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长生门:从大明开始 > 第23章 大朝会之浅论商业

第23章 大朝会之浅论商业

    陈长生也不过多为难,毕竟儒学是立身做人之根本,也不看看后世抛弃了礼仪教化,人都成什么样子了!

    素质差到全世界无数国家来鄙视!

    老祖宗们若是知晓华夏礼仪之邦,传承数千年的礼仪、道德,叫后世人忘了个干净,甚至沦落到让蛮夷们嘲讽,会不会压不住棺材板!

    哦,也是,信仰都没的国度,还怕什么老祖炸尸!

    不主动刨祖宗坟墓,都对不起祖宗!

    甚至还有自媒体为了流量,居然扮演祖龙始皇帝,在大街上哗众取宠,丑陋地卖弄舞姿!

    罢了,说多了都是泪!

    陈长生驱散脑中纷乱思绪,

    “在这里,我替陛下,替天下人说句公道话,儒学是做人之根本,是除了国家制定的法律以外,规范做一个道德高杰之人的基础学说。”

    “但,天下人尊孔圣人,尊的孔圣塑像,尊的是全面的儒学,不是盲目尊他不知多少代的子孙,更不是尊那些为了利益己身而断章取义的所谓文人!”

    “所以,你曲阜孔家,一个只知道躺在祖宗功劳簿上不断攫取,却连自己祖宗的文化宝典都学的个四不像,更别提将祖宗文化发扬光大,去陈出新;隔了不知多少代的后人,有什么资格自恃清高?”

    “就因为你北孔世修降表?”

    “就因为你们把持天下舆论?”

    “就因为你们会圈地?”

    陈长生声音越来越大,“其他朝代就罢了,你北孔朝元人摇尾乞怜,就不配做孔圣人之后裔!”

    声如雷鸣,响彻每个人的心底!

    孔希文面若死灰,一手死死地指着台上的陈长生。

    陈长生转身朝朱元璋一礼,

    “陛下,既然话赶话论到这里,小子斗胆,请陛下撤销北孔一切待遇,田地归当地百姓所有,曲阜圣人祠堂由南孔接管!”

    群臣哗然!

    朱元璋疑惑,“哦,南孔?”

    陈长生神情认真,

    “原因有二,其一,南孔为传承孔圣学说,不得已南迁,并拒绝元人封官,此为品性高杰!”

    不少大臣点头,虽然这段是秘辛,历史被元人篡改,但还是有人知晓一二。

    但大多数人不知,纷纷朝南孔的位置投去赞赏的目光,这信息,他们此刻才了解。

    朱元璋也不知内情,“果真如此?”

    陈长生微笑不语,朝南孔那儒衫文士投去鼓励的目光。

    儒衫文人大约30岁,此刻面色涨红,但见朱元璋望来,还是赶紧下跪,

    “启禀陛下,陈先生之言论,在草民族中确有记载,与先生所言大致相同。”

    朱元璋大感意外,瞧这书生打扮的孔家后人,愈发满意,这才是圣人后裔嘛!

    欣喜之余问道,“长生小子,你说还有其二?”

    “回陛下,确有,北孔的嫡系实则被元人诛杀,并秘密安排了听话之人以假乱真,所以…这曲阜孔家并非孔圣人后裔,至少元朝时期的嫡系不是!”

    大瓜,天大的瓜!

    大殿炸开了锅!

    朱标再也承受不住内心的崩溃,从座椅上瘫软滑下了地面而不自知。

    那孔希文声嘶力竭地嚎叫,“庶子,岂可如此污蔑?我孔家定与你不死不休!”

    说罢,直直倒地,不省人事。

    却没人去扶。

    陈长生并未胡言乱语,不过三分假七分真,毕竟后世有记载,关于元人欲叫孔家投降,欲通过孔家来掌控天下文人为己用。

    孔家家主誓死不从,被秘密杀害,再以假乱真。

    并且普遍认为这种概率极大!

    陈长生又实在看不惯曲阜孔家在明朝罄竹难书的作为,既然得罪了,就一棒子打死算逑!

    朱元璋好半晌才回过神来,越想越觉得有道理,若他是元人,为了统治,他也得这么干!

    朝大太监丢去一个眼神,啪的一记响鞭再度响彻大殿。

    朱元璋环视众人,“此事干系重大,且待此次大朝会之后再作定论!”

    “长生小子,会议继续!”

    陈长生微微点头,

    “适才说了儒学是咱们华夏人做人之根本,是做学问之人必学经典,但需要将儒学中劝人向善,礼仪仁德等,归纳总结,让一个启蒙学者,只需花费三年五载,学得做人之道德规范,树立向善之心,足以!”

