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长生门:从大明开始 > 第22章大朝会之君子六艺

第22章大朝会之君子六艺

    陈长生静默片刻,这才出声,

    “其实,我最佩服也最意难平的,是这个国家的最后一位帝王!”

    “他本是一个逍遥的藩王,没有受过一天的帝王培训,他的皇帝哥哥年纪轻轻被暗害在皇宫里,这才稀里糊涂继承大位!”

    “当他发愤图强,欲触碰文人利益时,恰逢天灾频发,文人们高呼皇帝德不配位,是以上天才降下惩罚,要求皇帝下罪己诏!”

    “这位皇帝,起的比鸡早,夜半还在踌躇国家大事!”

    “这位皇帝一生吃过的荤腥屈指可数!”

    “他的皇后更是贤惠,带领后宫整日纺纱,只为贴补用度!”

    “这位皇帝走路都不敢太快,生怕磨损了龙袍,尽管龙袍与里衣本就多有补丁,对,你们没听错,皇帝穿的衣服带补丁!”

    “面对那样的局面,他未老先衰,早早白了双鬓。”

    “后世人一致认为,那种局面,比之前的几千年历史,的确是从未有过的糟糕!”

    “即便李世民转生,也无济于事!”

    “那位皇帝的大多金银器具都典卖了充当军饷。”

    “可那些边关大将,早已私通野人,听调不听宣!”

    “为数不多的几个能力出众的报国臣子,领着些许兵马,饿着肚子,四处镇压流民。”

    “岂不知,滚滚朝廷,绝大多数所谓的风骨文人,早已高高兴兴地等着流民大军打入京城,甚至分出代表暗通贼首,出卖城中情报,企图从龙之功。”

    “适才说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此时淋漓尽致!”

    “可惜,他们从祖宗开始,聪明了无数辈,却机关算尽,注定要让他们绝望!”

    “可悲,当那位皇帝苦苦要求捐助军饷时,这群臣子不是哭着说回去卖宅子,就是穿补丁衣服入朝卖惨。”

    “这里插个笑料,那位贤德的皇后,却有个贪得无厌的爹!”

    “这位国丈依仗皇权,捞了百万两不止,却咬死没钱捐,反而去向后宫里的闺女诉苦,皇后信以为真,典卖了首饰凑齐5000两,让国丈带头去捐,岂料这国丈只捐3000,还净赚2000!”

    朱元璋实在忍不住大怒,“无耻之尤!”

    回过神又觉得自己带头破坏了会议秩序,干咳一声,“那个,长生,你继续!”

    “那位皇帝在位17载,叛军入城时,他亲手砍杀了子女,赐死了后宫,最终只有一个贴身太监,陪着他吊死在一颗歪脖子树上!”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他做到了!”

    “除了极少数忠臣自缢家中,那些提前写好降表,跪迎王师的,比比皆是!”

    “在先皇那里是穷鬼的他们,却被贼首严刑拷打,最终搜刮出整整7000万两,这不过是他们京城里的家当,可想而知他们身后的家族地窖里又有多少?”

    “可笑的是那位皇帝在位,一年的税收都不到400万两!”

    陈长生苦笑,抿了口茶水,

    “诸位大抵以为不过是个王朝更迭的故事罢了!”

    “你们都错了,讲述这些,只是希望你们深入想想,那个民族的大环境,成什么样子!”

    “事情远没有结束!”

    “对于文人来说,这位流民之主,不善待我等士大夫,手段残酷!”

    “他们一合计,开关,放野人!”

    “野人入关了!”

    “野人来了,有大把读书人身后的缙绅们帮衬,虽野人总数不过数十万,可最终还是入主了中原。”

    “到了这里,又要再提一句,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谁当皇帝不要紧,只要能让我世家继续往地窖埋银子!”

    “野人入主中原后,文人们又又一次绝望了!”

    “第一件事,野人要求所有人剃头,因为野人头顶是光的,只留一根辫子。”

    “尽管连年灾害,战乱,可这个民族还是有数千万人口的。”

    “可惜啊,软骨头的缙绅文人太多,他们软不要紧,他们控制下的势力,佃户们也得跟着软不是?”

    “高呼数千年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什么文人风骨,最终却都兴高采烈剃了头!”

