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唐瘿 > 第119章 悲春伤秋

第119章 悲春伤秋

    十二月二十一日,皇帝李显终于亲临明堂,开始接见群臣。

    原本略显肥胖的李显变得消瘦了许多,或许这也能说明“没有爱就没有恨”的真谛,如果李显没有对则天大圣皇后这么深的爱也就不会有这么深的恨,如今恨没有了,只剩下浓浓的爱意,思念母亲之情。

    同样是经历了丧母之痛的相王李旦则仍是一副心宽体胖的样子,比之前略有清瘦,从三下巴变成了双下巴。

    朝堂上正议论着一件政事中的大事,关乎则天大圣皇后和高宗皇帝合葬一事。

    给事中严善思上疏:“乾陵墓穴的门是用石头做成的,石门的门缝又用熔化的铁水密封,如果想打开石门,就必须使用钻凿一类的工具。供奉神之道,重在保持幽静玄远的气氛,倘若兴师动众地打开石门,恐怕对神多有惊动亵。况且夫妻合葬并非古制,汉代皇帝的陵墓,大多数都没有皇后合葬,从魏晋以来,才有合葬的。希望陛下能在乾陵旁边另外选择风水好的地方修建陵墓,假如帝后神灵有知,两人在阴间自然会相聚;如果无知,合葬又有什么用处呢!”

    秘书监郑普思奏曰:“则天大圣皇后与高宗皇帝素以二圣相称,夫妻合葬乃是天经地义之举。只有与高宗合葬在一起,世人才会认可皇后身份,而非圣神皇帝身份。尊重则天大圣皇后的遗旨是对二圣的尊重。”

    皇帝李显本意也是不想再打扰高宗皇帝的乾陵,但听得自己墨敕的秘书监郑普思所言,又犹豫不决起来。

    国子监祭酒叶静能同样支持秘书监郑普思的观点,以孝道人伦之礼在朝堂上辩论起来,

    皇帝李显见自己的铁杆心腹都支持合葬的观点,便否决了给事中严善思等人的观点。

    理由很简单,皇帝李显认为自己人不会害自己人。至于乾陵的石门用铁水密封能否打开一事则不在他考虑范围之外,那些都是做臣子去解决的问题。

    韦皇后这些日子最是高兴,一直悬在头顶上的那把剑的主人已经仙逝,再也没有人敢对她指手画脚。

    令她最高兴的是,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每次送上的礼物又多了一倍。

    自从皇帝李显二次称帝以来,韦皇后唯一没有换过宫城官职的人就是左羽林大将军。

    李多祚在这次兵谏行动里立下汗马功劳,如果没有他掌控的羽林卫,众人不可能通过各道宫门关卡。

    本身就是自己的人,又这么会做人,经常送一些西域的奇珍异宝,韦皇后自然放心,只是让韦氏一族的人担任右羽林大将军一职。

    另外,韦皇后虽然贪婪,但她不傻,不可能一上来就让韦氏一族派来的一个“外人”来接管整个羽林军,而且,韦氏一族里并没有军中经验丰富的老手,根本掌控不了羽林军。

    这时,有李多祚这个资历最深的大将军继续掌控羽林卫,任是谁也挑不出理来。

    李多祚这几天却是心情不大好。

    太后对他有知遇之恩,让他宿卫宫城北门二十余年,如此信任,却因他被太子李显反间之后,逼迫太后退位。

    从兵谏那天之后,他便再也没有见到过太后。

    前些日子,他收到了已经前往襄州任职襄州刺史张柬之的密信。

    密信里,张柬之劝他早日致仕。

    李多祚本是靺鞨人,没有听出张柬之的“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暗示,总是觉得自己已经投靠了韦皇后,早已取得了皇帝李显的信任,根本不想从左羽林大将军的位置上下来。

    他在羽林军中已有近三十年的生涯,宿卫北门二十余年,早已习惯了这种生活。

    如今,他成为羽林军的首领,在军内说一不二,即便是刚刚调任过来的右羽林大将军都需要听他的调令,那种感觉是金钱买不来的荣耀。

    最令他不想离开羽林军的原因并非仅仅是这些虚荣,而是新来的右羽林大将军根本不懂军务,只是韦皇后安插进来的眼线。如果他不坚守在羽林军里,而是交到一个不懂军政之人的手里,羽林军将失去战斗力和凝聚力。

    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

    而且,他的义子守真如今已经是洛阳城内炙手可热的天师,经常在各大皇族府上开坛讲法,成为新一代的道门领袖。

    义子守真经常与自己暗中联络,从诸王和皇子那里打听出朝廷和韦皇后对左羽林大将军一职都没有“动一动”的想法,更是觉得没有必要这么早致仕。

    李多祚将张柬之的劝告放在了一旁,没有在意。

    最是令李多祚高兴的是,在义子守真的穿针引线之下,自己的亲儿子李承训成为卫王李重俊的心腹。

    没有什么意外的话,卫王李重俊将是下一任太子,这只是时间问题。

    太子意味着将成为下一任皇帝,到了那个时候,李多祚再致仕也不晚,如今就算是再送亲儿子李承训一程,让太子李重俊看中自己乃是左羽林大将军的份上,会重用李承训。

    李承训得到太子的信任和重用,一旦太子称帝,李承训将会是朝廷重臣,成为家族的顶梁柱,李多祚便可以放心隐退致仕。

    用义子守真的话来说,无论谁做了太子都会对左右羽林大将军感兴趣,绝对会用心结交。

    李多祚很满意守真当初的建议,让他去结交韦皇后,然后保住了这个职位,成为下一任帝君的结交红人。

    人生事业的每一个十字路口都选择了正确的决定,一路上走得顺风顺水,让李多祚甘心听从义子守真的建议,不管守真送来什么内容的密函,他都会尽心完成。

    果然,李承训成为卫王李重俊的亲信心腹,那种被信任的感觉自己也曾经有过,那是高宗和太后对自己的无限信任,将宫城之门放心交由自己负责掌控。

    最近,李多祚时常想起太后。

    有时,梦里也会梦到还未仙逝时的太后,雍容华贵,透露着摄人的威仪,让人不敢多言。

    一句话之间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甚至是一个家族的兴亡。

    他曾亲眼见证着许多了家族在女皇的一句话之后便灰飞烟灭,从此一份族谱上便被全部除名。

    可惜,那位杀伐决断的女皇终是仙逝了。

    这时,李多祚会不由地叹一口气,又会想:“是不是自己老了,开始悲春伤秋起来?这本是文人才有情绪,自己一介武将,怎么还心软了起来?”

    多次想起此事后,李多祚的心便乱了起来,有时候送给韦皇后的常例也会偶尔出错,待到发觉之后,只能补上更多的奇珍异宝。

    这让他有些肉疼。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