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唐瘿 > 第23章 凤阁侍郎

第23章 凤阁侍郎

    且说守真道长抬头望了一眼城门上“晋阳城”三个古朴大字,长舒一口气,脸上再次浮现出一丝笑意。

    一行的车队进了东城,仆人魏广宗用重金砸开了一家上等客栈,包下一个小院落,独门独院。

    魏广宗安顿好车马,跟守真道长请示道:“道长,我去跟店家买些吃食。”

    “再来些酒水吧,犒劳一下大家,从五台山过来后,就没有好好歇脚,让大家好好过个冬至。不过,你却不能饮酒,用过饭后,跟我去天龙寺。”

    “天龙寺?那是佛门禅寺,道长去打擂吗?”魏广宗跟随守真道长数年,相处久了,偶尔也会开两句玩笑。

    武天姬揭开斗篷,露出一张娇柔脸庞,挺翘的鼻子让整个面容多了一丝倔强。

    “你怎么知道晋阳有天龙寺?一个杂毛老道去佛门寺院干什么?”

    “哎哎哎,你说话注意点,什么杂毛老道,再次重申,你可以叫我杂毛小道,但绝对不能说老!广宗,我发髻是不是真的龇毛?赶紧烧热水沐浴!”

    “我也要沐浴。”武天姬接连数日赶路,早就想休整。

    “那不行!”

    “为何?”

    “朋友妻,不可欺!我可不想跟你一起沐浴。”

    “滚!想得美。等我沐浴完,你用我的洗脚水沐浴吧。”武天姬被气走,回到了自己的院落客房里。

    “你看看,就这暴脾气,还想追求温润如玉的薛崇简,根本就尿不到一个壶里嘛。”守真直摇头道。

    “道长,毕竟她是女子,你这玩笑有点……”魏广宗嘿嘿一笑,没有再说下。

    “这是玩笑?她是女子?是你在开玩笑吧?在突厥的时候,她跟着我们一起下河游水,可从来没说自己是女子。唉!算了,你说得对。自从她情窦初开,粘上了薛崇简,就越来越像女子了,再也没有以前的兄弟之情了。”守真唏嘘道。

    当年可以勾肩搭背一起杀退狼群的兄弟,随着距离洛阳越来越近开始,变得越来越敏感和神经质。

    没有办法,谁让武天姬爱上了一个有妇之夫呢!

    守真道长也替这几位“兄弟”担心,感到烦躁,有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他们,但对众人的兄弟情义是没有变的。

    寒冷的冬日里,能够泡上热水澡,守真觉得很舒坦,也很知足。

    上一次沐浴时还是在五台山。

    回想着这一路的奔波辛劳,他仿佛看到了曙光,过了晋阳就洛阳,如果快马加鞭的话,旬日便可赶到神都洛阳。

    想着想着,他有些恍惚,感觉自己睡着了,却又能听到外面的争吵声。

    一个激灵之后,他确定自己在木桶里睡着了,但外面也确实起了争吵。

    “不信的话,你找来守真,魏广宗也行!”

    “鬼鬼祟祟,这么短的时间就打听出客人的名字?你背后的团伙呢?分工明细,看来是惯犯,团伙庞大!”武天姬喝道。

    “再不讲理,我可不客气了。”

    正在这时,院落里响起魏广宗熟悉的声音:“大兄,你怎么赶来了,正说要喝酒呢!”

    “广宗,这是什么人?”武天姬问道。

    魏广宗怀里抱着一坛酒,说道:“这是李过大兄,是道长多年的好友。哦,我想起来了,你们还没见过面,不认识。大兄,这位是武天姬,是道长在突厥时结识的好友,武艺过人。”

    “哼!结识什么不好,结识一位不讲理的女流!”李过生闷气道。

    “你说什么呢?要不是广宗回来,早把你打出去。”武天姬丝毫不让道。

    守真赶紧穿好衣服,开门迎了出来:“改之兄,终于把你盼来了。”

    李过,字改之,三十几许的样子,方脸厚颊,浓密的络腮胡,一股闯荡江湖的草莽气概扑面而来。

    院落里,一位风尘仆仆的男子,劈头盖脸说道:“让我一顿好找,差点奔着五台山去找你们汇合了。幸亏,听说今天来了使者车队,又在城门附近看到了你们留下的暗号。”

    守真稽首道:“进屋细聊。天姬,今晚一定要大展身手,做一顿好吃的,犒劳改之兄远道而来。”

    “哼,你等着,看我不下点药药死你们。”武天姬沐浴之后,一身便服,再也不是神秘斗篷打扮。

    她头上的发髻只是随手挽了几下,像是半翻髻,别有一种风韵,只是挺翘的鼻子,让她看起来有些冷酷。

    守真与她相熟,知晓武天姬只是说说而已,如果是真的恨上一个人,就不会下厨准备晚饭。

    “广宗,你抱着酒坛干嘛?”

    魏广宗嘿嘿一笑道:“刚才,趁道长沐浴之时,我去外面买了坛酒水。你看,大兄正好赶到,这就是说完全买对了。”

    魏广宗担心守真责怪他贪酒,便拿李过来说事。

    守真不以为意道:“那还不赶紧放下,将厢房收拾出来。等上了饭菜,咱们一起痛饮。”

    魏广宗听后,喜笑颜开,抱着酒坛而去。

    守真将李过请进了正房,两人落座。

    李过从怀里取出一封书信,递给守真道长,低声道:“凤阁侍郎张相来信。”(凤阁侍郎即中书侍郎,中书省次长官)

    “张相?张太公?张太公晋升凤阁侍郎了?”守真道长脸上藏不住的惊喜道。

    张相就是宰相张柬之。

    称呼张太公,是因为守真的祖父裴炎与张柬之是同门师兄弟。

    李过欣然笑道:“不仅仅是凤阁侍郎,而且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自大唐开国以来,施行群相制。

    群相制,意味着会有数位宰相。

    其中,定额包括一位中书令、两位侍中、两位尚书仆射(尚书令空缺,因李世民担任过此职,空缺以示尊敬),共五位。

    中书令是中书省的最高长官,侍中是门下省的最高长官,尚书令是尚书省的最高长官,但尚书令为虚职,实际最高长官为尚书仆射。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即三省六部制,朝廷的中央中枢,最高的行政机构。

    另外,还有挂着“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官衔的大臣是被皇帝征调为宰相,会有数人不等。

    也就是说,唐朝宰相在同一时期最少五位,最多时达九位。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意味着张柬之拜相,成为宰相之一。

    一般来说,本官职为尚书省六部侍郎、中书门下两省侍郎或四监者,拜相时多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而本官职为六部尚书,拜相时多称同中书门下三品。(安史之乱后,此惯例废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