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西村往西 > 第三十章 葬礼(7)

第三十章 葬礼(7)

    李汉和李二为父亲请来了两对闹丧的唢呐,还有一支芦笙队伍。

    这芦笙队伍一共有十人,都是年过六旬的老人,他们身着黑色粗麻布连体衣服,腰间用同色的白布条围了两圈后打个小结,都均已头发花白,人手一把芦笙器,左脚踏出右脚踏回,左脚引右脚一步跟着一步,一圈接着一圈缓慢的移动着。

    最里面的一圈闹丧队伍手拉手跟着芦笙队身后伴随着芦笙发出悠扬的曲目;最外面的一圈是由村里妇女穿着美丽绚目的银饰衣服组成的,他们不牵手。

    一百平不到的堂屋被跳舞和看热闹的人挤得满满当当。

    黄九妹跟着堂嫂一起跪在李爷爷的身旁哭丧,哭丧是苗歌的一种,共计有五百多行,得哭二十来分钟,当哭(唱)完后,会有人专门把她们搀扶起来离开。

    哭丧自然的被围在最里面,十个老芦笙手和男人围成第一圈,村里的女人围成了最外圈,他们伴随着芦笙发出的笛响,舞动着身体踏着脚步向死者做出告别的姿态。

    “时间不早了,到时间上山了。”鬼师提醒李汉。

    让他去跟闹丧芦笙说下,跳最后一个曲目就收。

    李汉、李二和几个堂兄弟把屋外的棺材盖打开,用三张钱纸叠为一张跟棺材内壁呈四十五度的夹角铺开,一共铺了五层,最后把三沓钱纸垒成枕头。

    送丧时间已经到,这个时间是巫觋的时间。

    闹丧队伍散去,李汉、李二、李石、李田、李小远以及几个堂兄弟一起把父亲抬出堂屋放进准备妥当的棺材里,李汉帮父亲整理了一下衣服,然后把棺材盖盖上。

    紧接着,第一步大家把两根粗约三十五厘米长约八米的杉树紧靠着棺材两则。

    第二步用四根粗约十厘米长约一米五的杉树分别横着于两端,接着用准备好的长约十米左右的竹片把两端的四根杉树棍跟两个主棍捆绑起来打死结。

    第三步用四根同样大小的小杉树棍穿过捆在两头四根杉树棍用编织袋拧成的死套。

    第四步用粗约五厘米的麻绳穿过棺材低部,绕住两侧粗大的杉树两圈,把麻绳交叉捆绑住棺材,八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一起用力抬起棺材离地五十公分轻微摇晃的试了试,确定是否协调,保证棺材被固定住,不让其侧翻。

    第五步用长约二十米的两条长麻绳捆绑拴紧两侧的粗杉树,供人们在前面牵引着前行,尤其是在上坡或者下坡的时候进行拉拽。

    巫觋在一旁看着,监督着每一个环节和步骤,如果出现错误,他会及时的阻止,重新来一遍。

    要准备出丧了,巫师准备做‘交路’仪式,表示指引亡灵到应去的地方。

    交路时用鸡引路,男的用公鸡,女的用母鸡。

    鬼师左手拿着被冻僵的公鸡,左手拿着砍柴的镰刀,在烈日下对着鸡的头砍斫去,瞬时鸡的头被削掉一半,接着把鸡的手和脚都砍斫掉,口中不断念念有词,尔后随手朝身后一扔,一群上了点年纪的男女一拥而上哄抢着这只残废的死公鸡。

    两队唢呐队伍也已经出来了,此刻他们已经把小而短唢呐的换成长唢呐。

    鬼师说:上山!

    四个唢呐手吹起长长的长筒唢呐,发出狮鸣般的吼声,这吼声由小到大,唢呐手两边腮帮子被吸入的气蓄得鼓鼓的,犹如一条愤怒的小河豚。

    伴随着低沉穿透性极强的长筒唢呐,李自才在众人簇拥之下,连同棺材一起被抬起,离开了自己生活了将近九十年的地方。

    黄九妹是大媳妇,她背上挂着背篼装着一把雨伞,一双草鞋;李二背着灵床前香斗里的谷子,谷子被装在一只小竹箩筐里。

    他们两个跟在李汉后面,李汉是大儿子也是‘买水’的‘掌水’者,他走在最前面引路,他背着装水的小木槽和三个竹筒,紧跟着他们三人的是巫觋,他右手握着一把砍柴的镰刀,左手拿着一把芭茅草,统领着千万神兵鬼卒,威风凛凛的跟在‘掌水’者李汉后面。

    紧随其后的便是大部队了,几十上百人跟随着,其中牵绳者就有几十人,抬棺材的和扶棺的也有十几号人,剩下的在最后面跟随着一路前行。

    在送丧前李汉就已经吩咐隔壁王勇三兄弟等灵柩抬出村后,把父亲殓床的脚架、临终垫睡的稻草、破烂衣物等一起抬到村边烧掉,并再三叮嘱父亲这几件衣服经常穿,必须要拿在火苗上掠过,再焚烧掉。同时把洗尸体的盆盛半盆清水放在火边,等下山归来的送葬队伍洗洗手。

