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唐瘿 > 第61章 西城县主

第61章 西城县主

    净几明窗不染尘,围坐熏炉对相望。

    守真和郢国公薛崇简在书房闲聊。

    西城县主是安国相王李旦的第八女,临淄王李隆基的胞妹,崇昌县主的胞姐,其母为窦德妃。

    当初,少年守真在掖庭为奴,便是伺候着窦德妃一脉的子女,看着他们兄妹长大。

    守真询问道:“击鞠大赛定在何时举行?”

    “还未确定具体日期,估计应在三四月份。”

    “何种形式?皇室组建一支马队与吐蕃马队比赛吗?”

    “哈,那多没有意思!听朝堂上的议论,满朝百官都想借此机会重展大唐雄威。毕竟,这是圣上复辟后的第一次盛会。”

    “重现雄威?如何比赛?”守真追问,他只对此事感兴趣。

    “圣上准备筹建多支队伍参赛,代表皇家的皇室组建一支,代表朝廷的官方组建一支,代表使者国家的各自组建一支。圣上希望民间各方报名参赛,组建几支民间队伍,在万国面前,彰显大唐盛世,皇家与民同乐之意。”

    守真眼睛里闪过一丝异色,内含憧憬之意。

    “不错,圣上英明!这场盛会将可以冲淡世人对大周的印象。不过,崇简你说,太后会不会莅临观摩?”

    “这……说不好。据说,太后曾经担任过宫廷女子马毬队的队长。如果此次盛会勾起太后的兴趣,也未可知。”

    正说话间,外面下人来报,镇国太平公主府有贵客来访郢国公。

    薛崇简只得与守真匆匆告辞,离开别院,前去迎客。

    送走薛崇简,守真回到别院的书房,脸色阴沉。

    在书案前沉思良久,他叫来小厮徐长明吩咐道:“派人联系上广宗,让他深夜来见我。”

    徐长明马上点头,出来便安排人手去联络魏广宗等人。

    “小金仙……击鞠……张太公……李显下制……”

    守真只觉得头痛不已。

    小金仙是他给西城县主起的外号,当初还是孩童的二人,分不清身份有别,经常相互追逐打闹,一向仁爱宽厚的窦德妃也从未呵斥过他,拿他当做自己的孩子对待。

    只有他和西城县主知晓这个名字,这是两个孩童之间的秘密。

    如今,他投身于为家族血案平反之中,时间一晃而逝,小金仙竟然已经到了十七岁的适婚年龄。

    他亦已是成年人,深知两个人的身份差距,如一道天堑般横亘在其中。说服自己是不可能有结果,但他仍是不希望小金仙远嫁吐蕃。

    “一定要为小金仙安排一门好婚事,绝不可能让她去吐蕃受苦。”

    想到这里,他左手里的流珠转动的飞快。

    “李显复辟登基,大赦天下,却下制‘文明(公元684年)已来,破家子孙皆复旧资荫,唯徐敬业、裴炎不在免限’真是睚眦必报啊!”

    刚刚,守真当着薛崇简的面连夸“圣上英明”只是按照惯例去附和而已,他听说皇帝李显在大赦天下时没有赦免“徐敬业和裴炎”时,虽然心中早有预料,但仍有一丝波动。

    徐敬业即李敬业。

    其祖父原名徐世勣,后来被赐姓李氏,因避讳李世民的“世”字,改为李勣。

    李敬业在扬州起兵后,圣神皇帝下诏李敬业不配拥有李姓,复改为徐敬业。

    很显然,皇帝李显没有原谅徐敬业当年假借庐陵王之名起兵一事。

    当年,庐陵王李显身困房州,如果不是徐敬业带兵前往江浙一带,而是带兵去房州(今湖北房县)一带,圣神皇帝早已发兵将庐陵王诛杀,哪里还有如今的母慈子孝?

    当然,如果徐敬业起兵,匡复大唐成功,打败大周,逼迫圣神皇帝退位,拥立李显称帝,那么皇帝李显也会封徐敬业一个亲王。

    可以说,皇帝李显对徐敬业是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报复,那么,他对宰相裴炎只有仇恨。

    弘道元年(公元693年)十二月,李显第一次登基称帝,仅做了55天的皇帝,便被武后废黜为庐陵王。

    其导火索就是新帝李显不满武后临朝称制,想要重用皇后韦氏的亲戚,试图组建自己的政治势力,将岳父韦玄贞由普州参军提拔为豫州刺史,并想要擢升为侍中(宰相)。

    另外,更为明显的任人唯亲是新帝李显准备封他乳母的儿子为五品官。

    宰相裴炎坚决反对。

    新帝李显大怒:“我将天下交给岳父韦玄贞都没什么不可以!难道还吝惜一个侍中(宰相)的职位!”

    宰相裴炎畏惧,只能上报临朝称制的武后。

    武后大怒,与宰相裴炎共同制定了废掉新帝李显的计划

    二月初六,武后召集百官于乾元殿,宰相裴炎、中书侍郎刘祎之(注①)、左羽林将军程务挺(注②)、右玉钤卫大将军张虔勖(注③)领兵入宫,宣布武后命令,废新帝李显为庐陵王,扶他下殿。

    李显质问:“我犯了什么罪?”

    武后说:“你想将天下交给韦玄贞,怎么会没有罪!”

    韦玄贞坐罪流放至钦州(今广西钦州),当年去世。

    妻子崔氏,被钦州首领宁承兄弟所杀。

    四个儿子韦洵、韦浩、韦洞、韦泚,全部遇害。

    另有两女(韦皇后的两个妹妹),逃窜获免。

    如今,往事如烟,李显二次称帝,岂会放过宰相裴炎?

    即便李显放过,韦皇后也不会放过裴炎。

    李显隐忍二十一年,复辟称帝,他的心里早已知晓第一次废帝之事皆由武后操纵。

    即便没有岳父韦玄贞一事,武后也另找其他由头来发标。

    李显早已想明白这一点,但他又能对母亲做什么?除了逼宫退位之外,难道要为冤死的岳父等人讨回公道吗?要诛杀自己的母亲吗?

    他的怒气只能发作在宰相裴炎等人身上。

    其实,下制“文明(公元684年)已来,破家子孙皆复旧资荫,唯徐敬业、裴炎不在免限”也是做给太后看的,告诉母亲:因当年那些事,专门为太后的心腹亲信定罪,向天下说明他们做错了,也就是说幕后指使太后的做法是错的。

    历朝历代,朝廷上下都提倡孝道,特别是母慈子孝。

    皇帝李显不可能下明制,去为太后定罪,为自己伸张冤屈,只能用春秋笔法告诉天下,皇帝因为孝道的原因,只给“助纣为虐”的帮凶定罪。

    徐敬业和宰相裴炎必须是反面人物,皇帝李显才会有正面形象。如果将裴炎平反为正面人物,那么,李显将陷入负面形象中,说明他当年擢升岳父韦玄贞为侍中(宰相)一事是错误的。

    守真想明白这一点后,更是头痛。

    如果想要为祖父裴炎平反,就得让李显认错?

    皇帝怎么可能做错事情?

    皇帝不认错,祖父裴炎就无法平反。

    这是一个无限循环。

    守真需要打破这个无限循环,找到一个突破口。

    ----------------------------------------------------

    注①刘祎之,公元687年,即宰相裴炎死后第三年,因私议返政坐罪赐死,时年五十七岁。

    注②程务挺,上书为裴炎辩冤,触怒武后,被左鹰扬将军裴绍业斩杀于军中。

    注③张虔勖,被酷吏来俊臣杀害。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