    “诸位想想,咬文嚼字将简单的一句祖宗典故,反复琢磨,那适合少部分老学究,专门去酌字酌句专研,并推陈出新,将祖宗文化发扬光大!”

    “没人不犯错,即便祖宗之言,在数千年前的大环境下,是圣人之言,是无比正确的。”

    “可时代在滚滚向前啊,孔圣人用竹简的时候可曾想到有纸张这样的东西?”

    “李世民作为千古一帝,可曾想到火药能当武器?”

    “以前没错的,现在未必就不是错的!”

    “你们一群人苦修孔孟之道,却没人敢言自己之学问已超过孔圣人!”

    “那么我请问诸位,难道咱们这世道还不如数千年前不成?”

    所有人错愕,很想反驳,却又觉得极其有道理!

    “苦读十数载,好容易做了官,志气满满去治理一方,到了却发现,嘿,繁杂的账目你不会,需要账房;”

    “如何提高百姓耕地的亩产,如何预防水患,如何发展当地商业,这些圣人学说都没教啊!”

    “所以,你又需要幕僚,师爷之类的,那么请问你到底能为陛下做什么?”

    “难道就是下拉拢地方豪绅喝花酒,上寻找上官搞关系?”

    “不是陈某在这大放厥词贬低诸位,实在是想再强调一遍,儒学适合修身;但若只是心性好,品德高,别的啥也不会,您终究只能算个文人雅士!”

    “想要做户部尚书,您得擅长算学,擅长经商之道,通晓各地农事产量之类的吧?”

    “想要做礼部尚书,您得有孔夫子周游列国,教化3000门徒之不辞劳苦吧?如今,得有教化天下百姓的具体计划吧?”

    “纸张不过是树皮,草根制作,人工至少如今这世道不值钱,材料也不值钱,那么请问,为什么书还是那么贵,直叫天下九成人一书难求?”

    “想要做工部尚书,您最起码得大力发展工业,带头尊重工匠吧?”

    “工匠被当作牛马对待,谁还有积极性创造好东西,你们到底想不想过上更好的日子?”

    “田就那么多,可匠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啊!”

    “一个水泥就能叫这天下换面貌,叫这天底下道路再也没有泥泞,叫咱大明朝的商人,军队的速度翻倍,更何况那蒸汽车!”

    大殿里脸红的人比比皆是,朱元璋也是羞愧难当,提到这些制度,实质都是他这个皇帝不作为!

    陈长生朝众人深深一礼,

    “抱歉!又扯远了,只是想告诉诸位,百家争鸣,真的很重要!”

    “回到之前那个故事!”

    “话说那些个南方人大肆出卖祖宗典籍,出卖手艺匠人。”

    “而那些西方人从野蛮人形成文明,甚至都不超过500年,他们深刻知道自己的不足,又极度想变的好起来!”

    “在对那些土著野人的战争中,他们攫取了大量的无主金银矿。”

    “可金银不能当饭吃,当丝绸穿!”

    “这些野蛮贵族们,自然是要疯狂提高本土匠人的待遇,很简单,匠人们可以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物质享受!”

    “另一方面,他们觊觎东方历史悠久的古国,因为他们的文化,技术历经数千年传承,举世无双!”

    “所以,他们不远万里,数万里,九死一生,来寻求技术,盗窃文化!”

    “那些被文人们弃如敝履的奇淫技巧,技术高超的匠人,都是他们愿意给出真金白银的交换物!”

    “被野人占据的国度在开历史倒车!”

    “西方人,甚至你们瞧不起的倭寇,在盗取的技术基础上,推陈出新一两百年,早已遥遥领先野人把持的国度!”

    “接下来也是必然,西方人乘坐全铁打造的巨轮,驱动方式就是你们之前看到的蒸汽机!”

    “火炮更是能打出好几里地!”

    “士兵手中的火枪,射的远不说,根本不需要点火神,下雨天也能使用!”

    “那些你们瞧不上眼的倭寇,也是武装到了牙齿!”

    “全世界得益于消化那个国度数千年文化瑰宝,并在基础上创新,都在高速发展!”

    “白皮肤、蓝眼睛,黄头发,矮小的倭寇,这些人像是约好了似的,纷纷开着坚船利炮,轰开了这个如同囚笼般的国度!”

    “此时,这个国家还是木头战船,人力划桨,纤夫拖拽!”

    “屈辱啊!”

    “诸位当熟悉靖康之耻,亦或是安史之乱等等!”

    “我告诉诸位,当出现降维打击,我解释一下什么叫降维打击,就好比永昌侯蓝玉对战8岁稚童。”

    “华夏历史上的那些惨剧,互有输赢,尽管惨烈,不至于毫无还手之力!”

    “可故事里的这个国度,就是那8岁孩童!”