    “那些反抗者,不但要被野人攻击,还要被民族走狗背刺!”

    “江阴,扬州,唉,太多太多的城池反对者被屠戮一空!”

    “诸位,咱们要庆幸,庆幸野人没有自己的文化传承,否则你们说他们会不会要求那个国家所有人,弃了本土书本、文字,改学他们的?”

    “诸位都是聪明人,征服一个国家,最终是以文化同化之,不出百年,这个国家连老祖宗是谁都分不清!”

    “所以,庆幸吧,野人没文化,所以,那个国家传承数千年的文化才算得以继续下去!”

    “这个荒唐的野人当道,大量糟践本国文化,甚至只要言语中无意提及与前朝谐音的字、词,马上屠杀,因此而惨死者不计其数!”

    “所有人,面对上官,都要自称奴才!”

    陈长生才不去理会殿堂中的各种愤怒,

    “接下来,请各位务必记牢,最好用铅笔写下来,带回去好生思量,尤其是孔孟传人,以及自诩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你们!”

    “数千万本土百姓,供养着高高在上不足百万的野人!”

    “野人的内心前所未有的膨胀,自诩天朝上国!”

    “至此,将奴化百姓进行的更加彻底;”

    “将闭关锁国政策执行的更加严格,毕竟在他们眼里,周遭都是些弹丸之地!”

    “想来这一点在座的诸位人杰,皆是这般想的!”

    “我身后高高在上的洪武皇帝也是这般想的!”

    现场哗然,这是蔑视,赤裸裸的蔑视!

    怎么敢的,嘲讽我等也就罢了,居然连陛下你都敢不放在眼里!

    朱棡脾气暴躁,豁然起身,“大胆,居然敢映射陛下,你眼中可有王法?”

    朱元璋也没料到陈长生如此不给面子,不计较,当着众人面,他这皇帝的颜面还要不要了?

    可又期待下文,难道周遭不是弹丸小国?

    自家老三出头,朱元璋有心杀杀陈长生的锐气,干脆装死,坐看后续,再出来作老好人!

    有了藩王的带头,这下热闹了,大臣们纷纷口诛笔伐。

    陈长生始终微笑自然,甚至都懒得转身回应那位以残暴闻名的晋王。

    大殿渐渐有失控迹象,

    陈长生走下高台,走到直径1米的空芯铜球面前,提起覆盖的绸缎,瞬间扯起,潇洒甩飞,任由那绸布在众人眼中飘飘然落地。

    陈长生虽不是地理,历史系的文科生,但前世因为工作,也去过好些个国家。

    对大致地理还是能记住七七八八,虽然不能像某些网文里的穿越客,熟知经纬度,熟知每一片矿产。

    这地球仪,图虽然并不十分准确,但七大洲,四大洋的大概还是标注的很清楚。

    铜皮上,以刻刀雕刻,痕迹清晰可见,不过大明周遭的那些小国,他记不清当今的名称,都是以后世名雕刻,而且其他各州上也只勾勒了大体轮廓,并不标注国家名称。

    硕大的铜球,以铁棍穿插,斜着固定在铁质支架上。

    陈长生信手拂过,那铜球在众人视线中缓慢转动。

    不过因为距离原因,几乎没人能察觉这是地图。

    陈长生转身笑呵呵对着朱棡道,

    “素问晋王性刚烈,不若请晋王上前来,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朱棡有些愕然,他从这人身上完全看不到畏惧,甚至连一点对他这个王爷的敬畏之心都没有!

    朱棡回身朝朱元璋行礼,“父皇…”

    “既然长生请你去,你便去替咱瞧瞧!”

    “是!”

    朱棡一甩下摆,三步并作两步,凑到了铜球跟前。

    下方众人皆翘首以盼!

    “这…这,”朱棡躬身凑近了反复观摩,身体有些颤抖,连带着声音也有些飘,“这好像是舆图!”

    “对,这就是舆图!大明,这,这是咱大明,一般无二!”

    朱棡语无伦次的言语,让众人皆心痒难耐,舆图怎么会是圆的?

    朱元璋有些急不可耐,又觉得自家儿子太墨迹,催促道,“晋王,你可曾看明白了?”

    朱棡当即从震撼中回神,“回父皇,这是舆图,如若孩儿猜测无误,这当是天下舆图!”

