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唐瘿 > 第73章 明哲保身

第73章 明哲保身

    三郎武崇敏伸出手来,掰着手指算道:“哇,昭容排在第七位。不过,不过……”

    武延秀问道:“不过什么,还有三郎不敢说的话?”

    三郎武崇敏被激了一下,脱口而出道:“这有什么不敢说的?我记得上官舍人被世人称为巾帼宰相,是圣神皇帝的身前最受宠之人。只是,她应该很老了吧?”

    听着三郎武崇敏的灵魂质问,众人皆愣住。

    守真对此最为熟悉,只因上官婉儿与他一样,都是在襁褓之中就随着母亲一起被发配掖庭。

    他曾经以上官婉儿为榜样,疯狂读书,想要得到圣神皇帝的欣赏。

    不幸的是,上官婉儿是女子,可以担任女官,侍奉在圣神皇帝的左右。少年守真却是男孩,到了一定年纪就要变成阉人。

    如果守真真的因为文采斐然而被圣神皇帝重视,那么,等待他的只有变成宦官,伺候在圣神皇帝左右。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他的心思只有一个:逃出皇宫。

    守真看着惊愕中的薛崇简和武延秀,他笑道:“这事我来解释吧。有的时候,世家联姻看中的政治结盟,并非要男才女貌。目前,我们只能这么解释。如果你真的想知道她的年纪,我可以告诉你,上官昭容今年四十有一。”

    薛崇简连忙点头。

    武延秀若有所思。

    三郎武崇敏笑道:“你们看看,结个婚这么累,考虑的事情太多,真的不如像我一样,不要结婚。”

    薛崇简笑言:“不急,你还没到年纪。”

    守真回归正题,问道:“延秀,你刚才所说之事……?”

    “上官昭容与梁王武三思私通,一个把持内政,一个把持朝政,我恢复淮阳郡王的希望就会遥遥无期了……”

    郢国公薛崇简想劝他建功立业,用功勋换取爵位,但又一想武延秀没有这个能力,文不能上疏,武不能提刀,如果不是误打误撞在突厥待了六年,武延秀毫无任何功绩。

    薛崇简劝慰好友,“梁王是你的叔父,多与他走动些,应该会提携你吧?”

    武延秀饮下杯中酒,恨声道:“他与家父曾经争锋,家父落败,他岂会提携亲侄儿?再说,他有五子,两个儿子是郡王,三个儿子是国公。即便争取来郡王爵位,也会先给自己的儿子,又怎会给我这个侄儿?”

    “为之奈何?”守真按下酒杯说道。

    “为之奈何?”武延秀重复着,忧愁道。

    “为之奈何?”薛崇简也是头疼。

    “继续与梁王府走动,至少梁王会认为你释放出友好,不会暗中对你下黑手。先保全自己吧!”守真徐徐道。

    薛崇简讶道:“保全?延秀的处境有这么危险吗?”

    “圣上刚刚登基,必定会大展宏图,从举办万国击鞠大赛就可以看出来。张相、崔相等人是刚正不阿之人,定会劝谏圣上巩固李唐政权。这里没有谁对谁错,谁好谁坏,只是就事论事,匡复李唐之后,一切重要权力必须掌控在李氏皇族手里,这一点毋庸置疑。因此,清除掉一部分武氏一族的政治势力在所难免。”

    守真特意看了武延秀一眼,继续说道:“如今,梁王武三思与圣上是儿女亲家,而且还是圣上最疼爱的安乐公主。那么,圣上不动梁王武三思,但会动一动其他的武氏一族。”

    武延秀咬紧嘴唇,默不作声。

    薛崇简缓缓点头。

    三郎武崇敏听得津津有味,双眼放光看着守真天师,感觉眼前这位天师有一种“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的神通。

    郢国公薛崇简说道:“道长言之有理。这两日,我看到邸报,圣上封李千里为成王,任命他为左金吾大将军。”

    “这是邸报的消息?”守真的内心变得焦躁,感觉自己仿佛被困在了太平公主府,原本想借助太平公主之势的想法变得有些作茧自缚,在府里无法及时收到外面的消息。

    守真整理的《百官秘谱》里有李千里的记载。

    今年恰逢花甲之年的李千里,乃是太宗李世民的孙子,吴王李恪的长子。

    在父亲李恪被赐死后,李千里和李璋、李琨、李璄等三兄弟,一起被流放到岭南。

    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武后临朝称制,李千里兄弟被赦免,袭爵,历任五州刺史。

    李千里明哲保身,数次进献符瑞事,只为讨武后的欢心。

    武后大杀李唐宗室,但惟独没动李千里。

    守真曾经专门研究过李千里这个人,觉得李千里与自己一样,是一个善于隐忍的高手。但在他人眼里看来,李千里就是“心地狭窄性情浮躁,没有才能”之人。

    永昌元年(公元689年),武后把他从岭南召回,任为襄州刺史。

    李千里到襄州就任后,从不参与政务,将一切政务全部交给长史管理。

    通常,掌理州政实权的都是长史,但刺史多少也要参与政务才是,因此朝堂上有不少大臣指责他的态度怠慢职责,可是他一概不理。

    在这时期里,他仍不忘尽可能地收集珍品、祥瑞,献给圣神皇帝。

    天授年间(公元690年)开始,他历任唐(今河南省唐河县)、卢(今河北省卢龙县)、许(今河南省许昌市)、卫(今河南省汲县)、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五州刺史,从未改变一贯作风。

    守真一直觉得李千里是一个聪明人,伪装这么多年,在表面上装聋作哑,不论局势如何恶劣,他总算活下来了。

    然后熬到了现在,等到了李唐复辟,被圣上封为成王。一字王,乃是亲王。

    守真之所以注意李千里的情报资料,是因为高延福。

    高延福是梁王武三思府内的宦官,同时也是守真的从叔裴伷先的八拜之交。

    守真和高延福经常暗中书信联络,但大都聊一些生活琐事,无关时局。

    圣历元年(公元698年),时任岭南招讨使的李千里献上两个阉割的小孩,一名金刚,一名力士,为圣神皇帝赏识。

    后来,因为力士犯小过逐被出宫,被宦官高延福收为义子。

    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庚子年,圣神皇帝又召力士进宫,隶属司宫台(注①)。

    高力士在梁王府里的那段日子里,曾经为守真送过书信,二人有过数面之缘。

    -----------------------------------------

    注①司宫台,即内侍省,掌皇帝宫廷侍奉,宣达制令及宫内杂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