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宫宴

    大殿众人叩首拜别后开始陆续离去。

    出了太和殿,已是烈日当空,午时已过!

    文人们有如丧考批者木讷行走;却也有不少三两成群,积极讨论其他学术的重要性。

    武将们个个眉飞色舞,有的甚至肆意笑出声来。

    原来这帮文臣,自己也都是些一知半解的玩意,就这也好意思嘲笑他们武人粗鄙?

    元宝如被一帮商人簇拥着,小声议论着百万入门费的项目拍卖会!

    元宝如则在思索着商税、靠山、薄利、持久…

    “唉,那陈长生说的再好,还不是要收商税?平白从我等身上割肉啊!”

    也不知哪个商人的嘀咕,元宝如却是忍不了,驻足朝声音来源处望去,一脸愤怒,

    “先生好心教我等商人该如何持家安身!”

    “先生之言句句发人深省,付出与回报是对等的,国家给予我等保护与安稳的经商环境,我等挣钱缴纳部分贴补国家,这才是天经地义!”

    “哪有只知索取,不肯回报的道理!”

    实则大部分商人都有像元宝如家族这般的遭遇。

    辛苦挣钱,却要大半上贡大小鬼!

    若如先生之言,上缴一小部分就能靠上皇帝这世上最大的靠山,谁还乐意搭理那些玩意!

    马上有人附和,“元老弟说的好,与其便宜那些贪得无厌之辈,何不上缴陛下,至少可换来国家强盛,不至于成了外族蛮子的口粮!”

    “元老弟,且寻个酒楼,咱们商议商议这项目拍卖之事!”

    “长生先生绝不会诓骗我等,瞧那水泥,那通透平整的琉璃,特别是那能自走如风的蒸汽车……”

    “哪一样不是能大卖天下的好东西啊!”

    “是啊,是啊,若是拍卖这些,这百万入门费,都是太便宜咯!”

    “就是,没点门槛,那些小商小贩能吃得下这般好东西?”

    南孔的这位青年走在路上,肆意发泄心中郁结,泪水止不住地流,

    “老祖,这世上还有人知道我南孔啊……”

    恰这时,一位小太监追了过来,“可是南边孔圣人后裔的孔礼先生?”

    “啊,正是,这位小公公可有指教?”

    “指教不敢当,您是孔圣人后裔,陛下让咱通知您,暂不要离京,这两日会为你们南孔正名,您得在京城侯着,随时等候召见!”

    孔礼激动地朝太和殿方向大礼一拜,“谢陛下隆恩!”

    话分两头。

    朱元璋与他的一群好大儿正拉着陈长生围着地球仪问东问西,帘布后的马皇后已是悄然离去。

    “这世界居然是个圆球,真是不敢相信啊!”

    朱棣倒是接受的快,“三哥,想想也就明白了,那月亮,太阳不都是圆球嘛!”

    朱元璋抚掌大笑,“老四这般见解倒是独特?长生小子,老四之言可对否?”

    陈长生有些惊叹,永乐大帝果然不只是传闻中的征北大将军,能顶着他老爹的祖制开海,设立内阁,绝不能被他向武的外在带偏咯,

    “燕王之言完全正确,其实不光是离咱们近的月亮,太阳,那些离的更远的星星,其实也是一颗颗巨大无比的球体!”

    “若是将物理学识普及开来,逊色些的千里镜便能看清数里,数十里外的事物!”

    “若是继续发展下去,造出天文望远镜,便是看那些星星,也能看清他们的大致外貌!”

    众人齐齐倒吸一口凉气。

    朱棡兴奋道,“你所谓逊色些的千里镜如今可能制作?”

    能看清数里外的事物,那敌人还藏得住么?这可是行军打仗的一大利器啊!

    父子几人齐齐盯向陈长生。

    “自是可以的,可惜我也只有一张嘴,两只手!”

    陈长生的意思很明确,别都指望我,你们得深刻认识到解放匠人的重要性!

    朱元璋却是会错了意,一脸认真点头,

    “恩,咱得给你更大的地方,更多的匠人!”

    几个意思?

    不是,老朱,你是真傻还是装傻?