    “试问诸位武将,若陛下让你等去征服一处肥美之地,而那里的人与你们肤色不同,正在用青铜器,穿兽皮,试问你们以及你们手下的骄兵悍将会如何对待他们?”

    不等众人回答,陈长生直言,

    “即便你们知道礼义廉耻,可面对肤色都不同的野人,你们会将他们当人吗?”

    “所以,那个可悲的国度,自被轰开国门起,杀戮无处不在,很多外来士卒甚至以谁杀的多来赌博!”

    “惨绝人寰的悲剧,持续了数十年,总体被杀人数,远远超越如今咱们大明朝的6000万!”

    大殿再度哗然!

    朱元璋及一众藩王有愤怒,有仰天长叹。

    陈长生喝了口水,压抑心中的痛,

    “诸位,今天的故事讲完了!”

    “陈长生在此代天下万民,劝慰诸位在座的人上人!”

    “发财,何必要靠那丧良心的圈地呢?地里产出能值几个钱?”

    “君不见那流民滚滚,多少世家大族,被流民如蝗虫过境,一夜覆灭!”

    “发财何必要卖国呢?即使当权者抓不到你的把柄,不能灭你九族,可只要你做过,就绝对逃脱不了后世人的眼睛,史书必然叫尔等遗臭万年!”

    “再告诫诸位一句,银子属于货币,只要是货币,不流通就无法产生价值。”

    “前有元人撤离,带走了大量白银!”

    “再有尔等私下里走私,源源不断将本国物资运往国外,只换得个白银埋在地窖。”

    “一方面国家在世面流通上缺乏大量现银,一方面属于本国人的物资被不断运出去。”

    “试问,咱们这国家还怎么好的起来?”

    “再问尔等一句,世界之大,金银矿到处都有,诸如那倭国人,若是运着大量白银来换物资,你们是不是乐呵呵地搬空大明朝?”

    “最基础的商业之道,尔等都理不清,还是多回去问问自家有头脑的账房先生吧!”

    “诸位觉得,若是我上奏陛下,为防止拥有大量白银的草原人换购我大明朝赖以生存的物资,而弃用白银,只以黄金、玉器、亦或是食盐之流,作本位金依托,以朝廷信用为基础,发行尔等无法造假的纸币,试问,你们地库里埋的银子,可有意义?”

    一大波人脸色煞白,瑟瑟发抖!

    此子太毒!

    朱元璋目露精光,思索利弊和未来可行的操作方案!

    朱标怀疑人生到了地下18层,这些听着于民于国家息息相关的大道之言,可他作为当朝太子,居然什么都不懂,

    难怪先生一再强调儒学只修身,学百家才是正道。

    现场持续静默,静默的可怕,涉及自身亦或者家族利益,每个人都在反刍陈产生的言论。

    “商人,虽不事生产,一心求利,却是国家发展不可少的一条腿!”

    “诸位商人,谁来告诉我,你一年可以赚多少银子?”

    一群商人代表面面相觑,傻子才告诉你!

    朱元璋及一众藩王此刻也是精神奕奕,烧脑的事情先放一边,吃瓜,大家都喜欢!

    好一会,站起一个素袍青年人!

    陈长生觉得这人很有眼缘,“兄台能站出来,陈某敬佩!且放宽心,过些日子,我府上举办能让人赚的盆满钵满的项目拍卖会,你算可以免费参与拍卖之人!其他想入场竞拍者,不分贵贱,门票100万两!”

    众人哗然!

    特别是一众商人代表捶足顿胸!

    年轻人此刻愕然无比,我是谁,我在哪?好像我这一站就莫名赚了100万?

    一众藩王,包括老朱齐齐张大了嘴巴!

    参与资格就要100万两?

    那得是多能赚钱的项目?

    老朱险些控制不住自己,长生小子,那什么项目的,留给咱,给咱来做,咱穷啊!

    青年在一众羡慕的眼光中,恢复了清明,朝微笑的陈长生拱手,

    “在下嘉庆元宝如,家族有一些其他杂业,不过主营是丝绸,承蒙陛下隆恩,族中丝绸有幸成为贡品之一!”

    陈长生点头,这算是大明朝手工业龙头产业了,

    “元兄,可告知这殿堂众人,撇开一切盘剥,上贡,讹诈,疏通关系,地头蛇等等开销,只单纯言家族生意之成本,卖出,以及相关必要人工、运输开销,可盈利几何?”

    虽然问的拗口,可众人哪里不明白其中意义!

    元宝如了然,既然已经到了这一步,也就不必顾忌什么,

    “好叫先生知晓,若如此计,家族每年至少可获利80万两,甚至100万也不是妄言!”

