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长生门:从大明开始 > 第21章 大朝会之我行我素

第21章 大朝会之我行我素

    “故事里这位小战神的爷爷,那可了不得,仅仅开海一项国策,七下西洋,获利颇丰,不但支持他多次大军征战草原,还将本国的威名传扬四方,多少小国不远数万里来朝拜。”

    朱元璋心头剧震,开海有这么大的好处,那咱还片板不出海?

    朱标偷偷瞄了老爹一眼,不敢多言。

    大殿众人各有心机,喧哗声渐渐放大。

    朱元璋朝大太监瞄了一眼,太监会意,响鞭再起,“不得喧哗!”

    “也就这么一个能让人垂涎欲滴的航海贸易事业,到了那位打小被文人那套思想洗脑的战神爷爷继位,陛下岂能与民争利,陛下片板不出海乃祖制,缙绅以及缙绅在朝中的代言人们,自导自演弄出少数海贼,多数渔民组合而成的所谓海盗团,贼喊捉贼的把戏,导致海寇肆虐,却又如何能真的剿灭?”

    都是聪明人,朱元璋此刻面色铁青,下面的人纵然各有心事,也不敢出声,只能任由台上的陈长生继续揭老底,走私,他们没停过!

    “战神爷爷也只得下令关海,当然因为在位时间短,收紧边关,紧闭海岸的整体国策,战神父亲功不可没,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战神父亲虽没开疆拓土之能,对内还算是个能征善战之主,至少他在位时,亲征其有反意的藩王叔叔,将他这位打小就抱有深深敌意的叔叔放铜罐里煮熟了!”

    陈长生不顾倒吸凉气的声音,也顾不得后背冷飕飕的帝王威压,继续道,

    “那么这些人为何手段尽出阻扰朝廷开海呢?”

    “很显然,朝廷开海赚大钱,又不能分给他们,那位太爷爷在时都憋着;圣明仁慈的皇帝一出来,他们一边高呼圣君临朝,一边阻扰开海,朝廷关闭海禁之后,谁还能挡住他们走私获取暴利?”

    “回归正题,这位小战神长于深宫妇人之手,在小太监无微不至的陪伴下,终于到了理政的年纪,那位太后第一时间归还了权柄,纵观历史,能有如此心性,史书留名是必然的!”

    朱元璋也是点点头,这后世子孙的媳妇不孬!

    “战神与这位小太监那是感情极深,深到什么程度呢?”

    “诸位都是熟读历史的,宦官专权古来有之,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只说这位宦官,只是瞅太祖皇帝所立,刻有后宫不得干政的石碑不顺眼,一声令下,直接给除了!”

    “嚯!”

    台下倒吸凉气的声音此起彼伏!

    陈长生再度感受到背后冷冽的杀机,不用想就知道老朱此刻再后知后觉,也知道说的都是他大明朝的事儿。

    一众藩王们此刻也终于确定了,这故事根本就是在说他大明朝!

    无他,外人不知,但他们在宫里长大,岂能不知后宫立了块同样刻了“后宫不得干政”的石碑?

    真是好胆啊!

    朱棣此刻心惊肉跳,这特么是他重孙造的孽啊!

    他们这群一字亲王,哪个提到老朱不心惊胆战,这后世的人这么勇吗?

    朱元璋脸憋的通红,狠狠地刮了朱标一眼,朱标亡魂大冒,这特么到底是不是孤的子孙?

    封狼居胥的皇帝,他自认绝无可能,难道是说朱允炆和他的后代?

    其实大殿坐着的一帮文武,不少人已经猜出这是在说他们大明朝。

    只是不敢确认,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

    “战神接过大权,恰逢此时草原来犯!”

    “此时国力如何呢?还是很不错的,数十年不打仗,国库还算充盈,百姓大多能吃饱,至少在当朝文人们口中,那绝对是士大夫们的盛世!”

    “这里就要说了,自古以来,所谓盛世几乎都是世家、士大夫们口中的盛世!”

    “圣君,大抵是能听文人臣子摆布,任由文人世家们贪腐,兼并土地,走私等!”

    “暴君,就是违背文人士大夫利益之君!”

    “诸位不见那祖龙皇帝建立华夏民族大一统,真正的千古一帝,就因为对儒家不友好,被后世黑成什么样了?”

    “坑杀一些炼丹害人的术士就被写成焚书坑儒!”

    “不修长城,不知多出多少汉民被当作两脚羊!”

    “又扯远了,知道你们心中有不认同之处,没事,我且说,待说完,留足时间与你们讨论!”

    “战神内心还是很崇拜他太爷爷的,觉得他当皇帝也得武功盖世。不顾一众大臣的反对,大手一挥,御驾亲征!”

    “这都不算什么,两天,他只给两天时间战前准备!”