    莫不是现在就起了将老子圈禁到死的念头?

    “陛下高看我,也低看了芸芸众生!”

    朱元璋意有所指地望着陈长生,“那些西方人能制造铁甲舰和更厉害的火炮?”

    “是,如今是洪武十五年,如若我记得不错,大概也就是这几年,红毛鬼弗朗机人,荷兰人差不多已经乘坐巨大的木制风帆船来到了咱大明朝的广东!”

    “他们会搜罗咱们的匠人,办铸炮厂,广东地区的炼铁行业也会得到大力发展!”

    “不过对于这些,朝廷却是一无所知!真正的商人卖国,大抵也是从这时候开始,之后愈演愈烈!”

    “然后是福建,倭寇频发,一如故事里说的那般!”

    “大抵也就是那之后,陛下写了祖训,片板不出海!”

    虽是只言片语,但结合故事,即使没有反应过来故事真实性的皇子们,此刻也彻底醒悟了!

    原来,故事就是他们大明朝的未来啊!

    朱家父子们齐齐沉默不语!

    陈长生干脆欣赏起太和殿的雕梁画栋,仿佛事不关己!

    好一会,一个小太监低眉顺眼跑进来,“陛下,皇后娘娘设宴想与王爷们一聚,还请了陈先生!”

    朱元璋回过神来,“恩,额,对,用膳,走,走,这都早过了饭点!”

    “长生小子,走,算你有口福,咱妹子手艺,那是一绝!”

    陈长生闻听马皇后有请,心中大喜,能得见千古贤后,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小子对皇后娘娘仰慕日久,多谢陛下成全!”

    朱元璋在前,龙行虎步。

    太子及一群藩王在后跟随。

    陈长生垫后。

    却不想半道,朱棣凑了上来,“嗯哼…”

    陈长生有些想笑,20来岁的永乐大帝当面呐!

    穿越这种事,还真是奇妙!

    “燕王殿下,有事不妨直言!”

    “非是本王,只是我那妻妹,对医学很有兴趣!”

    说着还对着陈长生挤眼睛,一副你懂的模样!

    陈长生如遭雷击!

    女诸葛徐皇后之妹,中山王常十万之女徐妙锦?

    历史书上压根就没写一句关于徐妙锦有关医学的事!

    什么鬼的对医学很感兴趣!

    再看朱棣一副你懂的模样,不会吧?难道我陈长生要行桃花运?

    可历史上的她一生未嫁啊!

    朱棣见陈长生脸色一阵变幻,有些摸不着头脑,两人隔壁的周王也在翘着耳朵听。

    “可是为难?”

    “啊,哦,怎么会!闻听徐妙锦聪慧不输男儿,心志堪比木兰,她若对医学一道有兴趣,长生必知无不言!”

    “好,本王代妻妹先谢过了!”朱棣面色愉悦。

    周王不干了,马上凑了上来,“还有我,长生先生可愿指点本王?”

    陈长生笑着拱手,“素问周王迷醉医道,长生不过略懂一些偏门,若周王不弃,待过几日,各地医道大家齐聚,我们一起探讨,将咱大明的医学再上一个台阶!”

    周王如今不过是个17-8岁的毛头小伙,装出来的威严瞬间全无,手舞足蹈,

    “好,好,好,咱们一起探讨!”

    从太和殿去往后宫,路程还是比较长的。

    朱元璋不坐步撵,就是为了一路上多说些话,眼见自家儿子们与陈长生打成一片,心中愈发高兴。

    秦王表情清冷,昂首朝前走,头也不偏,却传出了声音,“听说你造出了新炮?”

    陈长生与朱棣,朱橚走在后面,声音从前面飘来,引的本来走在前面的朱棡也落后一步,挤在朱棣身边,望着陈长生,静待下文。

    陈长生要装作朱元璋并不知情,边走边答,

    “恩,新炮,40来斤重,一人可携带;炮弹都是提前制作好的,只需将炮弹塞进炮口,就能自动发射;射程大概4-5里地吧,炮弹落地后才爆炸。”

    朱元璋虽早就知情,却仍然热血上涌!

