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唐瘿 > 第121章 鹬蚌相争

第121章 鹬蚌相争

    守真和张柬之张太公有世交,但与袁恕己等人却是毫无瓜葛,其他人被贬出京城是守真早已料到的结局。

    与之不同的是杨元琰。

    神龙政变之后,五王封赏,杨元琰被加封为云麾将军,封爵位弘农郡公,食邑实封为五百户,还赐予铁券,宽恕十次死刑。

    云麾将军是虚职,杨元琰的官职为卫尉卿,位列十二卿。

    最近,杨元琰察觉出武三思日益专擅朝政,便向皇帝李显请求允许他辞去官位,削发为僧。

    皇帝李显没有同意。

    敬晖听说此事后,打趣说:“要是我早一点得知此事,我就去劝陛下同意你的要求,剃光你这胡人的脑袋,岂不是太妙了!”

    杨元琰长了一脸的络腮胡子,看上去像胡人,实际上是隋朝礼部尚书杨希的曾孙。

    敬晖拿他开了一个玩笑。

    杨元琰却回答说:“人在功成名就以后,如果不激流勇退,就会遇到危险。我的确是想辞官出家当和尚,不仅仅是作个样子。”

    如今,敬晖被贬出京,杨元琰的低调却深受皇帝李显的喜爱,他又被加授金紫光禄大夫。

    这与五王的境遇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守真和杨元琰都明白伴君如伴虎这个道理,特别是有了拥立之功之后,在皇帝面前只能更低调,而非是指点江山,替皇帝决定每一项决议。

    或许,张柬之等五王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坐上了高位之后,恋权的心态影响了自身,除了八十二岁高龄的张柬之看透了一切之外,其他人都不舍得“异姓王”带来的无上荣耀。

    皇帝李显原本也不想落下恩将仇报的骂名,不想对这些拥立之功的功臣下手,但是这些人自恃功劳在朝堂之上“指点江山”,总是驳下皇帝李显的面子,让皇帝的各项决议无法通过。

    数次之后,恩情便淡了下来。

    皇帝李显想起母亲则天大圣皇后曾经说过的一段话。

    武周时期,天后当政,一位大臣见她经常杀人,就向她提出建议:“圣上如此不停的杀人,谁还敢当官呀?”

    天后听后不急不恼,只是让那大臣晚上再来一次。

    那大臣吓得不知所措,天威莫测。

    当天晚上,天后让人在殿台上点了一把大火,黑暗中的飞蛾见火便纷纷扑来,结果飞来多少,就烧死多少,可还是不断地有飞蛾扑来。

    天后笑着对那大臣说:“这就叫做飞蛾扑火,自取灭亡,本性难移!”

    大臣立刻明白了天后的用意。

    只要高官厚禄,要当官的人会源源不断,哪里会杀得尽呢?

    皇帝李显和韦皇后商议良久,准备将五王系贬出京城,重新换上一批新的官员,听话的官员。

    韦皇后当然双手赞成,这是她和武三思谋划了很久的事情,如果不是她经常在皇帝面前说些五王的坏话,皇帝李显也不会这么厌烦五王。

    如今,看到五王被贬出京城,韦皇后心满意足,少有的心花怒放。

    欣喜之余也有几桩让她心烦之事,例如说,听京兆韦氏的族人所言,如今名动京城的守真天师深受西京长安望族的追捧和敬重,并且,守真天师与京兆韦氏的族长交情匪浅。

    韦皇后有心结识这位少年新贵,但送到面前的情报却是守真天师客居在镇国太平公主府,与二公子薛崇简是莫逆之交。

    韦皇后这一生中,除了惧怕太后之外,就只有小姑子太平公主。

    当初,不管是自己第一次做了皇后,还是背井离乡去了房州,亦或者再次回京,重封太子妃,太平公主一直是天后身前最宠爱的女儿,从未失过圣眷。

    太平公主除了第一次婚姻之外,从未有过挫败感,因此脸上露出的那种雍容华贵是从骨子里由内而外的绽放,即便是韦皇后在太平公主面前都有些自惭形秽。

    天生高贵的皇族血脉,迫使韦皇后的内心有些抗拒这位小姑子,姑嫂二人的关系不好不坏,不是韦皇后没有示好过太平公主,而是太平公主从未对任何一方势力交好,即便是相王李旦曾经也做过皇帝。

    就冲这一点,皇帝李显和韦皇后对太平公主反而多了些放心,因为他们认为妹妹太平公主没有与相王李旦结盟,没有偏向任何一方,属于第三方的中立势力,对他们没有什么威胁。

    也因为这一点,皇帝李显在继位后赏赐了妹妹“镇国”二字,就是想用这个中立的第三方势力来平衡一下弟弟相王李旦的政治势力。

    与皇帝李显不同的是,相王李旦从未离开过京城。

    即便是在武周时期,李旦被赐姓改为武旦,成为皇嗣,仍在暗中经营着忠于李唐的政治势力。

    那些老臣之所以没有发声反对武周政权,就是在赌天后将皇权交由相王李旦继承。不管怎么说,皇权也好,家产也好,没有传给侄子而不传给亲儿子的道理。

    那些忠于李唐的旧臣,那些想有拥立之功的老臣,都被相王李旦收在门下,成为相王李旦的暗中力量。

    可以说,武周时期的高层政治圈里,除了天后安排的自己人之外,四品之下的京官和外官大都出自相王府。

    这也是天后在晚年的那段时间里为什么将远在万里的李显重新调回神都洛阳,就是为了对抗自己的儿子相王李旦。

    如果天后想要把政权还给李唐,可以直接传位给相王李旦即可,因为当时相王李旦就被幽禁在宫城里,数年里从未出过宫门半步。

    但是,天后却舍近求远,将庐陵王李显调回京城,重封为皇太子,用李显去分解相王李旦的政治势力。

    这招棋走得极为老道,如果不是相王李旦隐忍下来,将会爆发皇太子李显和相王李旦的内斗,让张易之和张宗昌兄弟联手梁王武三思,夺取武周政权。

    这其中便有太平公主的影响作用。

    太平公主看破了天后的棋局,在皇太子李显和相王李旦之间奔走传递信息,极力说服兄弟二人不要内讧。

    兄弟二人必须齐心协力破掉这局棋局,不然的话,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兄弟二人的下场不会比其他李唐宗室好。

    李显有了皇太子的身份,名正言顺,而相王李旦则只能隐忍下去,眼睁睁看着经营了十多年的政治势力被瓦解,然后倒向了皇太子李显而去,却也只能生吞下这口气,为了大义,偃旗息鼓。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