    一众武将齐齐哗然,两天准备粮草?闹呢…

    “20万京营精锐,一大票文臣武将,都被他带了出去!”

    “恰逢下雨,道路泥泞,行军艰难,他也不管!”

    “行军到了半路,那贴身太监有心光宗耀祖,与战神耳语,想要带着大军绕路从他家乡经过!”

    “战神无有不允!”

    “以张姓国公在内,能打仗的优秀将领大有人在,可惜战神舒坦地稳居中军帐,任何文武想要谏言,都绕不开这位太监!”

    “大军先是被雨淋,又缺乏后续补给,行军目的地不明朗,兜兜转转。”

    “却是因为太监怕大军踩踏家乡人的庄稼,再度改道,最终扎营在一处无水之处!”

    “整整盘亘两日,饥渴难耐的20万大军,苦苦哀求却不得见天颜的文武,那真是诉苦无门!”

    “这种机会千年难遇,本来只打算抢劫一波就跑路的那位草原雄主,虽然只有几万兵马,却懂得抓住机会。”

    “数倍于敌人的大军莫名其妙被袭击,一击而溃,文武几乎被屠戮一空,一位杀敌力竭的将军,恨恨地将乱串的太监一剑砍杀后自缢。”

    “这位草原雄主战后才知,居然幸运地活捉了一位皇帝!”

    现场一片死寂,这种结局傻子都猜到了!

    陈长生环视四周,悲痛开口,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那位封狼居胥的皇帝迁都时留下的祖训,这个国家最后一任皇帝坚定执行了这样教人热血上涌的祖训!”

    朱元璋深受震撼,心中默念,双手牢牢紧握!

    国门?大明的国门在何处?

    迁都?守国门?封狼居胥的皇帝!

    朱元璋微不可查地朝老四望了一眼!

    是他么?

    朱棣一个激灵,此话似乎与我有缘!

    “可惜啊,战神他做不到,不但做不到,受了威胁,他还带领草原人挨个城池叫门,后又称战神为叫门天子!”

    大殿一片哗然,朱元璋此刻都有想要叫停大会的冲动!

    这特么跟宋朝皇帝有的一拼啊!

    朱棣都麻爪了,待弄清楚,第一时间就掐死这重孙!

    朱标心里不停打鼓,有这子孙谁顶得住?这皇位我还是让于其他兄弟吧!

    陈长生双手下压,“诸位都是聪明人,听故事,还需多分析故事背后!”

    “容我接着讲,草原雄主自然是想入主中原的,京都精锐尽丧,又有皇帝在手,整个草原能骑马的尽数出动!”

    “又到了我汉家存亡的时候!”

    “于谦,请大家务必记住这个名字!”

    “此人虽是文官,却一向出淤泥而不染,也是太过耿直,空有才学却饱受打压,也好在如此,战神出征时,他正被贬于牢狱之中。”

    “民族危亡之际,他被再度启用。他言,社稷为重,君为轻,经过与贤明太后的商议,尊人质战神为太上皇,请战神胞弟登基!”

    “没武将,他一个文臣组织城中青壮成军,并率先朝叫门天子射出第一箭,口呼那是假的太上皇,振奋军心。”

    “京城门太多,分散而守必败;他学韩信背水一战,带军出城,亲自冲锋,多次阻击草原人,最终等来勤王大军,草原人退走。”

    大殿里到处都充斥轻轻的呼气声。

    “这位于谦于少保,待皇权稳固后,不顾忌新皇不喜,提出迎回太上皇。新皇帝也是个仁慈的,不但答应立未来太上皇所生的嫡子为太子,同时也听从于谦谏言,最终将太上皇迎回皇宫。”

    “这位太上皇,在草原逗留数年,草原人害怕那个国家疯狂报复,特意款待这位太上皇,乐不思蜀的战神与草原几个姑娘诞下好几个子嗣!”

    “回到皇宫,虽被限制了行动,但一应用度分毫不差。”

    “新皇不多年便染病,重病之际,战神发动政变,在一帮趋炎附势的文臣帮助下,重新拿回了皇权,将颇有能力且不肯与他们同流合污的于谦,以及于谦提拔上来的几个能干事的臣子尽数诛杀。”

    陈长生叹了口气,“唉,可惜于少保为国续命200载,却落得个满门诛灭。搜罗罪证,成了那些硕鼠们的头疼事。”

    “于少保最终抄家,除了皇帝赐予的蟒袍等被他锁于箱中,堂堂一品大员,家资不过百两!”

    陈长生环顾四周,有淡漠,有不愤,有掩面悲戚者不知真假。

    特意观察了南北孔两家代表,南孔的瘦削白净,衣着朴素,表情悲愤,一看就是古代文人典范。

    再看山东这北孔,体态肥硕,满面油光,衣着光鲜,表现漠然中隐隐带着不屑!

