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唐瘿 > 第64章 太子监国

第64章 太子监国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五百多人的兵力包围了圣神皇帝居住的长生殿(集仙殿),早已惊动了宫女。

    在众人的环绕之下,圣神皇帝吃惊的坐了起来,问道:“是谁作乱谋反?”

    须发俱白的宰相张柬之躬身答曰:“张易之、张昌宗阴谋造反,臣等已奉太子的命令将他们杀掉了,因为担心可能会走漏消息,所以没有向圣上禀告。在皇宫禁地举兵诛杀逆贼,惊动圣人,臣等罪该万死!”

    圣神皇帝纵横天下数十年,短短时间之内心中早有定数,看到太子李显不敢直视自己,问道:“痴儿,这是你让他们做的吗?既然那两个孩子已经被诛杀,你可以回东宫去了。”

    姜还是老的辣,圣神皇帝一句话就要打发走众人。

    张柬之等人哪里还不明白圣神皇帝这是要为自己争取时间反攻太子李显和诸官。

    宰相桓彦范上前一步,劝谏道:“太子安得回到东宫里去?当初,天皇(注①)把心爱的太子托付给陛下,现在他年纪已大,却一直在东宫当太子,天意民心,早已思念李家。群臣不敢忘怀太宗(李世民)、天皇(李治)的恩德,所以尊奉太子诛灭犯上作乱的逆臣。希望陛下将帝位传给太子,以顺从上天与下民的心愿!”

    圣神皇帝没有回应,叫来了宫女给自己梳拢发髻。

    众人沉默。

    宫女畏畏缩缩的为圣神皇帝拢妆,不小心弄断了发髻里的白发,连忙跪下求饶。

    圣神皇帝轻叹一下,饶过了宫女,抬起头来,问道:“李湛,是你带兵杀死了易之那孩子吗?我平日对你父子不薄,想不到这场变故里竟然有你!”

    右散骑侍郎李湛被宰相张柬之等人安插为左羽林将军,他的父亲李义府是圣神皇帝的心腹大臣,曾经在“废黜王皇后,改立武昭仪”一事中立了大功。

    四十年前,李义府两次拜相,却因广结朋党,卖官鬻爵,被流放,忧愤而死。

    显庆元年(公元656年),李义府兼任太子右庶子(注②),进爵广平县侯(注③)。

    当时,洛州女子淳于氏因罪被关入大理寺监狱。

    李义府听闻淳于氏貌美,便暗中指使大理丞毕正义将她释放,然后纳为妾室。

    大理寺卿段宝玄据实上奏,高宗命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审理。

    李义府担心事情败露,竟逼大理丞毕正义在狱中自缢,以断绝实证。高宗虽知实情,但却没有追究李义府的罪责。

    后来,淳于氏生下李湛。

    李湛满面羞惭,无法回答。

    圣神皇帝又对宰相崔玄暐说:“别人都是经他人推荐之后提拔,只有你是朕亲手提拔,你怎么也在这里呢?”

    宰相崔玄暐答曰:“我这样做正是为了报答陛下对我的大恩大德。”

    圣神皇帝无法回答,眼睛环视了一圈,紧紧盯着太子李显。

    李显如芒在背,不敢看圣神皇帝的眼睛。

    宰相张柬之和崔玄暐等人却是不退让,请求圣神皇帝让太子亲政。

    内直郎王同皎从殿外进来,手里拎着张易之和张昌宗的首级,鲜血淋淋。

    圣神皇帝见到此景,眼睛终于闭上,沉吟良久,说道:“明日下制,由太子监国,代行处理国政。”

    众人听了圣神皇帝的口谕,不敢再放肆。

    不过,众人也没有完全相信圣神皇帝,留下左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左羽林将军李湛、右羽林将军杨元琰、左威卫将军薛思行、左羽林将军赵承恩等人把守宫城,不再让任何人出入,变相的幽禁了圣神皇帝。

    随后,由太子李显下令,众人抓捕了张昌期、张同休、张昌仪等人,将他们全部处斩,并在天津桥的南边将上述人犯与张易之、张昌宗二人一道悬首示众。

    这一日,神都洛阳全线戒严,任何人都不得出入里坊,闭市休市。

    这是太子李显和相王李旦“极为默契”的兄弟联手,完全控制住了京都局面,即便是权倾朝野的梁王武三思也乖乖待在梁王府里,不敢出来露面,以免自己落入二张兄弟的结局。

    “老魏我真的感受到了民心所向,宿卫的十二卫严守洛阳城,没有让消息走漏出去。原来,世人都希望匡复大唐。”魏广宗感叹道。

    “那是自然,太宗的贞观之治,高宗的贞观遗风,让天下的子民富强起来,没有做出逆行倒施之事,世人还是很感恩的。广宗,张相他们就这么收兵了?”

    “张相、崔相、桓彦范、敬晖,听令于太子李显,司刑少卿袁恕己听令于相王李旦。朝廷政权和羽林卫兵权都站在太子李显这一方,相王李旦只接管了洛阳城,却无法进入皇城。因此,朝局仍是太子李显说了算,但李显偃旗息鼓,并不准备大动干戈。”

    守真诧异道:“广宗,可以啊,居然分析的这么透彻!”

    “嘿嘿!我是大兄所说。”

    “崔相为何听令与太子李显?”

    “大兄说,崔相曾经担任过太子左庶子(注④),与太子走得近很正常。”

    守真恍然大悟,总觉得崔相有些神秘,他领导的左春坊下属有内直局,内直局的主官内直郎王同皎又是太子李显的女婿。

    “这么说,韦承庆、房融二人已经被缉拿下狱,当朝宰相只剩下杨再思、张太公、崔相三人。杨再思是左右逢源,张太公和崔相是太子李显的人,李显登基没有任何阻碍。”守真分析道。

    魏广宗说道:“大兄说,如果真的这样,就不会叫做政局了。”

    “何意?”

    “正月二十三日,圣神皇帝如约下制,太子监国,大赦天下。以相王府司马袁恕己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拜相);分遣十名使者奉玺书宣慰十道各州。”

    “嗯?相王的人首先拜相?这是圣神皇帝想了一夜想出来的后招吗?”

    魏广宗回道:“大兄也是这么说,圣神皇帝想用相王的人来制衡太子,挑起太子和相王之间的内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圣神皇帝玩了一辈子的权谋,最是喜欢坐山观虎斗。”

    守真认同道:“圣上这么布局,太子有何反应?”

    “据明珪传来的消息,太子监国没有回东宫,一直在宣政殿休憩,被噩梦惊醒,醒后惶惶不安。幸得韦太子妃相劝,精神才好了些。”

    “没有清洗抓捕武三思等佞臣?”

    “没有,太子在殿里没有出来过。”

    守真感觉不妙。

    -------------------------------------

    注①唐高宗李治,谥号天皇大帝。

    注②太子右庶子,右春坊的主官,定员二人,正四品下,掌侍从、献纳、启奏。

    注③开国县侯,食邑千户,从三品。

    注④太子左庶子,太子左春坊的主官,统司经局、宫门局、内直局、典膳局、药藏局、斋帅局。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