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新征途爱在雪花飘落时 > 第六章 中海滩度假村

第六章 中海滩度假村

    不论航行多远,家是永远的港湾;无论多么无颜的事,最后也终究是要面对。回家,对张家栋来说,就是个逃避不开的事情。终究还是要回家面对父母的数落,和承受一时冲动带着来的后果。

    张家栋到家时,父亲正在家门口贴春联,张父扭头看看他,没有理他。他走到院子,棚里的老黄牛已经不在,就连喂牛的槽子也不在了,原来的牛棚平整后放一些杂物,他知道老黄牛已被卖了,想想有点心酸。

    母亲正在灶火屋里烧火蒸过年的馒头、包子。走进屋妹妹正在打扫房间,妹妹见到他先是诧异了一下后,然后给他做了个鬼脸说:“你走后妈气得病了,爸给妈说也没有地方去找你,既然你这么选择,就随你了。你走后,你班主任和几个同学也来过家里。”

    张家栋听小妹说完,心里很是不舒服,就去了爷爷奶奶家。爷爷和奶奶正在包饺子,他是奶奶拉扯带大的,在爷爷奶奶家住到八岁上小学,才去父母家里住。奶奶见到他,笑的脸上褶子皱起来像一朵花,笑完,奶奶用沾了面的手指,戳在张家栋额头上说:“你这个孩子呀!”

    张家栋知道,奶奶这么说,是原谅了他的不告而别。

    家才是最后的港湾,只有亲情才能包容一切;也唯有时间在改变着一切,半年时间已过,事已至此,父母也没有数落张家栋什么,也没有问他在外面的情况,张家栋知道父母心里还有气。吃完饭,他把打工赚到的一千四百元全给了母亲,自己还留有三百多,那是学厨师时,在火锅店兼职赚的六百多工资剩下的钱。母亲拿出二百元给他,让他留点花,张家栋说:“我手里还有钱。”

    张父旁边说:“学一门技术看来也不错,这么快都能赚钱了,这手艺起码饿不着了。”

    张家栋看父亲原谅了自己,就说:“这行业在配菜上历练个一年半载,有机会时就能上灶炒菜,那时就会赚的更多。”

    父亲不屑的说:“赚再多钱,也不如上个好大学,将来进政府单位工作稳定。”

    他听父亲这么说,只好不再说什么,怕说多了惹父亲不高兴。

    初一早起,BP机收到赵艳发来的留言信息:我已到特区,暂住宾馆,过几天再找工作。勿念。

    过年,从年初一早起给村里长辈拜年开始,一直到到初四才算给所有亲戚长辈拜完年。初五,在张家栋那个地方有个俗称叫‘破五’,所谓破五,就是初五这天放完鞭炮后,就可以干活了,也就不再受年的禁忌束缚。在家这几天,张家栋没找他的同学朋友聚,一个也没有。他觉得现在的自己很落魄,混得不好,没面子。他一直在思索着年后去哪里工作,父母的意见是不要离家太远,就在市里找个饭店上班就好。

    初五早上起床,又收到赵艳的留言信息:“我已在电子城找到售货员工作,很好勿念。”

    张家栋想想,赵艳一个小女子都这么努力,自己怎能懈怠,放完鞭炮,就骑着大二八自行车,去十几公里外的邢州市区。转悠几圈后,找到一个国企下属饭店配菜的工作。

    张家栋在这里干到三个多月时,由于企业改制,饭店也要承包给个人。原来的两个厨师离职另谋出路了,新的承包人因一时没有招到厨师,就让他临时上灶炒了一段时间菜。坚持一段时间后,也没说给他涨工资。张家栋下班时间,骑车四处转悠想换个工作,邢州是个内陆欠发达城市,工资都低的可怜。他百无聊赖时,给宿舍好友于涛打电话,相互说了一下近况。于涛听张家栋说了他的工资后,电话里嚷着说:“海港这边工资比你们那高多了,让我爸帮你找个工作吧!”