    却不知是对故事的不屑,还是对朱元璋没有足够重视他们孔家而不屑。

    “我说这么多,实则是为故事里的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之后的境遇做铺垫,当然也有自己的一点意难平!”

    “武将地位在战神的爷爷、父亲这已经受到文人压制,此番全国优秀武将去了大半。”

    “难得出个好臣子,鹤立鸡群,这不是啪啪打一帮朝臣的脸么?他于少保不死谁死?”

    “至此之后,武将地位一落千丈,发展到后来,青史留名的兵之大家,戚继光戚将军都要在朝中寻求文人作靠山,否则还想不想拿到兵饷?怕不怕我们文臣纸上谈兵,远程教你戚大将军如何打仗?无可奈何的历史名将戚继光,在品级远低于自己的文官面前都要自称门下走狗!”

    徐达、李文忠默契交互眼神,面上写满了愤怒!

    蓝玉这一帮子武将,个个坐立难安,时不时朝文官一侧投去阴狠目光。

    文官们个个如芒在背,压力并非来自武将,而是高居上首的那一大家子!

    “诸位都是聪明人,有时候尽管出于立场,总爱说言不由衷的话,可想来大家能猜测到这个国家的后果!”

    “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

    现场哗然,这么大逆不道的话,此子竟敢当着陛下的面说出口?

    朱元璋并不动怒,甚至还很欣赏,这些个文人缙绅是该教育教育了!

    “诸位大多身后都有偌大家族,家族与家族再联姻,书本、舆论都掌控在你们手中。”

    “诸位祖先怎么起家的,一代代人又是如何积累的,平时都在做什么,你清楚,你的家族清楚,你的同僚清楚,现在不深入讨论!”

    “我只想告诉诸位,不是每段历史都相似;也不是每个王朝之后还有你如鱼得水的新王朝!”

    “故事里的这个国家,文人们愈发猖獗!”

    “表面上,他们个个都是清流风雅名士!”

    “背地里一个个都是大家族的代言人,只为家族利益!”

    “口里高呼不能与民争利,实则任何商业都有他们亦或是他们家族的份!”

    “口呼教化万民,实则捂死了书本,百姓想获得一本书,千难万难!”

    “口称耕读传家,所以无休止地兼并土地,每逢天灾,就是他们屯粮发财,低价并购土地的好时节!”

    “口称替皇帝牧民,实则把持乡里,皇权不下乡,连新任县令没有当地缙绅们支持,都指挥不动吏员,不,再到后来,皇权出不了皇城!”

    “深宫里长大的皇帝,那是受了你们的洗脑;”

    “皇帝听到的,看到的,是你们想让他看到的!”

    “人求利,这般作为不过是历史再重演!”

    “可你们知道故事里的文人们在做什么?”

    “西洋人来了,他们那些缙绅,缙绅圈养的商贾们在卖祖宗书籍,在卖他们眼中低贱的匠人!”

    “只要能不停往地窖里埋银子,他们什么都能卖!”

    “故事里那些遗臭万年的八大商贾代表,粮食,铁器,火药,大炮,匠人,情报,无所不卖!”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他们把关外仅仅4副铠甲的野人,硬生生卖成了强大部落。”

    “待他们强大起来,配合他们收买边防将领,动辄入关抢劫。”

    “抢来的财物,再转手从大商人们那里购买更多的军械粮草!”

    大殿落针可闻,当人们愤怒到极点的时候,反而出奇的安静!

    陈长生喝了杯水,留足时间给众人消化才继续道,

    “海边卖祖宗典籍,尤其那些他们口中高呼的奇淫技巧!”

    “这些文人手里拿着匠人造的纸笔,身上穿着匠人纺的丝绸,又贬低匠人,甚至将这些人当奴隶卖去海外!”

    “端起碗吃饭,丢了筷子骂娘,不外如是!”

    “内部土地被兼并了十之八九,百姓流离失所;外部南边走私卖国海外人,北部收买朝臣边将,不断放野人进来劫掠,形成良好的生意链,仿佛野人就是他们家养的敛财工具!”

    朱元璋麻木了,一直生气也无济于事,他在思索如何改变!

    朱标崩溃了,他的世界观崩塌了,文人缙绅们竟然如此不堪,难怪先生不待见我!

    “诸位,岂能没有救世能臣,岂能没有想干事实的皇帝?”

    “有,有两位皇帝是真心想干实事,可惜了,将兵早已糜烂,土地大多在读书人手里,税从何处收?饷银都发不出,皇帝还能如何?”

    “想干事的两位皇帝那叫一个憋屈,气的累计50年不上朝!”

    “也算他两有觉悟,否则,不听话的皇帝死的莫名其妙者,这个国家绝不止三两个!”

    朱棣麻了,这越说越玄乎,不是在说他们大明朝吧?

    朱元璋长长叹了口气,引的大殿众人个个噤若寒蝉!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