    饶是沉稳的秦王,还是停住了脚步,豁然转身,与其他几个弟弟一起发声,“当真?”

    “40斤?不是,400,4000斤?”

    陈长生淡然点头。

    一群人齐齐倒吸凉气,尽管他们实在无法想象,40斤的炮是个什么样子!

    可陈长生淡然的样子,根本不像在说大话。

    一群人继续前行,各有心思。

    终究还是老三朱棡憋不住,“爹,等我回封地,您让我带上几门炮呗?”

    人多力量大,朱棣也附和,“爹,您给孩儿10门炮,孩儿将整个草原都打下来!”

    朱元璋头也不回,“哈哈哈哈,别问咱,咱也没有!”

    这话分明是揶揄陈长生造好了炮不尽快上贡。

    一群藩王会意,齐齐把目光转向陈长生,脸色写的都是,你Y看着办!

    陈长生苦笑,还真特娘的是鸿门宴!

    “诸位大王,这根本就不是炮的事儿,牵一发而动全身!”

    “若是不耽搁诸位的行程,咱们来个皇室成员的小朝议,还是很有必要的。”

    朱元璋点头,“那咱边吃边议!”

    宴席就摆在坤宁宫,并未分餐,一张实木大圆桌,已经在不断摆放餐食。

    太监,宫女并成排,首位的是身着宽大凤袍,头戴霞冠的妇人。

    显然是刻意穿着打扮的,希望在相隔天南海北的儿子们眼中留下美好印象。

    古人重离别,不是没道理的。

    一方面医疗条件差,一方面人均寿命短,再者交通很不发达。

    每次的离别,都是一次生与死的徘徊!

    太子带着一众兄弟,齐齐大礼跪拜,

    “儿臣参见母后!”

    陈长生也不敢多看这位千古贤后,毕竟古人对礼节看的很重。

    得罪朱元璋兴许仗着自己有点利用价值不至于被砍;

    但得罪马皇后,必死无疑!

    陈长生落在最后,深深一鞠躬,并未言语,一切尊重都放在心底。

    马皇后笑容慈祥,双手呈虚拖状,“快,都起来,娘好久没见到你们咯!”

    “快上桌,都饿坏了吧!有几道菜是娘亲手做的,趁热!”

    朱元璋大来来入座,“都坐吧,长生小子,你也坐!”

    马皇后之前隔着帘子不得见,这才细细打量起陈长生,啧啧赞叹,

    “倒真是个俊后生,年轻有为!快入座,倒还多亏了你,否则…”

    朱标赶紧打断,“娘,莫说那些不开心的,您现在好着呢!”

    朱棡恨恨道,“那些个庸医,当杀!”

    菜肴倒并没有传说中的那般奢侈,不过装盘与器具倒是很讲究。

    饭桌上,一如后世兄弟们过年回老家,老父亲默默喝酒,老娘不停问家长里短。

    陈长生恰巧与老朱坐了个对面,一如老朱,安安静静品尝美食。

    隔三差五咪上一口小酒,值得一说,这酒还是很不错的。

    手工酿造的手艺摆在那不说,只说这纯粮酿,无添加已是难得,又是贡品级别的,无非是度数略低些罢了。

    前世的陈长生虽是小老总,应酬免不了,却对饮酒并无喜感,大多时候,一挠头,手下人就开始敬客人酒,亲自上阵拼酒极少,所以还真没醉过几回。

    家宴持续了半个小时,众人基本都混了个饱。

    马皇后轻声招呼,位列两旁的宫女们,手脚娴熟,片刻功夫,桌上被清空。

    马上又有人端来茶水,瓜果。

    朱元璋发话了,“妹子,咱今个借你这地,叫长生小子给咱主持个那叫什么来着,哦,对,皇室成员会议。”

    马皇后笑道,“好,好,坤宁宫留给你们,我去御花园消消食!”

    后宫不干政,马皇后果然名不虚传!

    可陈长生就是要马皇后在场,一方面能克制老朱不发狂,一方面皇后的某些意见很重要!