    陈长生微笑点头,

    “因为商人地位低,怕财多了遭无妄之灾,所以你族人只得不断散财,寻求靠山,寻求庇护,大鬼小鬼都得照顾到位,否则轻则寸步难行,重则破家灭门,可是?”

    “恰如先生所言!”

    “你的生意可是正当生意?”

    “自然是!”

    “那么请问,如今你家族的生意,实际每年余利几何?”

    “20-30万两!”

    陈长生不顾一众惊讶,佯装满脸怒其不争高呼道,

    “元兄,你何其蠢笨!”

    元宝如愕然无措,嘴巴张的都能塞鸡蛋,“啊,这,还请先生教我!”

    “陛下爱民如子,也是这天下最大的靠山,你取百万两之2-3成利,供奉给陛下,这天下谁人敢难为你?省却那些尔虞我诈,虚与委蛇,全身心投入到正当生意中去,还能做的更大!”

    朱家父子一群人齐齐双眼圆睁,真特娘的是个好主意啊!

    不顾元宝如的恍然,陈长生继续道,

    “百姓为陛下纳税,陛下则对百姓关爱有加,谁欺负百姓,陛下就砍谁!”

    “你作为商贾,也是陛下的子民,你若纳税给陛下,陛下自然也有义务护持你的正当生意。”

    “天下百姓本就穷苦,却知道要给陛下纳税,让陛下有钱养军队!”

    “有军队,才不怕遭外族烧杀抢掠!”

    “而你等比百姓更加明辨是非,且更富裕,为何宁可花更多的钱财助纣为孽,也不主动向陛下纳税?”

    陈长生的一番话说的巧妙,实则映射读书人不纳税。

    元宝如深深一礼,“在下受教了!”

    陈长生摆手,

    “元宝如,我觉得你心性不错,便再教你个道理!”

    “宝如洗耳恭听!”

    “所谓商业,最注重的是两点,其一稳定,其二持久!”

    “暴利是不可能长久的,而且还容易玩火自焚!”

    “想要商业持久,形成健康的商业链,那就得先让国家有税收说起!”

    “一旦商人们都交税了,你,我都知道,这远远超过农税,陛下有钱了,自然要发展民生!”

    “所谓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陛下有钱了,对于受灾流民,可出工钱给他们从事铺路修桥,挖河堤等,对于征发民夫,也可花钱雇佣,再如陛下减少,甚至不收农税。”

    “这一切会换来两个好处,老百姓有钱了,国家基础建设更好了。”

    “而这两点,其一,个人百姓虽然钱不多,但人数多啊,百姓们花钱买布匹,难道不是你们这些商人利少,量大,稳稳赚钱的途径?”

    “其二,路好了,漕运畅通了,难道不是更节省了你等的货运成本?”

    “你且仔细想想,如此才是良性的商业循环,在这环节中的任何一方,都是受益者,国家,民族如何不愈发强盛?”

    “竟是如此么?”元宝如喃喃自语,大殿里与他一道喃喃自语的更多!

    户部尚书出列,恭敬下跪,“陛下,陈长生此乃谋国之言,富民强国,指日可待啊!”

    更多却是心里大骂不已,合着要交税的不是你家!

    太子朱标也离座跪拜,“父皇,还请采纳先生谋国之论!”

    太子都带头了,一众勋贵齐齐下拜,“请陛下采纳!”

    朱元璋一直低估了商税,甚至他根本看不起商税,岂料竟是如此丰厚,光这一个丝绸商人每年都可贡献数十万两…

    再有那开海,诸般皆是开源之举!

    特娘的,一帮废物臣子,总是各种节流,从来就没有开源的主意!

    也对,一帮儒生懂个屁!

    长生小子,不愧是带着后世记忆之人,合该我大明万年!

    朱元璋询问,“长生小子,今日朝会可还要继续?”

    “回陛下,小子已说完!”

    “好!今日咱让长生小子来主持,想必诸卿收获颇丰,咱不管尔等是懂了装不懂,还是其他,咱只知道,那个故事,决不能在咱大明朝发生,否则咱与尔等,皆是千古罪人!”

    “若依旧死不悔改,逆大势而为,且看咱的刀利否!”

    “退朝!”

    朱元璋作为皇帝,面对国策,也不可能当即拍板,

    比如那商税,收取多少,怎么收,都要反复考量。

    陈长生只是想尽量扭转文人的钻牛角尖,不至于走上那无下线的卖国之路!

    还是那句话,这个大明朝本就站在了世界之巅,哪怕陈长生不提供任何技术类帮助。

    只需在政策上扭转畸形,则华夏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必然会澎湃发展。

    若是将自家文化技术看护得当,至少列强崛起不可能那般一蹴而就!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