点教育,长大当了钱庄的高层,靠着自己的经验一直维持着钱庄的运作,然后到现在看着现状,估计他也会做出和苏州钱庄差不多的判断。

    看看这几百个产业,这整一个复杂的产业链,简直就是在走钢丝,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或者崩溃,都可能导致整个产业链的崩溃。

    相比起传统的盐铁产业这种只要还有人类,就几乎稳赚不赔的东西,亦或者纺织产业之类的,产业链简单的,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这些产业中才是最稳妥的,哪怕赚的不多,至少不会亏。

    而你看看那些新型产业。

    最简单的,苏州眼镜产业,这算是个新兴的产业,从订制到配装,玻璃的生产,镜片的打磨,眼镜的规格制定和实际生产,相比起纺织产业这一类最多两三层的产业链,眼镜产业至少要经过四五层的产业链才能最终完成订单。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体的崩坏。

    因为这些新兴产业规模太小了,一旦出事,他们甚至找不到替代的,不像纺织业,扬州的纺织业出问题了,大不了到苏州,到应天,甚至去北方去南方或者去内陆,都可以找到替代的生产商。

    眼镜还算是新兴产业中比较简单的了,一些比较复杂的,诸如钟表,机械装置,新型马车等产业,还是投入资金特别巨大的,例如造船业之类的,都是钱庄极力试图避免投资的产业。

    而明明也只有这些新型产业的市场尚且没有被开拓,有着巨大的潜力。

    纺织业是稳妥,可纺织市场也早就达到了上限,进行往里面投资资金毫无意义。

    “我的建议是,别整理了,让你们这里的【郁金香危机】直接爆了吧,来个大的,真的,太麻烦了,干脆大家一起死,然后重建或许都更方便一点。”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