    陈长生也不起身,开玩笑的口吻道,“皇后娘娘,您可是陛下之外最大的皇室成员;再者,有您在还能劝慰一二,否则我怕这会没开完,就被暴怒的陛下砍了脑袋!”

    马皇后气笑,“你这后生!”

    陈长生盯着老朱,一脸认真,“小命要紧,否则不开也罢!”

    朱标这弟兄几个目瞪口呆,敬佩之意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他们这个爹带给他们的恐惧是深入骨髓的!

    勇,勇啊,先生真乃神人也!

    朱元璋败下阵来,“妹子你也坐,长生小子说的不错,该你参与!”

    “其他人都退下吧,无召不得靠近这方圆十丈!”

    “是!”*X

    “长生小子,开始吧!”

    所有人齐齐盯着陈长生,这压力与上午完全不同!

    开国皇帝,千古一后,永乐大帝,史上地位最稳太子朱标,残暴的晋王……

    这都什么神仙阵容!

    陈长生长吁短叹,罢了,死则死矣!

    “历朝历代,王朝难过300年这一定数,诸位以为如何?”

    朱棡第一时间否认,“我大明自当万年!”

    陈长生揶揄,“这里除了我,没外人!”

    “你…哼!”

    “什么龙啊,凤的,什么天人感应,上天之子,不过是那些文人变着法子将一些莫须有挂在皇家身上,看似崇敬,实则是一道枷锁!”

    马皇后手中茶碗差点拿不稳,这后生还真敢说啊!

    好吧,说的是事实,她自己什么出生,她的朱重八又是什么出生,门清!

    朱元璋气势内敛,“说说这枷锁!”

    “上午说了的啊,将皇帝高高捧在云端,顺他们利益的,就是明君,圣皇;动他们利益的,就是暴君当道,出了各种天灾,赶紧往暴君身上扯啊!谁叫皇帝自己也认为自己是天子呢?”

    朱棣一口茶水喷了大半,手忙脚乱。

    这么劲爆的么?

    朱元璋带着笑意,“咱可跟他们不一样,咱不和士大夫共治,咱是与百姓共天下,他们哄骗不到咱!”

    “老朱,你也太假了吧!”

    哐当,朱棡的杯子直接掉地上了!

    马皇后赶紧拉住朱元璋的臂膀,生怕他暴起。

    难怪,难怪这后生说怕被砍头!

    魏征也没你勇啊!

    朱元璋威压显露出来,不过转瞬即逝!

    “妹子,咱不气,咱就听他说!”

    “您说您与百姓共治,那这方面的国策是什么,杀贪官,然后呢?”

    朱橚开口道,“先生,这我就要多句嘴了,贪官该杀,父皇心系百姓……”

    陈长生摆手打断,

    “我也心系百姓,然后呢?是为百姓想方设法提供高产良种,还是取消劳役,亦或是提前预防洪涝灾害的发生?再次些,他们中多少人有地种?”

    “百姓可不仅仅是种地的,那些贱籍工匠,贱籍商贾难道不是百姓?”

    “匠人技艺再高,不过是牛马;商贾们看似能挣钱,却要将大量钱财用来求靠山!”

    众人默然,思来想去,洪武朝以来除了减税,赈灾,无了!

    朱元璋神色黯淡,长叹道,“唉,如此说来,咱这个皇帝确实不称职!”

    “父皇!”*4

    “父皇,是孩儿无能!”太子朱标一脸悲戚。

    陈长生安慰,“陛下莫要悲观,洪武朝才堪堪过半,还有大把时间!”

    这话中的意思,或许有几个不懂的,但朱元璋,朱标、马皇后懂啊!

    朱元璋双目放光,“果真?”

    朱标也期许地盯着陈长生,并无半点虚情假意。

    “果真!”

    要知道如今的朱元璋在这个时代已经是高龄了!

    洪武15年才堪堪过半,也就是说他朱元璋还能活15年!

    这岂不是说他朱元璋能跨过70岁的门槛?

    这远远超出了朱元璋的心理预期!

    “好,好,好,长生小子,的确不晚,咱还来得及,你接着说!”

    老二,老三面面相觑,倒是朱棣若有所思!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