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唐瘿 > 第62章 弦月夜谈

第62章 弦月夜谈

    下弦月。

    几声烦人的仓鸮哀嚎之后,魏广宗对上了暗号,偷偷翻墙进了镇国太平公主府的梅园别院,与苦等半夜的守真见上了面。

    借着明烛之光,看着守真头顶上的两绺白发,魏广宗面带喜色中哑然一怔。

    “道长,……”然后,他竟不知该说什么。

    守真没有会意,以为魏广宗有月余不见,想念自己之故。

    “广宗,可算见到你。今夜,无论如何也要跟我讲明白,你们兵谏的所有经过。”

    守真已经憋闷了月余,今晚一定要揭秘。

    魏广宗整理思路,跟守真抱怨道:“这应该让大兄来讲,我只是听令行事,知道的不多。”

    大兄即李过。

    “无妨,先听你讲一个大概也可。”

    二人说话间,夜深人静的公主府突然传来了嘈杂声。

    “什么人?竟敢私闯公主府!”

    “梅花卫办事,闲杂人等回避!”一个女子之声强势回应道。

    “放肆!这里是镇国公主府!”

    “奉命办事,缉拿要犯!无论这是哪里!”

    “放肆!来人,一起抓住冒充朝廷命官的毛贼!”

    “……”

    双方交手,嘈杂声不断。

    守真让魏广宗躲进了书房的书架之后,然后令人出去查看。

    很快,下人回报,那位自称梅花卫的女子终是惊动了郢国公薛崇简等人,却赶在薛崇简现身之前,飞檐走壁,从众守卫的围攻之中逃走。

    翌日,镇国太平公主将金吾卫发作了一番,惊动了皇帝李显。

    皇帝李显下令缉拿此人,并让上官婉儿严查梅花卫,给镇国太平公主一个交待。

    这些都是后话。

    且说当夜的公主府平静下来之后,守真和魏广宗不再点燃明烛,而是围坐在熏炉边上,看着银屑炭的红丝,黑暗中继续夜谈起来。

    “那个梅花卫不是在追你吧?”

    “不可能,我又没有得罪梅花卫。我临来时,东躲西藏躲过了左右街使的巡街,身后不可能跟着人。”魏广宗自信道。

    “如今,我们身在京都,一切行动都要谨慎行事。广宗,说说你来京都之后发生的一切吧。”

