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左道儒生 > 第七章:洗尘赋

第七章:洗尘赋

    虽是叱咤杀场的将军,却是羽扇纶巾的书生。

    年约过半百的董阳杰老先生,在院护的陪同下,众人谈笑风生走向子鸣序的广场而来。

    广场上,八百多名学子正装齐聚,例于两旁,皆屏气凝神注视着款款走来的儒家大贤。

    院护并非是院士,不掌权,不问事。

    然她却是子鸣序真正的拥有者,形同院长,也是大秦朝庙亲定的子鸣序院护。

    平日里院护很少出现在学子们面前,也仅有如眼下这般,她才会现身于众。

    只是,让人意想不到,子鸣序的院护竟会是一名年龄看似不过年芳二十美貌的女子。

    一身白衣的女院护,与董阳杰有说有笑走来。

    径直走到广场两株大松树底下,那里早已摆好了筵席。

    “诸位都是我大秦未来的骄阳,却顶着烈日迎接老夫,是老夫无上的荣耀。”

    “诸位学子请坐。”董阳杰来到席位,却没有落坐,而是对着八百多名学子说道。

    “董老能驾临子鸣序,乃是我等荣幸,董老请上坐。”

    众学子自然不敢先于董阳杰落坐,齐声说道。

    董阳杰闻言,颌首一笑,随之率先落坐。

    一旁的院护见此,也是微微一笑,开口说道。

    “诸位学子,请坐。”说完她也坐下。

    大人物之间的谈话,声音很有限,如何云生这等本就靠后,又坐在人群最后头的人,根本就听不到他们在谈些什么。

    所谓的学子给董阳杰接风洗尘,也无非是看着那些大人物谈笑风生。

    他们却是不苟言笑的陪同,连大气都不敢喘上一下。

    期间,何云生只是隐约听到,似乎大秦国近来又不太平了。

    东晋蠢蠢欲动,两夷不安本份。

    好似还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件,这也是董阳杰回朝的原因所在。

    至于何云生想像中,董阳杰为众多学子讲学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酒过三巡,话过五味。

    子鸣序里的导师开始为董阳杰吹嘘起序里的学子。

    然,董阳杰却一直面带微笑,表现的和煦,其实只是一个听客。

    到不是说董阳杰瞧不起子鸣序的学子,而是众多学子与董阳杰而言,是完全两个层次的存在。

    好比大领导到某个小学视察,除了问问学习,其他自然也没什么可谈。

    总不可能去与一群孩子讲政治,谈军事。

    “哦,丹宣费心了。”听到子鸣序导师讲起学子为其写了八百多篇洗尘赋,董阳杰表现出了好奇,对着院护说道。

    子鸣序的女院护姓蒋,名丹宣。

    “董老见笑了,这都是郭霖他们为了考验学子们,而出的考题。”

    “子鸣序底蕴深厚,又有赖诸位名师教导,自是人才济济,老夫也想领略子鸣序学子的风彩。”

    女院护蒋丹宣闻言,也是微微一笑。

    她不领事,序里的事情概由那些导师在处置,是否有出众的学子,她也是不知晓的。

    目光看向了诸位序里的导师。

    听到董阳杰想要听听学子们为他而写的洗尘赋,子鸣序诸位导师相视一眼,皆是会心一笑。

    他们早就准备好了东风,只待这一刻的到来。

    一名年迈的导师率先起身,拿出一张写满黑字的白纸。

    从人群里喊出一名学子,将白纸递向了那名走出队例的学子。

    “刘田胜,你来为董老朗读你的作品吧。”

    “是,老师。”

    一名年约十四五岁的少年,接过了白纸,向着他的老师一拜。又朝着董阳杰与蒋丹宣的方向作揖行礼。随之方才缓缓地开口念起诗赋。

    “北民生众三万万,三军威武齐左护。秦王锁甲名将在,荣得金屋万世安。坎离白露洗铅华,车帷左护归咸阳……。”

    学子刘田胜一首七绝诗赋,侃侃念来。

    席上的董阳杰,蒋丹宣等,底下的八百多名学子,皆屏气凝神,细细聆听。

    刘田胜年纪虽小,才华却是出众,乃子鸣序三名入儒学子之一。

    一首七绝诗赋,从董阳杰的功勋,军威,再到功德与美名。而后又是时间,地点,来到子鸣序,以及他的欢喜之心,尽数体现了出来。

    一名年仅十几岁的少年,即兴之下写出了这么一首长诗,堪称是惊艳。

    董阳杰也是频频点头,不愧是子鸣序里的学子。小小年龄怪不得就能入儒道。

    诗赋再好,终有结束的时候。很快刘田胜便将诗赋朗诵完毕。

    怀着较为激奋的心情,朝着董阳杰等师长,深深一拜,回到了队例当中。

    “不错,不错,好一句剑动风靡无敌手,匪屑部曲岂长存。有气魄,后生可谓。”董阳杰赞道。

    “确实难得,秦王锁甲名将在,荣得金屋万世安。董老当得是我大秦中流砥柱。”女院护蒋丹宣也赞赏道。

    “董老,院护,过讲了。”年迈的导师嘴上说的谦虚,脸上却不无得意。

    名师才能出高徒,学生被称赞,老师自然也跟着脸上沾光。

    “董老方听得美玉,可愿再听丝竹。”又有一名中年导师笑着说道。

    而后他根本不等董阳杰答话,便兀自起身,拿出了一张同样写满黑字的白纸,从众多学子里喊出了一名少年。

    这少年名叫李源,也是一名入儒的学子,他所写的却是词赋。

    李源侃侃朗读,所有人也是静心聆听。但有一个人却是例外,他便是吴松。

    吴松赶走了陈少易,以至于让他的学生实力显的弱了一筹。

    吴松又是一个好面子之人,先出一个美玉,再来一个丝竹,这让他的脸色有些崩不住了。

    以至于李源词赋朗诵完,董阳杰与蒋丹宣又是一阵不吝啬的赞许,吴松却是全然没了焦点,根本没有听到众人的话语。

    直到胳膊被人撞了一下,吴松这才缓过神来。

    却见所有人目光都放在他的身上,他方才醒悟,明白该他出马了。

    八百多篇诗赋不可能一一朗读,此次也仅安排了三篇,分别给那三位入儒的学子。

    少了陈少易,剩余的一篇还得由吴松来顶上。

    事先吴松便从众多学生中,挑出了几篇较为出众的诗词赋。

    不过若与刘田胜,李源二人相比,却是显的不堪入耳。

    咬了咬牙,吴松将事先准备好的一篇诗词赋取了出来,交给了一名学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