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左道儒生 > 第十章:师徒交锋

第十章:师徒交锋

    “入儒?哼,你倒真敢想,孰不知入儒并非道佛术武,有传承功法。儒道全凭各人感悟,老夫纵想帮你,也无从帮起。”吴松闻言,冷笑道。

    吴松说的并没有错,儒道确实和其他的修行路数相差甚远,并无功法传承之说,全凭自家感悟。

    正因此,入儒后的儒者,多又会兼修道佛术武。

    因为儒者修行,无功法可言,无前例可抄。

    正所谓万理皆可入儒,然如何入儒,谁也无法传授,因为每一个儒者,入儒的感悟皆有不相同。

    对此,何云生自也知晓,不过他听到吴松毫不加掩饰的嘲讽,他神色却依旧没有任何变化。

    “儒家虽无功法,然入儒却并非没有参照。否则学子读书何用,天南各地学府,序,左学,右学,大学,又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老师,学生可有说错?”

    吴松闻言,异样的目光看向了何云生,见其一脸从容不迫的笑容,他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何云生说的不假,若仅凭感悟便可入儒,那么要学府何用。

    只不过,何云生又是如何知晓此事的,莫非他真聪明如斯?

    “我若说没有?你当如何?”吴松看到何云生脸上那笑容,心里便难掩烦燥,阴沉着脸说道。

    “还请老师教我。”何云生并未回答,却又不容质疑的朝着吴松深深一拜。

    其意却已然明了,若吴松不允,必将鱼死网破,因为他没有得选。

    “好,好,好的很。”吴松见此,哪能不明白何云生的决心,咬牙切齿连道三个好。

    “入儒确实只能靠自己领悟,但,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的入儒心得,便是最好的参照。”

    “不过,何云生,有一句话,老夫却须得事先和你说清楚了。万事有利必有弊,他人入儒的心得虽能让你少走许多弯路。但毕竟他人感悟与自身无益,反而会徒增你入儒的难度。”

    “你可想好了?”

    何云生听到吴松这翻告戒的话,他心里明白,这并不是吴松想耍赖,也并非是想吓唬他,或抱有其他心思。

    吴松所说的道理,看似矛盾,但何云生却明白其意。

    这就好比,两个人朝同一个方向,却是要去往不同的目的地。

    其中一人先行,而后与另一个人说明路径。

    倘若听者故步自封,那么永远也别想去到他所想要去的地方。

    同样的道理,他人入儒的心得很容易便会误导新人。

    脑子里有了别人入儒的心得,自个入儒时,极容易钻进牛角尖,而浑然未觉。

    这也是为何,学子须按部就班读书,而非直接教心得的原因。

    并非是师长们敝帚自珍。

    学府授学须是一步步将学子引向入儒的道路,而非明了的告诉学子们,该怎么去入儒。

    “老师告戒,学生谨记,还请老师成全。”

    道理何云生懂,可他却没有时间去慢慢学。

    不说序府对他的态度,光是他母亲的病,光是他的处境,时间的天秤并没有倾向他。

    “哼。”吴松见何云生铁了心,他也没有犹豫,手往袖领一摸,取出了一卷竹卷,丢给了何云生。

    “多谢老师,学生告辞。”拿到想要的东西,何云生对着吴松再次大礼参拜,而后径直离去。

    阴沉着目光,目送何云生离去。直到再也看不到何云生的背影,吴松猛然抬手,将面前的桌案翻倒在地。

    “何云啊何云,我看你何家才是真正的傻子,你全家都是傻子。”吴松破口大骂,而他所骂的何云,正是何云生之父。

    一个十一二岁的幼童,步步为营,环环相扣,将他一个儒者都给算计的明了。

    每一步都像是事先便经过精心设计,毫无破绽,甚至是将他这个老师的性格都给拿逞的死死。

    这样的一个孩子,若他是傻子,普天之下,哪还有天才。

    吴松之所以认为,何云生精心算计了他,主要却是因为,若何云生没能吃准他的性格,那么明年的今时今日便是何云生的祭日。

    吴松肯乖乖接受何云生的威胁,绝不是他怕何云生会指证他盗用学生的文章,去张冠李戴。而是因为吴松的羞耻之心在作祟。

    身为人师,却干出这种冒名顶替的事情,心中有愧,所以他甘愿接受何云生的威胁。

    何云生若事先没能把握好吴松心里那么愧意,便冒然前来威胁他,无疑是在找死。

    这也是何云生会对他连续大礼参拜的原因。

    既是在威胁,也是在恳求。这才是吴松没有当场发飙的原因。也是吴松认为,何云生步步将他拿逞吃死。

    事实上,何云生事先并没有想过,吴松会当众拿他的文章来张冠李戴,因为,吴松不像是会干出这种事情的人。

    但,没了陈少易,何云生却有把握,他的文章能够让吴松重视起来,起到力挽狂澜的效果。

    吴松虽然给了何云生所想要的东西,同时,他对于何云生的才华也是十分的认可。

    但是,吴松对于何云生的态度并没有发生任何的改观。

    这倒是何云生事先就料想到了。

    老师喜欢聪明的孩子没错,但,一个被讨厌了两年的学生,想要让老师重新喜欢上他,那么凭的绝对不是聪明就行的。

    这就是人性,喜恶但凡定了,很难再改观。也是为何,何云生在发现吴松盗用他的文章时,他并没有立即跳出来据理力争的原因。

    因为啊,人性本就伪善。所谓的为了人民,为了国家,若无利于己,那都仅是嘴上说说。

    何云生再聪明,再有才华,又与吴松有何关系,与董阳杰有何关系。

    小强,终究只是蟑螂。

    想要从爬虫变成飞龙,还须得自己去争取。

    不过,吴松虽依旧不喜欢何云生,却也没了再将他逐出子鸣序的想法。

    因为何云生相比于张彬之流,显然更有机会入儒道。

    若是他将何云生逐出子鸣序,而他日何云生却自个入了儒道。

    那么吴松骂何云生之父的话,也就该作落在他自己的身上了。

    同时,何云生的才华得到了吴松的认可,这样一个学子,即便他再不喜欢,也不会将其驱赶。

    这就是儒者的死板,也可说不知变通,否则儒家又如何能让秦庙重视长达上万年之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