    魏广宗再次整理思路,为守真讲述起来。

    元日之前,魏广宗等人先行离开晋阳,赶到神都洛阳与李过等人联系上,与河西道商会的兄弟们聚首。

    宰相张柬之收到了守真的密函,内容是预谋以相王李旦的力量来兵谏,如果兵谏成功,百官可推举李旦取代皇太子李显为新帝。

    张柬之已八十岁高龄,在官场浮浮沉沉数十年,老成谋国,他不赞同守真的这个提议。

    如果能够逼宫圣神皇帝退位成功,就已经让朝廷动荡不安,一旦再让皇太子李显的政治势力和相王李旦的政治势力交兵,则会让圣神皇帝坐山观虎斗,更有渔翁得利之举。

    如果匡复大唐却没有守住胜利果实,不如不做。

    圣神皇帝的政治势力极有可能会反扑回来,那个时候将会是血流成河的清洗敌对势力,将会涉及数十个家族的诛三族(注①)之罪。

    恰在这个时候,将张柬之推荐给圣神皇帝的好友姚元崇回京。

    二人密谋良久。

    姚元崇赞同了守真的提议。

    姚元崇在相王府做了六年的长史,他引荐了自己在相王府的同僚,即相王府司马袁恕己。

    不过,姚元崇说服张柬之的理由并非是支持相王李旦,而是以稳重托底之说,将相王李旦放在了备选计划之中,以防应对皇太子李显“临阵脱逃”的软弱。

    同一件事情,换一种说法,便会有两种态度。

    张柬之接受了姚元崇的备选计划。

    为了表示自己没有私心,姚元崇和袁恕己又引荐了司刑少卿桓彦范。

    袁恕己和桓彦范同为司刑少卿,是理念相同(匡复大唐)的同僚和好友。

    但有一点不同的是,两个人分属不同的政治阵营。

    袁恕己是相王李旦的人,桓彦范是皇太子李显的人。

    由此也可以看出,皇太子李显和相王李旦在各大官署里发展的政治力量势均力敌。

    宰相乃是群相制,同一时间可以有多人,最多之时可达九人。因此,宰相也是皇太子李显和相王李旦争取的目标。

    仅拿长安四年(公元704年)来说,拜相之人进进出出,竟如走马灯一样,随意更换。

    例如说,李峤(注②)在长安三年(公元703年)二次拜相,直至长安四年十一月被免去宰相,改为地官(户部)尚书。他长期依附二张兄弟,善于见风使舵。

    长安四年三月,宗楚客拜相。守真在《百官秘谱》里记录,此人的母亲是圣神皇帝的堂姐,贪权贪财,谗谄并进。同年八月被贬为原州(今宁夏固原)都督。

    长安四年六月,姚元崇拜相。可惜得罪了二张兄弟,九月便被圣神皇帝打发至灵武镇去驻军。

    长安四年六月,崔玄暐拜相。守真在《百官秘谱》里记录,此人性情耿直,乃是狄相推荐的人才,亦是圣神皇帝亲自擢升的凤阁侍郎。

    长安四年七月,杨再思拜相。守真在《百官秘谱》里记录此人,为人佞而智,从未举荐人才,极力迎合皇帝和二张兄弟,阿谀奉承,毫无作为,因唯唯诺诺不得罪任何人,深受圣神皇帝喜爱。

    长安四年十月,张柬之拜相。

    长安四年十月,怀州(今河南沁阳和焦作一带)长史房融拜相。房融因亲附二张兄弟而拜相。

    长安四年十月,天官侍郎(吏部侍郎)韦承庆拜相。其人文采风流,声名远扬,铨授平允,颇受好评。后来,耐不住寂寞,亲附二张兄弟而拜相。

    守真曾经分析过,张柬之和崔玄暐皆为狄相一脉之人,有着相同的政治理念,那就是匡复大唐,匹夫有责。

    杨再思乃是政坛不倒翁,没有任何政治立场。

    李峤是二张兄弟的人,被免去宰相后,与姚元崇被免相,竟形成了对峙的胜负手里的一个“车”换了一个“炮”。

    朝堂之上五位宰相,杨再思中立,张柬之和崔玄暐联手抗衡韦承庆和房融,还有其背后的二张兄弟。

    魏广宗特意提到了一件事,让守真差点跳了起来。

    司刑少卿桓彦范行君子之事,将密谋之事禀告了他的母亲。

    母亲勉励他说:“忠孝不能两全,应当以国家大义为主,然后再考虑自家的小事。”

    经母亲同意后,桓彦范将告知母亲一事又告诉了宰相张柬之,然后准备慷慨赴死。

    很显然,桓彦范的想法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想法,并不看好这次兵谏行动,但为了大唐的荣耀,自愿效仿荆轲赴死之事。

    张柬之等人悲痛万分。

    在皇太子李显从北门入宫向圣神皇帝问安时,张柬之派遣自己的心腹中台右丞(尚书右丞)敬晖和李显阵营里的桓彦范,第一次秘密地将他们的计策告诉皇太子,李显认可了他们的行动。

    张柬之和姚元崇等人收到了皇太子李显的认可之后,信心大增。

    ------------------------------------------------------

    注①《永徽律疏》规定的合法刑罚,最严重的十恶之首“谋反”,处刑:正犯斩首,正犯的父亲和成年儿子绞死,“三族”之内的亲属受牵连没收财产或流放。正史中唯一个诛九族的家族是隋代杨玄感,诛十族的却有两个,明代的方孝孺和景清。

    注②李峤,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极有文采。曾三度拜相,但人品欠佳,依附张易之兄弟、韦皇后、梁王武三思等人,趋炎附势,史家评价以贬义居多。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