    朱元璋及一众藩王齐齐愕然,“天下舆图?”

    大殿下方众人也是齐齐震惊,天下舆图,难道真有人能漂洋过海,走遍天下不成?

    陈长生朝远处的段洪招手,没办法,能使唤的也只有他,

    段洪赶紧猫着身子跑到近前,“少爷!”

    陈长生朝朱元璋拱手,回身对大殿众人高声道,

    “晋王殿下所言是真,这便是天下舆图!”

    “这天下舆图,涉及未来国策,暂不宜对外公开,段洪,你且盖好,此后交于陛下定夺!”

    “是!”段洪赶紧去捡绸布。

    朱元璋先是愕然,随后则是微笑点头,长生这小子,大是大非从来不含糊!

    陈长生边言语,边朝独属他的演讲高台上走去。

    “你们现在只需知道,世界很大,世界是个圆球!”

    台下一片哗然!

    陈长生不等太监维持秩序,略加高声音道,

    “天下足足有七块大陆,岛屿不计其数,而我大明不过是占据东方这一块大陆,还占据的不完整,充其量不过是在东方这片大陆中,所占据的位置比周边小国大些罢了!”

    “我不想与你们辩论天圆地方之类的玩笑,更不想告诉你们球上对面的人是不是头朝下,会不会掉下去之类的无知问题!”

    众人被堵的哑口无言,更有面皮薄些的,气的瑟瑟发抖。

    “回归正题!”

    “适才,我们说到那个野人占据的国家,正洋洋自得,肆意盘剥百姓,奴役众生。”

    “这群无知的野人,窃据那个民族数百年!”

    “那群野人老祖宗当初窃取国家时,还知道从卖国商人那里购买枪炮!”

    “可数百年的锁死国门,打压文化,压榨一切,社会不但得不到发展,还稳稳后退!”

    “你们可还记得当初那帮南方缙绅卖出去了什么?”

    “那些居然能隔着数万里,漂洋过海来的西方人,你们有没有想过,咱们大明朝现在有能力过去吗?”

    “西方人,他们也在打仗,各种打!”

    “不过,他们没有罢黜百家,独尊儒学的汉武帝!”

    “他们没有存天理,灭人欲的朱熹!”

    大殿哗然,居然敢直呼朱圣人名讳!

    陈长生可不惯着他们,心头正是怒火中烧的时候,

    “闭嘴!”

    这句话火力全开,声震大殿,连朱元璋及一众藩王都愣在当场。

    那个一直风轻云淡的陈长生,居然也有杀机凛然之时!

    可见他对文人的不满到了何种境地。

    有文臣直接起身,不顾君前之仪大声呵斥,“狂妄,圣人之学,岂是你可嘲弄的?圣人之名,岂可任你这狂口小儿直呼其名?”

    有人带头,一众头铁文人纷纷起身斥责,更有不少一头抢地,高呼,

    “陛下,圣人不可辱,圣人学说不可辱,请陛下下令斩了此撩!”

    “请斩此撩!”*X

    朱元璋也有些麻爪,他巴不得将这些家伙全斩咯,可谁来当官?

    蓝玉却起了个头,本就对文臣碍眼,如今又有故事里淋漓尽致的披露,他恨不得杀尽这些文人世家子!

    “尔等休要呱噪,难道名字不是用来叫的?”

    有了蓝玉带头,一大波侯伯纷纷起身发表友好言论,甚至有亲切问候对方长辈的!

    大殿好不热闹!

    陈长生不想朱元璋为难,高声怒喝,

    “你们别逼我!”

    显然,这句话尽管声音大,还是不能全方位压制喧嚣,一字一顿,陈长生说出了两个字,之后全场鸦雀无声!

    “军……管!”

    全场目光汇集于陈长生一人之身!

    “莫要以为没了士大夫这天下就大乱了,大不了实行军管,天下暂行军中条例,数年后世家不存的同时,新一批文人照样能代替尔等!”

    朱元璋心头震撼,好主意啊!

    一众藩王,武将齐齐意动!

    文人们纷纷禁声,个个脸色发白,更甚者身体瑟瑟发抖,此子好毒…

    现场一下子落针可闻!