    王家仨兄弟肩挑背扛的把一堆亡者衣物和其他跟他有关的物器一起运送到村东头堆起来,一把火全部烧了个精光。

    送丧队伍一路风尘仆仆的把灵柩抬到了目的地,接下来要到入殓了,众人一齐把棺材慢慢放入墓坑内,并把送给亡人的背篼及其他物品全部铺在棺内。

    接着进行入殓,大儿子李汉,二儿子李二下到坑里整理父亲的衣服和裤子,扶正头和手,大媳妇黄九妹撑着伞,在上面盖住亡者的头,不让其见天。

    一切收拾妥当后,揭开盖脸布,看父亲最后一眼,把布盖上,鬼师便挥舞着把茅草,在棺内和棺外来回的虚赶着。

    巫觋让两兄弟上去,他要进行‘葬仪’了。

    巫觋见两兄弟上去后便开始喊话(巫词),把活人的灵魂给喊出来,兄弟二人再下来盖棺。

    随后,把儿媳和儿子背来的谷米、水槽、竹筒、草鞋一起放在棺外侧同葬。

    鬼师在李汉和李二盖棺后,让他们上去,自己一只脚踩在棺材一侧,一只脚落在墓穴外,他手持砍柴镰刀轻劈棺材盖,念着巫词,为亡人指点方向:“那边是东,是西,是南,是北。太阳朝哪边,你就往哪边走。家里的人们会念你,每年的清明来看你,你不要回来找他们。”

    话音刚落,巫觋把另外一只踩棺材的脚收回墓穴边,一路送丧的人们随手从地上抓起泥巴和石头掷进墓坑,做最后的告别,并陆陆续续的回家,只留下李汉、李二、李小远及几个堂兄弟盖棺掩土。

    他们把从墓穴挖出来的土填入墓坑里一直到填平墓坑把棺材盖住即可,接着焚香化纸,敬酒,鸣炮,取三只香一路回家,翌日再由家族人帮忙垒成坟墓。

    天渐渐的暗淡下来,送葬的队伍已经消失在大山丛林里归家去了,当他们都回到村边时,会看到一堆因焚烧未完全熄灭的死者遗物,有人会拾起身边的一根木材撩起火堆里未灭的遗物,让其继续燃烧,同时他们也会发现有一个盛有水的洗尸盆,他们会蹲下伸出手蘸湿自己的手指,以表示洗手,再回丧家吃饭。盛水的盆,由最后的人打破。

    夜晚已至,夜空繁星点点,来家吃丧饭的人基本都回家去了,只留下了几十个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当然还有鬼师。

    他们围坐在堂屋,准备为亡者进行‘送魂’。

    李二在鬼师的吩咐下准备了一个铝盆和一根长约一米的小木棒,还有几斤米酒,当然还有一只鸡和一只鸭,以及其他的食物。

    开始唱歌前,按丧家的血缘由近到远的顺序,同时也包括在场的亲戚朋友,他们都被逐个点名,请唱《焚巾曲》。

    但被点名唤到者均客气的推迟说不会唱(他们的确也不会唱),但愿出钱来请人唱。

    于是在场的每个人都掏钱来放在桌子上的木升子里。

    然后李石开口说话:“接下来,请鬼师为李老师唱《焚巾曲》。请各位在场的亲朋好友安静。”

    李奶奶把一块白色的洗尸布递给鬼师。鬼师让李汉找一点菜油涂上,点火……火,把在场的人的脸部照得明亮通红。

    《焚巾曲》内容庞杂,吟唱需要一个多小时。

    它主要叙述了亡者生前的成长历程和死后亡者告别故土,顺着巫觋所指之路一步一步回到“笙鼓地”。

    老人得条命短,老人睡着深去,老人睡不知起,主客来一伙。

    主客齐一下来,主客来悼念老人,主客来悼念老人。

    主客掏金钱,买歌了我唱,教老人走脚去,上月亮妈妈天白去。

    去招银金财,去招银金来......

    辞别亲友,告别子女,辞别房屋与房门,告别农具与家禽。

    留下游方场,留下田和地,留下灶台与池塘,留下他们养子孙......

    ——九层坡、巴河......笙鼓地......

    我送你到天堂,送到我转回,回到我家里,我活百岁多……

    ……

    鬼师唱到这里仪式即将结束了,通过唱歌的方式把亡者送到了‘笙鼓地’。

    同时鬼师的灵魂经过了最后的“过渡”也回到了现实的肉身里,此刻一切回归正常,归于“聚合”,整个仪式通过歌唱的方式完成了亡魂跟现实的“分离”,以及“鬼”和“祖先”的转化。

    从此,尘世间少了一个人,而笙鼓地则多了一个魂。

    去了肉体化的亡魂,他在遥远的东方‘笙鼓地’诞生,成为了李家的神。

    鬼师唱罢,把大家筹的钱都分给了在座的亲朋好友们,人们此刻也从仪式中走了出来,在场的人们有些是听不懂的,有些则听懂一部分,有些全听懂的跟着鬼师的歌一路长途跋涉,心情也跟着跌宕起伏,时悲时喜。

    就这样了,死亡就这样通过葬礼的方式礼仪化,人们的悲伤被程式化的礼仪给化解了。

    也许有一天人们可能会丢掉这些,连同鬼师和他那千军神兵鬼卒们一起被时代所抛弃。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