    张家栋给于涛留了自己的BP机号码。

    这段时间张家栋偶尔会想起赵艳,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他没有赵艳的联系方式,她好久没给他发讯息了。

    几天后,于涛呼张家栋回电。于涛父亲帮他在海港市避暑河找到了工作,让他尽快过去。这时候饭店也请来两个新厨师,张家栋给饭店负责人说了辞职意向,负责人也没有挽留。办理好辞职,他没有回家,直接去车站买了当夜去海港的火车票。走之前,告诉了在这里工作三个多月认识的唯一朋友李彤。色织厂到火车站有两公里左右的路程,李彤说:“我送你吧。”

    四月的入夜时分,空气中弥漫着暖暖的春意,李彤用自行车拖着张家栋,经过繁华的夜市大街,街边除了各种小吃摊外,还有一些路边的卡拉OK机,卡拉机旁边围着一些人在唱歌,一首歌5毛钱,一元可以唱三首歌。李彤说:“你车还早,我们唱会歌吧。”

    李彤点了首田震的‘执着’,她唱到我想超越这平凡的生活,注定现在暂时漂泊,无法停止我内心的狂热,对未来的执着.......听到这里张家栋内心悸动,心想,这不就是自己现在的心境吗?想超越这平凡的生活,就要出去漂泊。

    李彤让张家栋也唱首歌,他是第一次唱卡拉OK,唱了郑智化的水手,简直不是唱,是吼,是扯着嗓子喊“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一曲终了,脑中还在回荡着《执着》旋律的张家栋,踏上了北上的列车。

    于涛把张家栋接到避暑河自己家,他家房子很大,很漂亮,家里没有其他人。于涛一米七八的身高,人帅气风流,他花钱很大方。有一个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好使的嘴,那嘴哄女孩子更是一流。厨师学校还有美容美发班,于涛在学校食堂吃饭时,经常挑逗的美容美发班几个女孩子笑到喷饭。

    于涛在饭店打包了丰盛的饭菜,和张家栋在家吃,俩人边吃边喝啤酒,张家栋问:“家人呢?”

    “我爸妈很早就离婚了,我爸做生意也顾不上我。”

    于涛在职教中心上学时,和不上学的社会青年在一起混,把一个和他争女朋友的同学打成了轻伤。对方是当官的孩子,用钱没摆平,就判了个拘役管制一年,没往监狱送,直接在看守所里服的刑。

    他之所以去学厨师,是因为他那时候刚从看守所出来,他爸怕他再惹事,就把他送到厨师学校,想着会这门手艺总归饿不着自己。于涛在厨师学校时,他有一半时间都泡在网吧里,也没怎么学。他之所以和于涛关系好,一是俩人在一个宿舍,年龄相仿;再是有段时间没钱吃饭,跟着于涛混吃喝一段时间,直到去火锅城打工。

    于涛说,他从厨师学校回来这半年多,没有干过一天厨师相关的工作,偶尔帮他爸送送货,大多数时间和他以前的几个哥们儿在一起玩。

    下午,于涛爸开着他的货车回来了,于涛爸有个餐饮产品商贸店,主要给避暑河的度假村、疗养院、宾馆厨房供各种调料、冻品、海鲜等。他和中海滩宾馆的厨师长胡一刀关系好,就把张家栋推荐到中海滩工作。于涛和张家栋一起坐他爸货车去了中海滩宾馆,于涛父亲把张家栋交给胡一刀后,父子俩就开车走了。

    胡师傅带着张家栋来到后厨大院,喊来一小伙,让他带着张家栋去办手续。中海滩疗养院离大海很近,中间只间隔着环海公路,疗养院园区很大,像一个村子似得。小伙带着张家栋先找人事部做了登记,填写了个人信息,还拍了照片,又拿着体检表去宾馆的医务室,做了抽血检测后,又到后勤部门领了被褥、餐具,牙刷,毛巾等用品。

    张家栋心想这是什么地方啊?这么好。小伙最后把他安排在工作人员宿舍,宽阔的屋里有四张上下床,还有一排物品柜和两张桌子,像军队的营房,又像学校的宿舍,但比学校的宿舍宽阔的多。办完这些事,小伙领着张家栋去见胡师傅。中海滩行政总厨胡一刀中等身材,寸头,稍胖,说话声音低沉,五十岁左右的样子,看起来很是威严。

    胡师傅简单问了张家栋情况后说:“这里是政务院的疗养院,在这里不该去的地方不要去,不该说的话不要说,你分到凉菜组,月工资450元,一个月可以有两天轮休,工资虽不高,但在这里吃的、穿的、用的、什么东西都不用花钱,都是发的,两天后体检和政审如果没有问题,就进入后厨正式工作。”