    陈长生扫视四方,面色冷肃,

    “莫要把你们那些臭毛病带到我主持的会场来!”

    “陛下对你们死谏,跪宫,集体罢官等手段或许觉得棘手,可我陈长生有的是办法!”

    “把你们叫过来听故事,就是对你们心存期望!”

    “既然你们纠结,咱们就将故事往后延一延,先议一议这孔孟之道!”

    “不过,我丑话说在前面,想要发表言论,你等商量个代表,休要一起呱噪!”

    陈长生扫视众人,目露凶光,

    “天下离开谁,这天下还是天下!”

    “集体罢官又如何?”

    “大可实行军管,数年内乱不了,以军中后勤之法,民生或许恢复的会更好!”

    “数年时间,足够我替陛下教导出无数新兴学子!”

    “论商业手段,水泥,玻璃,蒸汽机,你们捆绑在一起,能赢得过我?”

    “陛下需要靠你们吗?”

    “我告诉你们,根本不需要!”

    “陛下敢现在下令全国百姓田地永不收税,我陈长生就敢立刻给陛下指出数条康庄财路,供陛下大手脚治国!”

    朱元璋猛然起身,“果真?”

    陈长生头也不回,“果真!”

    不待朱元璋进一步言语,陈长生环视一众被说的哑口无言,瑟瑟发抖的群臣,

    “百姓永不收税,试问,还有哪些百姓能被尔等蛊惑裹挟?”

    大殿落针可闻!

    “抱歉,我情绪有些失控!”

    陈长生压制意难平,再度显露风轻云淡,微笑着朝北孔的那位一指,

    “既然要议,还请这位孔圣人后裔回答陈某几个问题!”

    所有目光聚焦这位圣人后裔,朱元璋心情大好,早特么看这孔家不顺眼了!

    这位孔圣人不知道多少代孙,此刻如芒在背,四下张望,扭扭捏捏起身,深呼吸一口气,这才恢复了几分大儒气势,

    “本官孔希文,曲阜孔家嫡系,受陛下隆恩,舔为曲阜县令,却不知这位兄台有何赐教?”

    陈长生略一抱拳,“孔县令,抱歉,在下山野乡人,礼数有缺,就直言不讳了!接下来的问答,还请孔县令无需拽文,尽量简练干脆!”

    压根不想与这种人多寒暄,

    “请问孔县令对曲阜孔府族人可熟悉?”

    “自然熟悉!”

    “请孔县令教我,孔圣人君子六艺是哪六艺?”

    一众文人脸色已经开始变得很不好看了!

    孔希文也不是傻子,脸色有些涨红,不过还是开口道,

    “礼,乐,射,御,书,数!”

    “很好!”陈长生点头。

    “孔圣人作为咱们华夏人共同的老祖宗,数千年前便提出如此博大精深的著作!”

    “请问,作为孔圣后裔,府上学全乎这六艺之人几何?”

    “啊,这…”孔希文脸色难看至极,学全个屁,一个也无!

    一众武将笑的肆意妄为,不过知趣地没有发出声响,只是将一张张笑脸,扭转身体,对准了一众文人方向,肩膀也在夸张抖动!

    朱标如今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朱元璋也在憋笑!

    藩王们突然觉得这陈长生很是亲切!

    陈长生转而望向方孝孺,毕竟这位在江南文人中名声极高,又是当朝重臣,还是皇子们的老师!

    “方大学士,您是文人魁首,又是一众皇子们的授业恩师,却不知您将孔圣人的君子六艺发扬到了哪种程度?”

    明朝初期,大部分文臣还是很要脸的,远不是崇祯朝那些玩意可比,也是如此,陈长生才试图扭转他们。

    方孝孺脸色更难堪,啪嗒跪地,朝着朱元璋叩首,

    “陛下,老臣学艺不精,愧对圣人学说,不配为人师表,还请陛下去了老臣大学生头衔!”

    朱元璋此刻内心快意无比,表现的也很大度,“方卿家莫要如此,先回归座位去!”

    方孝孺一脸死志,连道谢都忘了说,木讷地回了座位,不过不是盘坐,而是跪坐。

    孔希文见方孝孺都表了态,自认没什么好辩解的,

    “我等后世子孙蠢笨,远不如先祖之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