    张家栋心想,在这里工作怎么还政审呢?后来才知道,这里的所谓政审就是人事负责部门,会给在这里工作人员户籍地公安局,发个有无犯罪记录查询函。两天后,张家栋到人事部门领了工作证,工作证上有照片,要求只要在宾馆院里,证件随时戴在左胸口。后厨房是个大通间,说是厨房,倒不如说是车间。灶具都是不锈钢的,挨墙一整排十几个灶口,每个灶口后面配有一个两米见方的工作台,每个工作台上有两个切菜墩。

    凉菜组在一个单独透明玻璃的房间,透明玻璃的房间有五个工作台,墙边一排不锈钢的立式冰柜,每个工作台上也有两个菜墩。白案是独立带有玻璃的透明房间,刷碗消毒间是单独的透明玻璃间,调料、原材料也有个单独的透明玻璃的房间。后厨所有工作人员到位就有五十多人,不论哪个房间,房顶处都有监控。中海滩宾馆分对外营业区的住宿宾馆,和不对外营业区的内部宾馆,还有几排隐秘的一般人不能靠近的独栋的别墅区。

    餐饮区是一个整栋的楼,却设计精巧的相对又是独立的,让对外营业的客人看不到对内部的客人,内部的同样看不到外部的客人,这样既方便了厨房上菜的速度,又使彼此觉得自己是独立的。只有院里面的人知道,餐饮楼两个就餐区,其实是被一堵墙巧妙的隔离开了。

    这里客人并不多,后来知道,这个地方每年是从五月一日进入旺季,过完十月一日假期,这个地方工作也就结束了,一年只工作七八个月,其他时间都放假。除了几个重要的热菜厨师、凉菜厨师是固定常年上班外,其他厨师、配菜,打杂工等都是每年进入四月,开始招兵买马临时组建的草台班子。宾馆服务员也大都是暑期勤工俭学的大学生。

    同宿舍的黎亮,就是去年在这里工作过的川蜀厨师带过来的,黎亮长得秀气,一口川味的普通话,因此大家都喊他“小四川”。因为是一个宿舍的,又同是凉菜组,张家栋和他关系处的不错。黎亮比他小一岁,却是个老江湖,在老家川蜀有三年的厨房工作经验。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中海滩宾馆的客人也越来越多,后厨人员也逐渐增加基本完善。半个月时间很快过去,1日财务发了工资,张家栋虽干半个月,还是还发了225元。他领到工资直接去宾馆外的超市,花150元买了两瓶郎酒送给了胡师傅,他觉得是胡师傅给了他工作机会,理应感谢他。

    热菜末灶位师傅一直迟迟没有到位,由于之前客人也不多,一直是由热菜组组长,王大江在兼任这个岗位。王师傅主管热菜组,主要协调分配热菜组这八九个厨师的工作,没有固定灶位,哪缺补那。避暑河旺季是由五一七天假期开始的,五一期间会有客人高峰。

    五一上午刚上班,胡师傅问张家栋能不能做末灶的岗位?末灶主要负责炖菜、炖鱼、蒸海鲜,工作很简单,主要是掌握火候,熟了盛到盘子里。张家栋由此从凉菜组配菜工,升到末灶的热菜师傅,他知道这是胡师傅在提携他,这配菜的二十多人绝大部分都比他资历经验和能力强。

    张家栋也不会放弃这难得上灶机会,对他来说工资是小事,能上灶学到技术的机会更重要。胡师傅指定热菜组组长王大江带张家栋,从此,他默认王大江是他的师父。王大江三十五岁,性格耿直,说话嗓门很大。他是从部队复原回来的,仍然是部队上的作风。他炒菜,工作两小时身上不会沾一滴油,工作完,灶台打扫的干干净净,像没有动过的一样。他给张家栋说,这都是在部队十三年养成的习惯。他做到的,他也要求热菜组其他厨师这样做。

    王大江很维护厨房里的厨师,有客人投诉菜品,他也是能挡就挡,尽量不让后厨人受处罚。有一次前厅领班来后厨说:“有客人投诉菜炒糊了。”

    他一边炒着菜,一边扭头大声说:“糊了糊吃!”

    前厅领班悻悻地走了,后来前厅的服务员都背后称王大江叫”胡来师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